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近花中四“君子”》

(2013-10-17 23:12:02)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走近花中四“君子”

      ——菊篇

 

 

                                        工作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实验小学                            名:于长华

                           政编码432000

                                     

 

一、     活动背景: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又是金秋时节,各地都在进行菊展。我们班的学生去孝感学院参观了菊展,回来后赞叹不已。我通过对五年级学生的了发现学生对这种花相关的知识了解甚少。为了让学生了解它不仅是一朵花,还是一个象征,因为包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赞赏。我们决定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和学生一同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菊花,知道它的种类、用途种植方法等。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经历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收集整理有关菊花的相关资料,从而解决问题,并能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加强学生对花卉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弘扬民族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从三维的角度来分析的,可分为认知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认知与技能目标重在了解知识,培养能力;而过程与方法目标则重在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基本意识,良好品质的培养。这三种类型的目标要素在实施过程中是整合的,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这也是综实课程目标综合性的体现所在。)

 

三、重难点分析:

让学生了解菊花、认识菊花,感受花卉文化的魅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四、活动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五、活动准备:  

    1、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菊花相关资料 
    2、联系好熟悉菊花种植和用途的机构或人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调查采访。 
    3、准备好学生外出活动所需的一些设备,如数码相机、摄像机等。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研究阶段

 

(一)   确定活动主题

 

入秋开始,街头有了许许多多菊花身影。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孝感学院去参观了菊展,姹紫嫣红的花朵让学生流连忘返。回来后,很多学生问我:“老师,菊花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品种?”“老师,为什么单单有菊花展,是不是人们更爱菊花?”看到学生感兴趣,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了菊花是我国的名花,和兰、荷、梅、一齐被号称“花中四君子”。“花君子?有什么含义吗?”学生们兴趣盎然于是,我和同学们结合校本课程《家乡的植物》,一起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走进花中四“君子”——菊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对某些事物或者是事件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去关注,去思考,去质疑。因此,在活动伊始,作为指导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活动情境 其实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存在着很多丰富的实践活动资源。这些充满生活情趣的课程内容,需要教师长时间地耐心去帮助孩子们去回忆,去挖掘,去发现。长久下来,孩子们就会逐渐把生活中他很关注的问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所要研究的课题,在熟悉与亲切的环境中,激发强烈的探究意识,心情愉悦地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除此以外,学生在家里,在上学放学路上,以及在校园里突发的事件,也可以有选择地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要研究的课题。这些都需要指导教师在真正的实践活动当中,慢慢摸索,慢慢实践。)

接着,老师对学生提出了问题:你想了解菊花哪些方面的内容?      

通过交流发现了学生十分想了解以下内容:

1  为何称为菊花?有什么传说和故事?

2、  中国有菊花?还有国家也种植菊花吗?

3、  菊花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为什么被称为“花君子”?

4、  菊花怎样种植?它的种类多吗?

5、  菊花的话语是什么

6、  菊花可以食用吗

7  菊花还有别的用途吗?

8  不同颜色的菊花有着不同的含义吗?为什么上墓只用白菊花和黄菊花?

9  有哪些和菊花有关的诗词和歌曲?

10、菊花容易养活吗?是盆栽还是水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在以上问题中,有选择性地筛选、归类,把相似的问题归为一类,最后把孩子们关注度高的前几个问题写到黑板上。 

 1、菊花有哪些种类?共有多少种颜色? 

 2、菊花怎样种植它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菊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还有哪些用途  

 4、菊花有关的诗词和歌曲有哪些?

  面对着这些孩子们想解决的问题,继续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把问题变成了活动的不同子课题,即:    

    菊花种类

② 菊花种植

③ 菊花价值

④ 菊花文化

(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的同时,还要注意从活动的内容上帮助学生去主动筛选所要研究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兴趣、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及意义,以及研究的可能性来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筛选。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把要解决的问题变成活动大主题下的子课题。)

 

(二)   指导分组分工

 

学生通过自由和自愿组合,分成了四个小组,民主推选有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这样,这次活动共分成了4个小组: 
                  

                         活动分组一览表                

          ( 20122013)学年度第( )学期 

 

组名

子课题

组长

成员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在分组过程中,力求做到:优等生、差等生均衡搭配;组内,人员能力均衡,希望孩子们在共同的实践活动中各种能力在同学间的影响帮助下,不同程度地得以提高。 同时,选择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小组长。使之能够成为活动中,老师们伸长的“眼”和“手”,随时关注着活动的发展,研究的进行,在提高个人探究能力的同时,更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   制定活动方案

 

学生通过研究商讨,确定出本次活动的活动方案,理好开展步骤,以便在后面活动进行中能做到有序,不混乱。让孩子有组织,有目的地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个人有事做,知道该做什么。  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依旧提示孩子们注意活动内容要写清楚详实,分工要安排细致具体,目标要明确全面。下面是我们第一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第一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主题

走进花中四“君子”——菊篇

小组成员

及分工

查阅资料:晏贝文 吴希 岳震 、迟新乐、李谦     用具准备:汪子怡

活动记录:涂雷、沈灵、张毅、杨宇凡、胡爽      活动负责:吕立诚

活动时间

912日至922

活动目标

了解菊花,知道它的种类

活动方法

实验法 讲解法 对比法 查阅资料等

活动内容

研究清明节的起源、发展过程和有关传说

 

活动步骤:

  一、通过上网、访问,收集有关菊花种类、颜色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

二、交流活动收获,不断完善活动资料。

三、归纳、总结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及展示形式

预期成果及展示形式: 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作品

备注

 

