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中學會考——作文题目汇集与解析(1982-2003)

(2012-09-06 18:37:43)
标签:

杂谈

分类: 简单方法学作文-初中

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卷一甲部「命題寫作」1982-1992  (舊課程)  1982-1992


 

年份

題號

1982 1 試就個人實際經驗,把某次參加義舉(如捐血、做義工、售旗籌款、百萬行等)的經歷和感受記述出來。 記敘+抒情
1982 2 假設你校舉行辯論比賽,論題是「知識愈多,品德愈高」,而你是一方(正方或反方)的主辯,試寫出你第一次發言的論詞。 論說
1982 3 憑想像寫出一旦沒有考試,學生生活上的轉變。 說明
1983 1 續寫下面的故事:

車來了,我一手推著前面的人群,一手抓住了背後的妹妹小芬,好不容易才濟上車廂。車開了,我付過車費,回頭一望,不禁大吃一驚------咦,小芬呢?手中拉著的小女孩又是誰?

記敘
1983 2 論「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議論
1983 3 介紹一本你認值得向人推薦的課外書 描述/說明
1984 1 記一次暑期活動的經歷和體驗 記敘
1984 2 假設你的家長提議送你到外國升學去,試寫出你對這事的意見。 說明
1984 3 快餐店眾生相 描寫
1985 1 我的家庭樂 描述+抒情
1985 2 說說你如何安排盡情享受一連三天假期的方法 說明
1985 3 校報公開討論專題是「本校課外活動的檢討與改善」,試投稿提出你的意見。 議論/說明
1986 1 以「老師笑了」為文章作結,描述你在校內師生相處方面的經驗。 描述
1986 2 電車自述對港人的貢獻和自身價值。 說明
1986 3 漫談粵語流行曲對青少年的影響。 說明
1987 1 寫出某同學受學校紀律處分的始末和你的感受 記敘
1987 2 談談「笑」的好處 說明
1987 3 談談你所居住的社區的特色及需要面對的問題。 說明
1988 1 談談與父母相處之道。 說明/議論(40%)
1988 2 記一次你在某喪禮或喜慶場合的所見所感 記敘 (51%)
1988 3 一則印象深刻的廣告 描寫 (9%)
1989 1 以八八奧運發生的事例,談談體育精神 說明/議論(33%)
1989 2 一封勸爸爸戒煙的信 說明 (45%)
1989 3 一位愛出風頭的同學 敘述+描寫(22%)
1990 1 談談環境保護的重要 說明 (40%)
1990 2 某次你的家人購物受騙,交涉無效,家中各人都感到十分氣憤。試作文一篇,寫出這件事情的經過。 記敘   (19%)
1990 3 假設你剛從住了多年的舊居遷到另一居所,試作文一篇,寫出你搬家後的感受。 抒情 (41%)
1991 1 試談談你心目中的理想職業和選擇這種職業的原因。 說明 (61%)
1991 2 假設你最要好的同學往外地升學,你到機場送行。試寫出你因送別而觸發的感受。 抒情 (28%)
1991 3 中學生經常參加各類文誤或體育活動。試以觀眾的身分,描述其中一場比賽的情形。 描寫  (11%)
1992 1 我對中學生課餘兼職的看法。 說明/議論(50%)
1992 2 記一次星期天上茶樓的見聞和感受。 記敘+抒情(37%)
1992 3 一部耳筒收音錄音機的自述。 記敘 (13%)

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卷一甲部「命題寫作」(新課程)[回上]

議論文  記敘文  描寫文

年份

題號

                                            

1993 1 「成功是恆心的基石」談談你對這話的看法。 議論(15%)
1993 2 記一次患病的經過和感受。 記敘(65%)
1993 3 我的好鄰居。 描寫(20%)
1994 1 談談怎樣待人處事才可以受人歡迎。 議論(23%)
1994 2 記一次與久別多年的舊同學相聚的經過和感受。 記敘(58%)
1994 3 香港有不少別具風格的公園,試選擇一個,描述它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 描寫(18%)
1995 1 「律己以嚴,待人以寬。」談談你對這話的看法。 議論(15%)
1995 2 百貨商場購物記 記敘(40%)
1995 3 颱風襲港下的街頭景象。 描寫(45%)
1996 1 很多香港人喜飼養寵物,試談談飼養寵物的利弊。 說明
1996 2 記敘你一次遲到的經過和體驗。 記敘
1996 3 中秋是個重要的節日,試描寫香港人歡度這個佳節的情形。 描寫
1997 1 有人說香港人缺乏關懷別人的心,也很少人參與服務社會的活動。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議論(43%)
1997 2 試用以下文句做文章的開頭,寫作文章一篇:「今天我被人誤會了,那種感覺令我不能忘懷。事倩是這檥的:」 記敘+抒情(24%)
1997 3 一位廣受歡迎的校工 描寫(33%)
1998 1 談談青年人應如何克服困難 議論(39%)
1998 2 「某天放學後,我與三兩知己到球場打籃球,突然發現遺失了自己心愛的書包」,以「我心愛的書包不見了」為題記下整件事的經過和感受 記敘+抒情(34%)
1998 3 驟雨中的鬧市景象 描寫(39%)
1999 1 香港人有禮貌嗎?談談你的看法 議論(29%)
1999 2 聽友人立群傾訴心事有感 記敘+抒情(24%)
1999 3 小高是一個位蠻不講理的同學,經常欺負校內弱小,我們稱他為「小霸王」。有一天,我發現他孝順、善良的一面,因而對他另眼相看。根據上述資料,以「我眼中的小霸王」為題,描寫小高這一位同學。 描寫(47%)
2000 1 談談你對「暢銷報紙就是好報紙」的看法。 議論(50%)
2000 2 郊遊迷途記 記敘+抒情(39%)
2000 3 描寫一條別具特色的街道 描寫(11%)
2001 1 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電腦利多於弊,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議論(41%)
2001 2 珍貴友情失而復得有感 抒情(35%)
2001 3 一位令我初則畏懼,後卻心悅誠服的訓導老師 描寫(24%)
2002 1 獲取知識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議論 (36%)
2002 2 接到一個令我喜出望外的消息有感 抒情 (28%)
2002 3 夏日沙灘眾生相 描寫 (36%)
2003 1 有人說:「豐裕的物質生活就是最美好的生活。」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議論
2003 2 考試夜讀有感 抒情
2003 3 描述一次你在醫院探望親友時的所見所聞 記敘+描寫

