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五公祠游记

标签:
休闲旅游摄影 |
分类: 旅游日记 |
2013年3月15日
天晴
五公祠建筑群位于海口市海府大道169号,距市中心约5公里。地近闹市,独有清幽,素有“琼台胜景”、“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胜”的美誉。五公祠建筑群包括:海南第一楼(又称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
http://s16/mw690/7079f6a9tda2607d044cf&690
位于五公祠东侧,原为金粟庵,明万历时在此建立祠堂,称“苏公祠”。是纪念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同时,也崇祀他的弟弟苏辙,故亦称“二苏祠”。
http://s2/mw690/7079f6a9tda26a7ad8971&690
http://s9/mw690/7079f6a9tda2609a8efe8&690
观稼堂
原名为观稼亭。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是一座六角飞檐大亭,它为纪念苏东坡指凿双泉,造福桑梓乡里的丰功伟绩而建。 “观稼”两字,寓意为:观浮粟泉水旺盛,灌溉金穗千亩。该亭在明末清初时被毁,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琼州知府贾堂深感观稼亭对教化当地百姓黎民、思忆先贤丰功伟业有远深意义,便在旧址重建。道光十四年(1834年)又经扩建,形成为当时海南最大的亭榭。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今河北省赵县人。他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从唐文宗至武宗年代,两次出任宰相。大中四年(850年),在崖州去世,子弟流落崖州。据说现在乐东县多港李氏村有三百余家,是李德裕的后裔。
李纲(1085年—1140年),字伯纪,今福建省人,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有魄力、有才华的宰相。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史称北宋)被贬。1127年宋高宗在杭州再建政权(史称南宋),李纲再次为相,但仅做了75天宰相就被诬贬澶州。三年后(1129年11月25日)移万安军(海南岛万宁、陵水一带)安置,在海口登陆。同年12月16日遇赦北归。
李光(?—1155年),字泰发,浙江上虞人。宋高宗绍兴初年升为参知政事,曾当着秦桧之面向高宗揭发秦桧的卖国行径而多次被诬告,先后被贬到建宁军节使、藤州安置,后又贬至琼州以及昌化军(儋县)。在被贬海南的名臣中,李光历时最长,达20年之久。
胡铨(1101年—1180年),字邦衡,江西庐陵人。宋高宗时任枢密院编修官,是著名历史学家,南宋主战派的中坚。被秦桧贬为福州通判,绍兴十二年(1142年)被革职流放到广东新兴县,六年后再贬到吉阳军(今三亚市)。
http://s10/mw690/7079f6a9tda2608583f09&690
http://s12/mw690/7079f6a9tda260a11ad1b&690
五公祠以“海南第一楼”为主体。它是海南最早的楼房,故称“海南第一楼”。这是一幢以上等木料精心构筑的红楼,楼高十几米,分上下二层,四角攒尖式的层顶,素瓦红椽,与四周烂漫的绿叶繁枝相辉映,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二楼正面,“海南第一楼”横额赫然入目。
http://s15/mw690/7079f6a9tda260ae0f21e&690
http://s15/mw690/7079f6a9tda260ae0f21e&690
学圃堂
位于五公祠的右侧。是晚清学者来此讲学和海南学子研习经史之处。
两伏波祠
西汉前伏波将军路博德、东汉后伏波将军马援,平定海疆,海南从此归入中国版图。正是为纪念他们的英雄业绩而建。
http://s8/mw690/7079f6a9tda26075fcd87&690
http://s2/mw690/7079f6a9tda2609321891&690
五公祠是纪念被贬来海南岛的唐宋5位历史名臣,即唐代宰相李德裕,宋代宰相李纲、赵鼎,南宋抗金将领李光和胡铨。
http://s8/mw690/7079f6a9tda26075fcd87&690
http://s2/mw690/7079f6a9tda2609321891&690
五公石雕栩栩如生,满面思绪。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山西闻喜人。宋高宗时两度为相,力主抗金,恢复中原。绍兴8年(1138年),被秦桧贬至泉州,后又贬潮州和吉阳军(今三亚市)。绍兴17年,为抗议秦桧卖国行径进行绝食斗争至死。
http://s10/mw690/7079f6a9tda2608583f0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