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识字教学该不该来点“说文解字”

(2022-05-12 23:46:11)
分类: 原创

小学识字教学该不该来点“说文解字”

这里的说文解字我为什么带引号呢?实际上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研究式的艰涩难懂的说文解字,而是字形字源的一种合理解释罢了。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来历,它是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老祖先一代一代不断完善传承下来的。

在汉字教学中,“说文解字”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汉字是表象文字,也是表意文字,这两点可以同时在一个字上得到体现,这是其他任何文字所不具备的。汉字因为它的表象表意作用,能够单独准确地表达意义和客观事物本身。它和英文的26个字母相比较,就更能显示出它的神奇与丰富来。这是汉字独一无二的特点。

从创造汉字的“六书”来说,其中最多的是形声字。这就为我们认识和学习汉字提供了理论依据,更加证明了我们进行识字教学很有必要使用“说文解字”的方法。我们都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第一课是“日月水火,山石田土”。这八个汉字全是简单的象形文字,它们既表象又表意。配合这八个字的是与实际事物相对应的图画:太阳、月亮、河流、燃火、高山、石头、田地、土堆。把实物抽象地用线条画出来就构成了文字。现在的部编版教材已经回归了这种认识,先识字在教拼音。一年级的识字就从简单的象形文字教起,附一,会意、指示、形声。形声字在各年级都有专题教学,五年级下册还有一个“遨游汉字王国”的专题学习,意在让学生归类、整理,让识字系统化。我觉得这样的识字教学在我们认识、记忆它们时,头脑里就会出现那些实物画面,于是就知道了相应事物的文字。这有力地证明了汉字识字教学应以“说文解字”这一方法为最佳。

反观我们的汉字识字教学,不是机械抄写,就是反复记忆。有些家长让还没有上一年级的孩子就识字、写字,但却没有告诉他们汉字的来历,是怎么构造的,更没有讲汉字之美。我以为汉字教学不应囫圄吞枣、死记硬背,而应该高质量、科学进行。要达到以上目的,“说文解字”便是捷径。

例如,汉字中的男人和女人

一、“女”字描绘的是一位双手抱在胸前跪坐的端庄贤淑的女人。

1.女→母→敏→繁,“母”强调女性喂养孩童的乳房,“每”母亲的一头秀发,“敏”快速敏捷打理一头秀发的妇女,“繁”妇女理梳辫子是一件繁复的事情。

2.母→毋,女子拒绝男子时,会本能的以双手护住乳房,“毋”字描绘的是用一条线将母字的两点乳房封住,意思为“不要”。

3.人人都由女所出,故衍生出:民,姓,始,姬……(母系社会)

4.女人的处境:妻,妥,娶,嫁,奴,安,妇,委……(父系社会)

二、男人在汉字中有两个意象,一个是“男”字,一个是“氏”字。

“男”字描绘的是一个强有力的手臂在田里劳作。“氏”字描绘的是一个代表手臂强壮有力的部族英雄所出的十代子孙,和“民”字的构造概念一致即由女而出十代子孙。远古传说中的有名人物,都被后人称之为“氏”,而这些人也都是使族群壮大的一代领袖。如伏羲氏擅长结绳织网,教导族人结网捕鱼等田猎技能,使族群得以温饱,因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氏族。由于长期吃生肉,引发许多疾病,严重威胁族群生存,遂人氏便教导族人钻木取火。用火烧烤食物,既杀菌又美味,挽救了灭族危机。神农氏发明耒lei、耜si等农耕器具,教导族人农耕技能,将族人从田猎生活带进富庶的农耕生活。人类的发展经历了渔猎生活→畜牧生活→农耕生活,汉字的演变也随之丰富多姿:我们把汉字归纳一下不难发现汉字有这么几大类:动物类、植物类、金石类……因为渔业的重要和发达所以“氵,贝,鱼,冉”等部的文字较多;因为畜牧业的重要和发达所以“牛、马、羊、犬、豕”等部的文字特别多;因为农业的重要和发达所以有“艹、木、禾”等部;因为由石器时代变为铜器时代所以有“瓦、玉、石、金”等部;因为思想进步所以有“言、心”等部。所以汉字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丰富与完善的过程。

还有汉字中“人”的各种姿态

1.“大”张开双手双脚的人,由此衍生的字有:立,美,夫,太,爽,夷,夹……

2.“女”双手抱在胸前跪坐的端庄贤淑的女人,由此衍生的字有:母,民,始,姓,奴,妻,妇,安,威……(“母”强调女性喂养孩童的乳房,“每”母亲的头发,“敏”快速敏捷打理一头秀发的妇女,“繁”妇女理梳辫子是一件繁复的事情)

3.“儿”双脚站立的人,由此衍生的汉字有:兄,元,见,尧,羌,鬼……(“鬼”描绘的是一个戴着面具发出诡异气息的人)

4.“卩”跪坐的人,由此衍生的汉字有:令,命,印,卯,聊,卬,怨,厄,卸,即……(“即”描绘的是一个跪坐着即将用餐的人,单人用餐;“卿”双人共餐;“鄉”乡民共餐;“既”食毕离席。)

5.“尸”躺卧的人,由此衍生的汉字有:尺,局,尾,屎,尿,居……

6.“勹”弯着身体的人,由此衍生的汉字有:包,匍,匐,匋,掬……

7.“欠”张口吐气的人,由此衍生的汉字有:吹,炊,歌……

8.“辛”倒立的人即逆天的人,由此衍生的汉字有:宰,辡,辩……(“不”逆天的草,艹不可能朝地下生长)

9.“立”双脚站立在地上的人。

10.“屰”倒过来的人。

11.“夭”奔跑的人。

因此,我们进行识字教学时要讲解字源字理,从文字表面看到文化。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国文化。 大家看过于永正老师关于“冒”字的教学视频吗?我想,只要你看过,一辈子也不把这个字写错了。因为“冒”字不是日+目,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冒”字上半部分并非“日”字,它其实是帽子的古字(象形字)。这个字不知有多少人是写错的,错写,错教,错了一辈子。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说文解字”才能使汉字深入学生的心底,让他们在认识汉字的同时,感受汉字之美,体会汉字的文化底蕴。“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