1982

第一題試就個人實際經驗,把某次參加義舉(如捐血、做義工、售旗籌款、百萬行等)的經歷和感受記述出來。

分 析:此題要求考生寫出個人參加某項義工之經歷與感受。絕少考生能運用心思,適當剪裁。故文章之記述,有如流水賬般,自首至尾講述一遍;文字既累贅,內容又乏味。經歷方面之敘述,固然沉悶,應詳不詳,應略不略,而感受方面又僅得寥寥數語,且類多浮淺,如「這次義工令我得益不少」,或「我覺得義工甚有意義」。部分考生審題不清,竟舉義工經歷數項,逐一縷述,失之冗長潦草。此題一般表現,均詳於經歷,略於感受;偏於客觀之記述,少有個人之體會。考生往往忽略題目所要求之「感受」部分。此題倘無生動之文筆,別出心裁之佈局,僅作平鋪直敘,則成績亦只屬中等而已。

第二題假設你校舉行辯論比賽,論題是「知識愈多,品德愈高」,而你是一方(正方或反方)的主辯,試寫出你第一次發言的論詞。

分 析:題目屬議論文,考生須對「知識愈多,品德愈高」此一辯題,抒發個人意見,可作正方或反方立論。此題內容並無絕對正確者,考生只須言之成理,加上有力例證,即可構成具說服力之文章。考生多立於反方發言,而古今中外,學識豐富而作奸犯科者,俯拾皆是,故不難舉例。其文筆暢順,條理分明者,當屬中上之卷。此題並無要求完整格式,只須開端冠以各位老師,同學等便可。

第三題憑想像寫出一旦沒有考試,學生生活上的轉變。(說明文)

分 析:考生須憑想像以描寫不設考試後學生生活之轉變。就題目字面而言,並不困難,因考生對學生生活,至為稔熟,惟所要求並非現日常受考試困擾之學生生活,而為不設考試之生活情況。考生於考試壓力下生活十餘年,每每認為考試乃天經地義之事,誤以考試為讀書之目的,遂不易脫出窠臼以言「不設考試」。是以大部分考生將此一發乎想像之題目寫成一篇嚴肅之議論文,詞嚴義正,直指取消考試後或會導致之惡果。是則不合題目要求。部分考生雖能切題以描述生活之轉變,多僅憑想像推理而論取消考試後則不必徹夜苦讀,不必顧慮升級,可有較多時間作樂,生活必較輕鬆等,而不能具體刻劃生活本身之轉變。再者,考生多誤將「生活之轉變」寫成「沒有考試的影響」。

[回上]

1983

第一題續寫下面的故事:(記敘)

車來了,我一手推著前面的人群,一手抓住了背後的妹妹小芬,好不容易才擠上車廂。車開了,我付過車費,回頭一望,不禁大吃一驚──咦,小芬呢?手中拉著的小女孩又是誰?

分 析:這題要求考生續寫故事。所提供的故事開端是作者在乘車時誤把一位小女孩當作自己的妹妹,焦躁萬分。故事雖不難寫,但要設計一個不落俗套的架構卻非易事。情節的發展固須合情理,佈局更要講求巧妙,再加上細膩的刻畫,才能引人入勝。可惜選作這題的考生,大多缺乏想像力,寫來平鋪直敘,只求把故事清楚交代,匆匆完篇,內容既乏創意,故事亦無重心,情節發展往往有悖常理,例如只敘述如何向小女孩尋找親人而竟置失散的妺妺於不顧,或假設小女孩芳齡十七,作者向她展開熱烈追求,遂發展為一個愛情故事。結局方面,或把整件事情逕交 警方處理,或忽然途中巧遇女孩的親人與妹妹,但求草草作結。

 

第二題論「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議論)

