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A 图卢兹 二三事
2013 届 INSA 图卢兹校区 毛玉箫
http://s4/bmiddle/0023GqH4gy6LNz9EMV543&690图卢兹 二三事 ---- 2013届 INSA图卢兹校区 毛" TITLE="INSA 图卢兹 二三事 ---- 2013届 INSA图卢兹校区 毛" />
学习
仔细想来,INSA 图卢兹的ASINSA即亚洲项目其实是非常棒的一个项目。
每个班级是24个人,亚洲项目独占一组,Z。我们这一届,我们班24个人中,有6个中国人,6个越南人,1个马来西亚人,11个欧洲人。欧洲人也并不全是法国人了,这之中有1个英国人,1个斯洛伐克人,还有一个是法国西班牙双国籍的。
欧亚混合分组,在很多时候可以有一帮一的效果的,在很多实验课中会组成“binôme”,也就是二人组,欧洲国籍的同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词汇,解释老师讲的和讲义上的内容,并协助我们写实验报告。他们其实都相当的亲近亚洲人。这并不是偶然,我听我的一个同学,时常和我一起组成binôme的法国同学说,他们进Z组都是要交简历和申请信的。他们既然提出申请,自然也就可以或多或少的预见到接下来可能会有的与亚洲人合作时的困难。
其实到法国学习困难是多方面的。有理解老师讲课上的、看课本上的困难;有合作时沟通上的困难……对于Z组的欧洲学生来说,这意味着课程开始时老师讲课的节奏与其他组不同,而且他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解释一些内容。而对于我们亚洲学生来说,与欧洲学生的沟通以及与高中知识的比对无疑是加强对老师讲课内容的理解、提高法语水平的重要方式。
是的,在第一年我们的课程也是特殊的。所有教Z组的老师,都知道他们将应对的是一个有亚洲人组成的班级。他们的语速相对较慢(下学期遇到一个代课的老师,那语速简直太快,一对比之后发现我们老师讲话真的很慢),并且小班式的教学允许我们及时对老师发问。课程(Cours)和习题课(TD)都是由同一个老师上,这允许他们更好地规划课程时间,在合适的时候穿插习题课。有的课程中还会有实验课(TP),通常来说和上课的老师并不相同。
我们没有专门的教材,使用的讲义全是复印本,据说每年都会对讲义进行少量的修改。Z组的特殊待遇在于某些不发课本(意思是得抄笔记)或是发带空白课本(意思是关键部分还是得听课)的课,我们也能拿到讲义。
习题课十分关键,可以说是带领我们刷题。平时不太刷题的人只需要把习题课刷好即可。而且习题课的难度、题型与考试还是比较贴合的。
实验课往往有三四个小时长。我们的特殊待遇在于某些实验课上会比其他组多一个巡逻老师。生物、化学、光学、电学、热力学都有实验课,程序课的上机部分也叫实验课,工程课干脆全由实验课组成。实验课通常会发一本实验课用书,每次做实验之前通常还要求预习。实验课并没有统一的规章。化学实验给分是每次实验都有分,预习分,操作分,报告分,还有偶尔发小试卷的分。光学电学实验是最后有实验考试,需要抽取一个题目并按照要求实验,以考试分为最终分数,实验笔记有时作为附加分。上机课每人都能分到电脑一台,有老师巡逻解答问题,最终的考试也是在电脑上完成。工程技术课(姑且先这么翻译吧)则常常是老师讲一部分,示范一部分,随后自己动手做;又或者是发一本操作指南,然后按要求行事。这时候就显现出欧洲小伙伴们的好出来了,他们的翻译讲解极大程度简化了我们的阅读量。我们操作过的东西不少,最开始学习的是电脑绘制工图,手绘工图,而后开始学习(或者干脆说观察)一些小型机床的使用,后来还亲手操作了简单的淬火和焊接。
非亚洲项目,普通学生的大课都是在阶梯教室中的,一次两三个班,也许更多。他们的习题课才是分开成组的。而且有时候遇到排课表的时间不恰当,他们可能会先上某一章的习题而这一章还并没有在课上讲到。而且我们亚洲项目的老师大部分是那个学分的负责人。有点类似于小组组长的感觉,想必水平是不需要质疑的。
我们大部分课程都与普通项目的法国人一样,参加同样的考试。但还是有些不同。生物,因为词汇太多,Z组的亚洲同学上的课是简化版的,基本上是高中内容,用词也相对简单。光学,也大概同样是因为词汇的原因,整个Z组都参加了修改过的(包括用语和题目)试卷的考试。管理学,相当文科的一门课啦,我们上的课也是单独的简化版。和这门课一起的本来还有一个表达课(Expression,不过不知道具体上什么),我们是没有的。
我们作为“语言不通”的人,享有在前两年获得多1/3考试时间的优待。比如法国人考2小时,我们就可以考2小时40分钟。法国人在大阶梯教室里考试,我们在小教室考试,我们可以问监考老师一些纯法语性质的问题。这并不是亚洲部独有的,挪威、西班牙等地来学习的也是一样的。
说起法国的开卷,我目前只遇到过一种。就是允许在考试中携带一张A4大小的、手写的纸(有时候是单面,有时候是双面)。通常出现于实验考试中(实验也是真的考实验,不是笔试),可以自己把过程、公式都抄写下来。光学(Optique)、系统学(Système)这些公式比较麻烦的课的考试也是开卷。
法国的考试很怪,都不发纸的。要自备草稿纸和答题纸。时间上也不像国内那么高要求,时间到了大家陆续去交卷就是了,也见到有人抓紧最后时间奋笔疾书直到老师下来收取的。说实话我们这多的1/3时间是十分充足的,很多考试甚至可以按照法国人的交卷时间交卷。
饮食
最大的不适应来自于食物。
虽然我们时常说法国和中国是两大美食国家。但对于中国人而言法国餐确实不怎么样。我们在国内吃的法餐大多数根据国内的口味改过,并且图卢兹作为一个小城市可能也没有十分高端的餐厅。
改善伙食的选择也比较少。麦当劳,肯德基(不得不说肯德基的集团在法国的发展简直太差,我们最喜欢吃的应该是它的鸡桶,33个翅根或翅中的组合),外卖披萨饼,
