《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2011-11-10 22:05:15)
标签:
育儿 |
分类: 旧教材。心理、教育 |
第三章
第一节
一、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同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的是,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个人之间关系的体验。
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将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事实上,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内在体验,也就是说,都是心理体验。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
(一)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
从积极方面来看,陌生人焦虑首先能限制幼儿的交往范围和交往对象,使幼儿避免受到可能的伤害,属于一种有效的自己保护机制。其次,陌生人焦虑反映了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表明他们已能把熟人和陌生人区分开来,把熟悉的地方和陌生的地方区分开来。
消极作用,它会限制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削弱他们探究新人物和新环境的兴趣。
分离焦虑(积极)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亲人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消极)但是,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容易导致儿童的抵抗力下降。
第二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之为情绪动因。
3-4岁的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幼儿与成人(包括教师、家长)和同伴的社会性交往以及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很大,是左右其情绪和情感产生的最主要的动因。
二、
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一)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
1.
2.
3.
4.
5.
(二)
理智感是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之一
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价和改变。
通常,将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适应性调控。第二类:功能性调控。第三类:特征性调控。
(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4.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
第一种是建构性策略
第二种是回避性策略
第三种是破坏策略
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
第一种是规则驱动的掩蔽
第二种是情境驱动的掩蔽
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一)父母的影响
第一,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是积极的、敏感的和热情的,那么,孩子的情绪也能调节良好,也好较敏感。
第二,
第三,具体情境的作用。儿童情绪的调控,不仅是儿童个人的单独行为,更重要的是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同伴的影响
在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通过协调、争执、妥协、服从等活动,逐步学会通过适当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教师的影响
幼儿教师不仅是幼保育和教养的管理者,还是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管理者。
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叫是可用认知策略、行为策略和情策略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的能力。
第一,
认知策略
第二,
行为策略
第三,
情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