分 析:題目是論「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家傳戶曉的諺語,對考生本應是耳熟能詳的,但竟有甚多考卷犯上離題的毛病,實在出人意料之外,題目的關鍵在「家」、「老」、「寶」三字;「老」應緊扣著「家」,指的是「家」中的老者,並非泛指社會一般「老」人。「家」中的「老」人是不是「寶」?這就是本題的討論重心。可惜許多考生忽略了「家」而泛論「老」人是否社會之「寶」;有些甚至「家」、「寶」完全不提而轉談社會的「老」人問題,或敬「老」的道德觀念。這些現象,為數不眾,分析原因,大概因為考生臨場太過緊張,以致審題不小心;又可能受近日的熱門話題──香港老人問題──所影響,一見「老」字,便遽談老人問題而不作深思;亦可能考生雖或明瞭題意所在,但缺乏邏輯思維的訓練,再加上平日寫作不重視下筆前的構思,習慣東拉西扯,不理題目要求,想到那裡就寫到那裡,以致散漫而全無核心。這些都是現時一般中學生寫作常犯的毛病,值得留意。

第三題介紹一本你認為值得向人推薦的課外書。(描述)

分 析:這題要求考生介紹一本課外書,並有說出它所以值得向人推薦、與人分享的原因。題目既不規定這本書要屬於哪一類讀物,也沒有格式的限制。這題也有小部分離題之作。如介紹一類或某一作家的所有作品而非一本書籍,甚或漫談課外閱讀的益處。大部分考生能從多方面說出某本書值得一讀的理由。

[回上]

1985

第一題我的家庭樂。(描述+抒情)

分 析:題目是「我的家庭樂」。每人對自己的家庭必定有一份感情,因此考生寫來,一般都內容充實而切題,但嫌太過粗略,不夠細緻,僅能浮泛地敘述家庭的日常生活方式,如上學,上班,晚上同看視,假期同往旅行等,最後勉強加上「歡樂」、「幸福」、「和洽」等形容詞,並不能透過細緻描寫道出天倫之樂。部分考生只把家庭成員逐個介紹,完全忽略了題中的「樂」字,這未免有乖題旨。

第二題說說你如何安排盡情享受一連三天假期的方法。(說明)

分 析:這題要求考生寫出如果要盡情度過一連三天的假期,他會作怎樣的安排。選作這題的人數也不少,但表現卻令人失望,因為一般都忽略了題目所假設的假期是「一連三天」的。多數考生把三天的安排分為三項沒有連貫性的活動,如首天逛分司,看電影,次天旅行,第三天在家溫習,述來零碎而欠組織。其實這樣的安排,平常的週末也可以進行,怎能顯出有一連三天假期的可貴?而且這些活動,在香港人而言,平平無奇,很難使人覺得「可以盡情」享受假期。更有甚者,竟安排三天假期去做義工,或在家幫助媽媽打理家務。雖然每人對享受的要求有不同吧。至於有些考生錯把未來的安排,當作已發生的事情來敘述,便不能不算是離題了。

第三題校報公開討論專題是「本校課外活動的檢討與改善」,試投稿提出你的意見。

分 析:題目要求考生就自己學校的課外活動提出檢討與改善建議。考生在校五年,必曾參加過校內的課外活動,所以這題材不算陌生;但大多只是被動式的參加,對課外活動從未作過理性的分析或批評,一旦要提出檢討和建議,便感到十分因難。許多考生只能夠指出活動的弊病所在,但又不能針對地提出建議,思路和組織都很紊亂。考生未能以批判的眼光去觀察事物。

[回上]

1986

第一題以「老師笑了」為文章作結,描述你在校內師生相處方面的經驗。

分 析:本題要求考生描述在學校與老師相處的經驗,並須用「老師笑了」作為文章的結句。考卷大多內容乏味,文筆生硬,結構鬆散。有些考生把文章分成兩部分,分別描述一位嚴肅的老師和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師上課時的情況,最後牽強地補上一個全不相干亦不合理的事件,旨在引出「老師笑了」一句,作為文章的收筆。也有些考生對「結句」一詞,不甚了了,或大意忽略,沒有依照題目的指示,點出「老師笑了」即收。

第二題電車自述對港人的貢獻和自身價值。

分 析:選作此題的考生要以電車的身分自述,說出本身具備的優點,並呼籲市民不要把它淘汰。成績較佳的考生能用老人語調,數說自己的好處在收費廉宜、安全、不會排出廢氣等,指出自己為市服務的日子不短,希望動之以情,說服市民不要把它淘汰。也有為數不少的考生,虛耗太多篇幅在敘述電車的歷史,趕不及陳述它的優點,致未能情理兼顧,使呼籲之聲,大為減弱。考生取材雖大同小異,手低者往往因鋪排不得其法,整篇文章大異其趣。