kebab(某种肉夹馍)之类。这些快餐一般来说还是比较便宜的,但人均也要近10欧。其次是法国的大小餐馆,一般而言人均在13到20欧。也确实遇到过几次比较好吃的食物,但品尝确实要十分谨慎啊。
自己做中餐也谈不上麻烦。一般来说我们会在寝室里做饭,如果住在最小的Chambre里一般是用自己买的电磁炉。因为公共厨房容易关门而且火相对较小(电炉)。只有在做一些味道重或时间长的菜才会去公共厨房。除了最小的Chambre之外,其余所有房间都是有配备厨房的,那就在厨房用电炉烧啦。中餐的必备调料,生抽、老抽、醋、料酒、八角、桂皮、花椒这些在连锁的亚洲超市巴黎士多(Paris
Store)都有卖的。像生粉、豆腐、干木耳啥的啥的也都有卖。但到底从种类和味道上比不上国内。
除了电磁炉之外,常用的还有微波炉和烤箱。一般能够买到二手的,也不太贵。
超市一般而言是越郊区、越大型的超市越便宜。有几点与国内还是挺有区别。比如蔬菜种类和水果种类比较少。一般因为要花很多时间去一次超市,所以我们一般是一周去一次到两次。这样一来冰箱就必不可少。不过一般还是买二手为主。
食堂周五晚上和周六周日都不开门,还时不时会遇到罢工。几个食量比较大的男生时常觉得会吃不饱。而且也确实不应对食堂有太高评价。食堂比较小,可选菜也不多,主菜一般就三种,而且很多肉烹饪的异常老,和薯条配套的牛排更是肉末一样的(这样比较好咬吧),而且他们煎牛排总煎不熟。主食则以土豆泥、意大利面、米饭、小米、薯条等为主。总之习惯之后还是可以日常食用。
学校
我总是疑惑INSA作为工程师学校,究竟在法国教育中算是个什么地位。就好像我们总是喜欢把学校排个名一样,虽然未必有那么大的道理,但总归是一种参考。我也总是犹疑图卢兹和里昂的差距——至少这些INSA集团的学校,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在一次PPI(Projet Professionnel
Individualisé),类似心理课,不过翻译过来是“个人化的专业道路规划”的课程中,我们班不少同学都说是觉得prepa读得太辛苦,就来INSA的。我也曾问过他们为何选择Toulouse,其中一部分人说他们第一志愿填报了Lyon但并没有被选上。有一个希望就读生物化学专业的同学则说只有Toulouse专业合适。
他们其实也很看重专业,有一个同学就说,如果他不能被录取到机械系,他就要换一所学校。当然了,机械系也算是INSA
Toulouse最受欢迎大概也是最好的专业了。还有一个英国同学在给我讲INSA定位的时候说,她也被巴黎的一所综合排名不错的大学录了,但她选择了INSA,因为工程师文凭在法国是很“好看(Bien
vu)”的。至于里昂和图卢兹的区别,她说其实近些年来图卢兹的排名也渐渐赶上里昂,不过里昂的学习更加紧张辛苦。
那么INSA
Toulouse在图卢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校?这说起来比较复杂。法国的特殊教育体制,是大学分成了综合性大学、精英大学(比如工程师学校)等两大类。图卢兹的一大二大三大属于综合性大学,其中三大是搞理的。有一次遇到一个三大的学姐,她说起她的班上有一个从INSA
Toulouse转去的中国人,是因为觉得INSA学习太难太累才转的。这就验证了工程师学校强于普通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主要是理科,比较偏理论,重研究,比较注重的是理论的创新与研究。而工程师大学主要是工科,比较重实际应用,注重的是企业中生产与创新(简单的说如何把科技转化成生产力)。所以工程师大学的学生更受企业单位的欢迎。
工程师大学里又有专业类工程师和通识类工程师培养2种院校。比如在我们学校旁边,有ENAC(Ecole Nationale de
l'Aviation Civile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学院)和ISAE(Institut superieux de
l'aeronautique et de l'espace
法国高等航空航天学院)等专业类的学校,他们是专攻航空科技的。ENAC主要是负责软件部分,比如航空器、机场管控的,ISAE则负责的硬件部分,飞行器和航天器制造的。这两所都是3年制的工程师大学。
相比较而言,INSA图卢兹本身的定位并非是科技专攻,反而更加类似于全科,培养通识类的工程师。就业面较为广泛,可发展的方向也多一些。问起高年级的学长,说其实Airbus(空客)这样的公司,并不会把核心科技交给亚洲人做。
INSA
Toulouse又区别于其他的INSA学校。也可以说区别于其他的五年制学校。它的学制并非是2+3,也就是2年基础课程加3年专业课程的传统五年制,它是1+1.5+2.5的模式。第一年基础课,和预科(也包括INSA
Lyon这样2+3的前两年)一样,但是具体比较起来更加偏向实际应用一些。在第一年结束的时候,也就是我现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1.5”年的大方向,也就是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所要学习的大专业。专业分的很是不细,比如学机械的和学土木的,都是同一个大方向,“结构工程”。最后的2.5年,才有机械系和土木系分开的选。当然还有更细致的分支,比如机械系还能和自动化系一起学习一段时间。
所以大家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学科强项,未来学业和职业的规划来综合考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