其他小组的方案与此类似。

(为了方便学生进行探究,一般活动方案都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设计,而且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来制定的。它是以各个活动小组为单位,以要解决问题为主旨的活动实施计划表,其具体内容是在小组同学共同商榷下,统一认识后而共同设计的活动方案。具体活动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合理地安排与设计。另外,活动伊始,学生可能还一时设计不好一则较规范的活动方案,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提前就活动方案的设计,进行详细指导,待学生掌握后,再就某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尝试设计,但要求每一组的活动方案格式尽量统一,方便教师的有效指导。)

 

第二阶段:实施探究阶段

 

(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这一阶段主要是四个小组进行走进花中四“君子”——菊篇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各小组分别带着自己的研究主题,按照各自制定的活动实施方案展开调查研究活动。

第一小组《菊花种类

   这个小组的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书籍了解到了菊花的种类,知道了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经历代人工栽培选育,出现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珍奇品种,现已达三千多种。还知道了菊花的种类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分类,如:按花的大小可以分为大菊、中菊和小菊。

第二小组《菊花种植

  这个小组的同学们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知道菊花的种植有很多学问常见的有分株、嫁接和插扦。还了解到菊花种活容易,种好可不易。有的学生已经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始种植了。通过活动孩子们了解了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视野更开阔了,与人交往的能力逐步加强。

第三小组《菊花价值

 

这个小组的同学们有的周末到场询问售货员,有的趁着和父母一起逛花市的时候问问花农,终于明白了菊花的颜色不同含义也大不同,自然作用也不同白色和黄色菊花一般是上墓时用的,代表着思恋。菊花还能食用,即可泡茶,还能入菜,做枕头等等。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越来越喜爱美丽、实用的菊花了。

 

  第四小组《菊花文化

 

   这个小组的同学们经过一番查阅,收集了不少和菊花有关的诗词歌赋、字画器皿,如:元稹菊花》、黄巢的《题菊花》、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几十余首古诗词。还有很多诗歌和菊花有关,如:《菊花台》等。还有很多字画、器皿上都有菊花的影子,学生忽然发现一朵小小的菊花原来也有这么深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在其中,不禁折服。

 

 

第三阶段:整理交流阶段

 

学生开始进行系统而周密地整理成果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依旧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归纳,并在班级进行阶段交流,及时修改补充活动中的实验记录。

(在整理完善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各小组想要解决的问题,从中还培养了他们做事全面、认真的良好品质。同学们在整理成果的过程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此阶段主要分为两步:

(一)、谈谈活动体会 。分小组交流本次活动的体会和收获,提出建议等。

(二)、在多媒体教室组织了各小组活动的交流与展示。展示各组在活动中收集的资料,大家评价,交流。

 

第一小组《菊花种类

 

同学们带来了自己制作的小报,有的重点讲述了原产中国菊花的种类,有的详细的说明了菊花的颜色和花型,张张图文俱佳的小报无不向同学们说明着小小菊花身上隐藏着无数的奥秘

 

第二小组《菊花种植

 

同学们将自己外出采访、调查的镜头,以及自己种植菊花的过程制成了幻灯片,边放映边向大家讲解,同学们也明白了原来菊花的种植也是一门学问,更知道了“觉知此事须躬行”的道理。

 

第三小组 菊花价值

 

这个组的学生因为有的家长善于动画制作,指导他们制作了动画片,生动有趣的菊花不同的用途,学生一下子就知道了菊花原来不仅仅是具有观赏价值,更有着食用和医药价值

 

第四小组 菊花文化

 

   同学们将菊花有关的诗词抄录成册,配上了古香古色的插图,并向大家演了《菊花台》。在充满感情的歌声中中,学生们感受到菊花既有坚贞的不屈,又有长寿的吉祥,是一个极富魅力、非常特别的花卉

 

   孩子们用喜欢的方式充分展示着他们的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着花卉文化的魅力,更是在向我们展示着他们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获取到的知识与能力。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等多方面因素,鼓励学生选择更适合的交流汇报方式,其目的是让孩子从多角度、多手段充分的展现自己实践活动所得。同时也清楚地了解其他组的活动,从中取长补短,积累经验。成果总结的方式可以为:活动案例、活动日记、手抄报、专题片等。)

成果展示后,我们师生一起针对本次活动中每位同学的表现及各方面情况进行合理全面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活动主题:

班级:        姓名: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自评

互评

家长评

师评

     


 

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 
    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做好资料积累和处理工作。 
    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 
    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 
    

 

 

 

 

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关心身边的事,有一定的责任心。 
    能对自己进行“反思”。 
    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想法与成果。 
    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 
    学会学习

能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有求知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

能主动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积极实践,发挥个性特长,施展才能。 

 

 

 

 

  注: 1、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
        A表示优秀;B表示良好;C表示一般;D表示尚可。

 

 

 

七、活动反思:

 

1、学生的收获:

    活动中收获最大的要数学生了。每一次活动都是孩子们锻炼、提高的机会。通过调查,他们学会了怎么与人沟通;通过动手制作,开发了他们的大脑,启迪了智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收集各种资料,他们学会了电脑的使用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总之,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在学习与生活中变得更自信。

2、教师感言

    活动期间,我总会看到同学们两三人一堆,三五人一群地在那商讨着什么。每当这时我总会觉得这次活动办的很有意义,同学们真的在其中享受到了活动的快乐。活动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而我始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和学生共同成长着。

    这次活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兴趣、想法。只有真正让他们感受到活动的乐趣,他们才能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收获、感受奉献出来,教师才能真正获得课堂的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