第三題漫談粵語流行曲對青少年的影響。

分 析:這是一個涉及考生生活經驗的論題。對於粵語流行曲在生活上的影響,考生必有親身的體驗和感受。他們只須把這些體驗和感受,加以理性的分析和整理,然後有條理地表出來,便可寫成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得分的高低,則視乎他們分析事理與文字表達的功力了。閱卷員評分時所重視的,是他們能否有自己的見解,是否言之成理,文字是否暢順、有條理,至於他們對粵語流行曲是愛是恨,絕不影響分數。可惜大部分考生審題不夠仔細,下筆前不曾深思,隨想隨寫,全無組織,加上表達力弱,致使表現強差人意。有些考生只著重分析粵語歌曲能夠流行的原因,而忽略了它對青少年所產生的影響;有些則認為聽粵語流行曲可導致迷戀偶像,或因狂購唱片而浪費金錢,顯然又忽略了題目所指的是粵語歌曲,而非泛論一般流行音樂。也有些考生雖然確切地指出粵語流行曲對青少年的影響,卻不能舉出適當的事例作為支持,內容遂流於空泛、單薄。至於有些考生提及青少年因沈迷粵語流行曲,以致做出盜竊、高買等行為,就更屬牽強了。

[回上]

1987

第一題寫出某同學受學校紀律處分的始末和你的感受。(記敘)

分 析:此題要求考生寫一篇記敘文,把同學因破壞學校紀律而遭受處分的經過記敘下來,並且寫出他對這件事的感受。考生在學超過十年,必曾目睹此類事情,自有其體會和感受。因此,選作此題者甚多,而成績亦較甚他兩題為佳。考生大都能把事情清楚交代,只是感受方面說得不夠深入,如多在記事之後加三數評語,虛應故事。

第二題談談「笑」的好處。 (說明)

分 析:此題屬說明文,選作此題的考生要說出「笑的好處」。笑對健康有益,又有助於建立良好人際關係,這是常識,人人皆知。若就這兩點發揮,除非有動人之事例,活潑的筆觸,否則文章易流於枯燥空疏。大部分考生缺乏此功力,又未能另闢蹊徑,寫來單調乏味。是三題中成績最差的一題。

第三題談談你所居住的社區的特色及需要面對的問題。(說明)

分 析:題目並不艱深,只要求考生寫出他們所居往社區的特色和要面對的問題。平素關心本身所住區域的考生,大都能察覺到區內的特色和問題,文章寫來,內容相當充實,若文筆流暢,文章組織條理分明,成績當能脫穎而出,但有些考生平日不大關心社群,不知何謂其社區特色與問題,只得東拉西扯,胡亂拼湊;有小部分考生甚至誤解「社區」為「社區中心」,文章當屬離題。因此,此題成績高低互見,差距甚大。

[回上]

1988

第一題談談與父母相處之道。(說明/議論)40%

分 析:考生表現不錯,大抵題材與考生日常生活有關,故表達易;只須抒發切身經驗,即可成篇。惜部分考生審題未周,誤從父母角度探討與子女相處之道,則屬本末倒置。

第二題記一次你在某喪禮或喜慶場合的所見所感。(記敘)51%

分 析:考生表現一般尚好。亦有考生對指定在某場合所見所感未能充分兼顧,且礙於文章組織呆板,遣詞造句未見純熟,內容往往平淡乏味;感受部分又多輕輕帶過,缺乏感人力量。

第三題一則印象深刻的廣告。(描寫)9%

分 析:此題取材較難,一般考生於短促時間內不易作縝密構思,若平日觀察不足,自然不敢貿然選答。

[回上]

1989

第一題以八八奧運發生的事例,談談體育精神。(說明/議論)33%

分 析:此題要求考生藉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件(八八年漢城奧運會運動員的表現),對某些流行話題(體育精神)發表個人的見解。考生可以輕鬆地討論(談談)體育精神的意義、價值或影響,甚至引申到其他的有關面,但必須援引漢城奧運的事件作為論據。由於題目涉及已成過去的時事新聞,特在文題之後提供一些漢城奧運會的有關事例給考生參考;而在這些事例之後,註以省略號,表示考生大可另行引用其他適當的例子。惟考生表現差強人意。考生大多未有精審題意,以致或主從不分(只評論各個事例是否遣反體育精神,即錯以事例為主,體育精神為輔)、或述多論少(詳述各個事件始末,只在末段略提體育精神作結)、或論見零碎(只就若干事例稍析體育精神之義,全文缺乏組織)、或引題過長(用頗長篇幅,或懷念去年奧運或設計一段故事,然後才入正題,至於主題部分,僅得寥寥數語作一總評)等。

第二題一封勸爸爸戒煙的信。(說明)45%

分 析:此題要求考生以書信方式規勸父親戒除吸煙的習慣。考生適宜用誠懇而恰當的態度向父親陳述吸煙的害處,在不冒犯父親尊嚴的前提下,達到規勸的目的。因此,本文須能說之以理而辭出委婉,動之以情而心存尊敬。考生對本題題材較為熟悉,多能就吸煙對環境、健康、經濟等方面的不良影響,向父親提出忠告。心思細密者,甚至提供戒煙方法給父親參考;著重親情者,側寫母親的終日憂慮,弟妹的不良習染,希望可以感動父親,達成規勸的功效。惟在行文方面,能陳辭懇切而恰如其分者則不多,或語氣嚴厲,痛斥其非,或出言直率,似向友輩橫加勸阻。又選作此題而字數不足者亦屬屢見,大抵本題較著重考生遣詞造句、傳情達意的功夫,若只開門見山,數說利害,條陳損益,難免有枯於言辭,竭力堆砌仍未能湊足字數之弊。此外,本題指定寫信人須以「明敏」為名,惟仍有不少考生不依指示,另用其他名字。

第三題一位愛出風頭的同學。(敘述+描寫)22%

分 析:此題要求考生描述一位「愛出風頭」的同學,主要測驗敘述與描寫的能力。在內容方面,考生可以從同學的衣飾外貌、言談舉止、別人的評語等不同角度去表現那同學的為人;在技巧方面,考生可以用直接描繪人物的形貌、從人物的說話去表現、藉一個或多個事例去反映等不同手法;語調可莊可諧,或亦莊亦諧,甚至可以發表個人的一些觀感。考生表現較弱,佳作不多。其實,有關「出風頭」的定義,許多考生以為學業成績優異、勇於服務、在課外活動表現突出,或驕傲而不合群,便是愛出風頭,如此定義,實在難以完全接納。此外,一般毛病在於全文不以描寫同學為主,而用頗長篇幅抒發自己感受,或敘述眾人如何「改變」那同學的性格;也有考生忽略了「愛出風頭」的「愛」字,以致未能突出那同學的性格特徵。

* 出風頭:出頭露面,顯示個人的表現(含貶義)

[回上]

1990

第一題談談環境保護的重要。(說明)40%

分 析:此題就當今世界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這個問題,要求考生寫說明文一篇,指出保護環境的重要。題中有關環境的範圍至為廣泛,舉凡市容、海洋、空氣、聲音、自然生態等都包括在內。關於本港環境受到破壞或污染的事例甚多,考生不應局限於題目所提示者而應就個人較熟悉的事例寫入文章之內。題目用「談談」字眼,固然可用嚴肅手法發為宏論,但亦可用輕鬆手法抒發己見。考生選作本題時,宜注意材料的剪裁組織,文章的層次鋪陳,以求主題鮮明突出。考生對環境題材平日有所認識,故行文時內容詳盡,尚能掌握重點說明,但其中亦多浮泛之詞,或偏重描述污染的個例,或提出保護環境的方法,未能強調不作環保而引起的禍害與危機,以申明保護環境的重要。甚多考生忽略論說環境保護的重要,只記敘污染的情形及述說其改善方法。

[回上]

第二題某次你的家人購物受騙,交涉無效,家中各人都感到十分氣憤。試作文一篇,寫出這件事情的經過。(記敘)19%

分 析:本題假設考生家人受騙,交涉無效,氣憤之餘,以敘事體裁作文一篇,寫出事情的經過。本題以記事為主,寫作重點應環繞「受騙」與「交涉」兩個層面,把整件事情的始末原由交代清楚;至於抒寫感受或提出建議,只宜透過事件的記述略加表達。選作此題的考生多寫其家人購買電器受騙,大多以消費者委員會所公佈的個案為素材,因此內容大致相同,變化不大,尚能把握題旨。但由於考生缺乏受騙的真實經歷,行文時每多虛構故事,縱筆處有時悖乎情理;其中亦多未將受騙經過交代,難以決定是否被騙。因此文章缺點不少,或佈局欠周詳,或偏重於交涉而作流水賬,或直述平鋪而欠缺變化,鮮有生動傳神之作。

[回上]

第三題:假設你剛從住了多年的舊居遷到另一居所,試作文一篇,寫出你搬家後的感受。(抒情)41%

分 析:此題假設考生剛從住了多年的舊居遷到另一居所,要求考生作抒情文一篇,寫出搬家後的感受。本題以抒情為主,應就新舊環境的轉變而寫出搬家後的感受。舊居既住了十多年,一旦搬遷,不能一無所感;而新居較舊椐不論優勝或不如,也都足以解景生情,產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不論對舊居的懷念,對新居的適應,以至生活方式的改變,人情事物的變遷,都可以作為題材,抒發一番。寫作抒情文須有較佳的語文表達能力。此題寫遷居後感受,題目規範不大,考生得以自由發揮。部分考生曾有親身經歷,故多能從懷念故居,就新居生活方式的對比處來抒發感想。表達能力較好的考生,在寫景或抒情方面都不難發揮,寫來流暢而有感情,易起共鳴。惟部分考生則忽略了「剛從」、「搬家後」的時間觀念及「感受」這個主要環節。

[回上]

1991   [回上]

第一題試談談你心目中的理想職業和選擇這種職業的原因。(說明)61%

分 析:此題為說明文,要求考生談談心目中的理想職業和選擇這種職業的原因。考生所選擇的職業,不必以世俗視為高尚者為依歸,其理由亦不必囿於題目引子所列的薪酬、工作滿足感和日後發展三項。考生只須自述志向,然後列舉具有說服力的理由便可。題目既用「談談」二字,考生寫件時固可用嚴肅手法發為宏論,若用輕鬆的手法抒發一己志向,亦無不可。考生表現一般尚好。因主題為考生與友儕日常所談論者,文章每能寫出個人處境及觀點。此題倘能掌握題目重心,按綱領鋪陳,獲得較高分數並不困難。但部分考生誤把題目引文作為討論中心,於是題旨遂變為論擇業所應注意各點;文末雖提及一己的理想職業,然內容及組織詳略不宜,本末倒置,失分不少。部分考生即使審題無誤,但礙於年少識淺,對所擇行業認識不足,所論間有不當或顯出膚淺幼稚、有等則對所擇職業未能詳述,以致字數不足,大致而言,考生在寫作練習中,當曾以本身志願為題,因此寫來駕輕就熟,容易發揮。成績偏低者每多犯下列毛病:一、暢論數種理想職業,行文鬆散,中心闕如;二、全文之中並無寫出一己理想的職業;三、闡論所選職業的文字不多,江郎才盡,戛然而止。甚至有考生花大量篇幅強調理想職業的條件而欠缺本身的志願。

[回上]

第二題假設你最要好的同學往外地升學,你到機場送行。試寫出你因送別而觸發的感受。(抒情)28%

分 析:此題的主要寫作手法是因事記情。題目要求學生寫出因最要好的同學往外地升學,到機場送別時所觸發的感受。考生可由往機場時或到機場後開始敘述,亦可從得知將要與好友分別寫起;惟無論如何,考生應以在機場的所見所感為文章的內容重點。至於提及同學間以往的情誼,則須用倒敘手法。本題以抒述送別情懷為主,考生既與最要好的同學話別,心中自有千言萬語不吐不快。故舉凡對同學的懷念,對過往情誼的追憶,對一己際遇的感觸,甚至對港人外流的感慨,均可作為寫作素材。考生選此題者犯不切題或離題情況不多。一般而言,取材尚屬平實,而題目要求寫感受,範圍較廣,抒寫時自由度較大。因送別所引起之傷感,寫來真情流露,時有動人之筆,他如因人才外流而憂國傷時者亦頗常見。此可能與現實環境吻合。大部分考生都能就失去良朋、本港專上學位不足及升學為移民鋪路等抒發。成績較差之考生因感受抽象,易失依歸,多以敘事代替情景,卻未能藉此抒發感受,內容大打析扣。此外,考生每多過多憶述與好友相識經過而忽視臨場的即景感受。

[回上]

第三題中學生經常參加各類文娛或體育活動。試以觀眾的身分,描述其中一場比賽的情形。(描寫)9%

分 析:此題為記述事情發展。人物動態的描寫文,要求考生就各類文娛或體育的比賽中以觀眾的身分,描述其中一場比賽的情形。文章的中心應在描畫一場比賽中各種人物的活動,如參賽者的積極投入,觀眾的緊張激動和裁判的英明果斷等。若文章能反映該場比賽的精彩情況,寫出比賽過程中緊張氣氛,便屬佳作;若只寫四週場景,僅從側面觸及比賽,當屬下品。大部分考生能注意佈局,情節豐富,文筆亦佳。若考生平日多參與所述之活動,應用合適詞語以配合描述,文章當較優勝。其中亦有以流水賬式作紀錄,或因枝葉太多,未能就重點勾畫,因此並無內涵。其實動態描寫較普通記敘為難,層次亦較高。考生能掌握比賽過程中緊張氣氛,就參賽者之動作配以活潑、生動、突出之描寫,定能發揮盡致,否則只寫賽事勝負及四周場景,結構必陷於鬆散;或未能控制篇幅,往往流於虎頭蛇尾,寫來平鋪直敘,欠缺動感。考生多犯多寫場地花絮,而忽略其過程的毛病。

[回上]

1992

第一題我對中學生課餘兼職的看法(說明/議論)50%

分 析:此題為簡單議論文或說明文的寫作。要求考生就中學生從事課餘兼職工作此一問題發表意見。考生可從正面角度立論,肯定課餘兼職的意義和作用:如爭取工作經驗、培養獨立能力、減輕父母負擔、體驗謀生辛勞、紓緩勞工不足和學習處理個人財務等;同時亦可從反面立論,剖析學生課餘兼職的流弊:諸如影響學業、無暇參與課外活動、崇尚消費主義、導致追求物質享受和誤交損友等。考生在論析利弊時,能從觀察同儕情況或從自己體驗所得提出例證,則內容更為充實,倘能從正反雙方立論,分析課餘兼職利弊,共提出個人的見解和結論,有的放矢,當為佳構。考生一般表現平平,考生文卷大多以分析兼職原因為主,對兼職利弊則未能深入剖析論述。此題取材自由而廣泛,且與考生生活切合,立論本應較易;但考卷多礙於審題不清,所提論點不足,結構不嚴,主旨模稜兩可,以致失去說服力。其低下者則陳腔濫調、了無新意。一般表現未如理想,或因考生對事例論說與理據分析能力較弱,是以佳作不多。

[回上]

第二題記一次星期天上茶樓的見聞和感受(記敘+抒情)37%

分 析:此題要求考生寫記敘兼抒情文一篇。題目以星期天到茶樓品茗為背景,寫出其所見所感。考生宜先記敘在茶樓所見的人和事,並刻畫其中具有特別意義的片斷,然後再抒述他的一己的感受。考生可寫茶樓的場面、侍應的服務態度和茶客等候座位、品茗進食的情形,但不宜孤立地敘述事實,描劃見聞;必須以記述部分為基礎,寫出個人因所見情況而興起的特別感受,否則便不切題目要求。若考生所述的人、事,與本題的特殊場地並無必然關係,則欠適當。茶樓酒家是考生熟悉的地方,故取材至易。表達力強者寫來內容恰當,文筆流暢生動。表達力較弱者則由於觀察力及組織力欠佳,行文時內容瑣細蕪雜,十分平談;間有脫離事實,誇張荒誕者,而能在記敘之餘加以發揮者,並不多睹。考生一般缺點在欠缺客觀描寫及主觀抒情,而條理紊亂、矯揉造作、偏重記敘而感受不深,則屢見不鮮。本科考試適逢母親節後一星期,甚多考生將文章重心放在歌頌母愛方面,此類考卷當合題意,但所感則稍嫌平凡。

[回上]

第三題一部耳筒收音錄音機的自述(記敘)13%

分 析:此題要求考生寫自述式的記敘文一篇,須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寫一部耳筒收音錄音機的經歷和遭遇。考生可用故事形式,記述一部耳筒機一生遭遇或其在人間的一段經歷;或以抒情手法,寫出耳筒機的情懷感受;或以議論方式就耳筒機的立場,觀人論世,說說道理。最重要的是文章必須採用自述形式,緊扣耳筒的功能和特點;在寫作上應用擬人法,賦以耳筒機思想和感情。考生表現大致不俗。由於本文在述事方面並無限制,因而易於下筆。選作此題的考生,多具豐富的想像力。成績優良者常能借物喻人,反映人生缺陷,說來風趣幽默。寫作力平平者則礙於側重敘事,缺乏情感,說明多而敘述少,或所言超乎常理,以致成績較遜。

[回上]

1993

第一題「恒心是成功基石」談談你對這話的看法。(議論)15%

分 析:此題為議論文,要求考生討論恒心的重要性,就日常為學、處事各方面而論恒心之有無與成敗的關係。選作此題的考生,宜從正面立論,肯定恒心為成功的基礎;再舉生活事例或個人經驗、前人事蹟作佐證,以加強說服力。題目既用「談談」字眼,考生寫作時,固然可用嚴肅手法,發為宏論,但若採用較輕鬆的筆觸,細說個人一、二小事,反映恒心對成功的作用和重要性,亦無不可;又或使用駁論方式,否定「恒心為成功的基石」這看法而析論「恒心只屬成功基石之一」。倘論據充足,能自圓其說,亦屬符合題旨。考生一般表現欠佳。部分考生只有理論,並無例證,是以說服力不足。考生所談理論更多屬空泛,東拉西扯,欠缺條理與層次。更甚者,把恒心視作成功,忽略基石二字。部分考生所舉例證,亦不出李白鐵杵磨成針,或愚公移山之類。間有以日常生活為例者,則敘述冗長,流於說故事的形式,而且內容每多不當之處,未能使文章加強說服力。大致而言,此題文章大都內容空泛,結構鬆散,論理不清,述事不明。

[回上]

第二題記一次患病的經過感受(記敘)65%

分 析:此題為記敘文,要求考生寫個人一次患病的歷和感受。考生可先寫個人患病的經過,然後抒述因此事而觸發的各種感受。內容可以是對人生、社會或人事的看法,層面不必闊,但感受要較深。考生亦可結合敘事與抒情,將個人情懷感受融於敘述中;但不宜單獨記述病情和康復期間的生活,必須所記部分為基礎,抒寫個人的情懷感受。此題表現最佳,原因是每人都有患病的經驗,題材俯拾即是,而且考生一般長於敘述。選作此題的考生,佳者能清楚扼要寫出患病的原因及求醫的經過,再抒發個人在病中的感受;其能提及病榻孤零、親情可貴、冷暖人情的感嘆、人生哲理的領悟等,已中肯綮。成績普通者,亦能掌握患病的經過與感受兩部分去描述,只嫌經過太詳而感受不足或不深,在文末收筆時才略提父愛母愛之偉大或健康之可貴等。至於成績劣者,只敘述患病的原因及經過,完全忽略感受;加上文辭拙劣,內容乏味,敘述又欠條理,是以不獲好評。

[回上]

第三題我的好鄰居(描寫)20%

分 析:此題為描寫文,測試考生描繪人物、記敘人事之能力。考生宜以鄰居的平素行為表現為綱,描述鄰人形象,達到以事寫人、以事見人的效果。如所寫的好鄰居屬於友情深厚者,應交代自己與鄰居的交往、相處情況,或敘述彼此間一、二難忘往事為證。若所寫的好鄰居屬於受人敬重者,則宜多寫他的品德情操,以及樂於助人、守望相助的行為表現,以見其受鄰里推許的因由。如考生筆下的好鄰居兼具上述二者,理當接受。至於描寫對象所涉及的人數,則頗具彈性;但如所寫的是一家人或幾家人,則應有描敘的重點或對象,否則容易出現內容空泛,結構鬆散的毛病。考生多未能掌握好鄰居的「好」和「鄰居」二詞的含義。一般只描述鄰居與家人的交往經過,或述說鄰居如何幫助家人,未能著眼於兩家人的融洽相處,深入描寫。描述鄰人公德和私德方面何以值得稱讚者甚少。有些考生誤把鄰居和好友混為一談,整篇描述與這位鄰居相識以至成為好友的經過,而忽略鄰居二字。甚者反而敘述家人如何幫助鄰居,弄錯對象,乖離題旨。小部分考生卻能從不同角度去描述鄰人的高尚品格,或己家與鄰家各人的深厚感情,此類文卷當屬上佳之作,可惜為數不多。考卷半數不切題意,成績平平。

[回上]

1994

第一題談談怎樣待人處事才可以受人歡迎(論說)23%

分 析:此題要求考生談論怎樣待人處事才可以受人歡迎。題目既用「談談」二字,手法當可嚴肅,亦可輕鬆。考生宜從正面談論一個人的待人、處事手法應如何表現才可以受人歡迎;若從反面立論,指出嘩眾取寵、標奇立異的行為,只為小部分人所歡迎,亦屬合適。寫作此題時,可從純理論角度去談,亦可從較實際的角度去談,但所寫理論與例證應相互配合。考生可集中寫某一人的表現,或集合數個典型人物的表現,歸納他們受人歡迎的原因。考生多能就待人、處事方面說出如何才可受人歡迎。有關待人、處事的道理,考生日常得師長訓誨,大抵耳熟能詳。只可惜人際關係認識不深,人生經驗積聚不多,寫來多是別人的說話;沒有加上深入的體驗,易流於空洞說理。考生大都環繞「待人以禮」、「真誠相處」這兩點來做文章,反覆解說要有禮和誠懇才能得到別人信任的道理,都屬老生常談,稍嫌膚淺。只有未及半數考生能從日常生活、個人體驗去找出例證,說得較為具體深入,成績因而較佳,亦有部分考生引用「論仁、論君子」及「敬業與樂業」兩文的語例,稍加發揮,使文章生色不少。只可惜考生常有記憶不佳、理解不足的毛病,引文多有錯漏或不慎誤用,以致弄巧反拙。更有考生只提及待人,略忽略處事,不符題旨要求,成績不免偏低。

[回上]

第二題記一次與久別多年的舊同學相聚的經過和感受(記敘)58%

分 析:此題求考生記述一次與久別多年的舊同學相聚的經過和感受。考生可先寫別後相聚的原因,詳述相聚的經過,並抒發因而觸起的感受。其間可寫彼此別後的各種順逆境況,略及所知有關同學的情形;亦可追憶昔日同窗好友校內學習、校外活動等趣事。文中所抒發的個人感受,或悲或喜,宜與久別相聚呼應,視其廣度、深度而定優劣。此題表現較上題為佳,可能因為考生所寫都是個人的親身經歷,容易著筆,寫來亦較具親切感。考生多用舊生會聚餐、舊同學移民後回港探親、或街上偶然相遇等方式開始;然後敘述昔日校內校外活動等趣事、今日彼此的轉變等;最後以人生無常、友誼可貴作結,因此都能切合題旨。部分成績佳者,能以細緻的筆觸,刻劃各同學的言行、裝扮、性格、使人讀來趣味盎然。可惜部分考生只顧記敘相聚經過而忽略感受,因而失分。更有少數考生粗心大意,誤把「相聚」解作「偶遇」,整篇文章描述一個離奇曲析的偶遇故事,不但欠缺敘舊,更全無感受;有違題旨,成績低劣。

[回上]

第三題香港有不少別具風格的公園,試選擇一個,描述它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描寫)18%

分 析:此題要求考生寫出某個公園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考生可從公園的環境、景緻、設備、所栽植物或所飼動物等著墨,以描寫為主,亦可注入個人的情懷、感受。「風格」、「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可分層鋪敘,亦可夾雜記述;其詳其略,可自出機杼。但文章寫來以能見公園的特色,則至為重要。其以園林取勝,或以教育為旨,或以遊樂為主,甚或兼備數者,皆屬吸引人處。本題難處在以文字表達所述公園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部分考生較聰明,選擇一些有顯著特色的公園來描寫,例如香港公園、九龍公園、維多利亞公園等。題材倘選取得當,又加上文筆秀麗,組織得法,便易寫成一篇佳作。次一等的考生,雖然文字較為平庸、組織較為鬆散,但因能貼題寫作,成績亦不致太差。只有少數考生,因顧慮不周,隨意選擇一些屋村裡的小公園,或不大知名的郊野公園去描寫,亦未能用側筆寫遊人活動以見其特色,成績便不如理想。部分考生不明題旨,用記事方式敘述一次遊公園的經過,於是寫成東面有花草、樹木,西面有亭台、水池;文章只見在遊公園,而不見該公園的特色,因此成績較差。

[回上]

1995

第一題「律己以嚴,待人以寬。」談談你對這話的看法(議論)15%

分 析:此題要求考生談談對「律己以嚴,待人以寬」這句話的看法,考生宜以議論式為文。題目既用「談談」二字,考生當可正反論述,嚴肅說理,亦可用輕鬆筆調,暢談個人的看法。「律己」、「待人」指同一個人對自我行為所訂的準則或自我的約束;對他人的態度或評論他人的標準等。考生寫作時宜從「律己」和「待人」兩方面立論;可採正面贊同的立場立論,亦可採部分贊同、部分反對或全面反對的立場立論。但無論持什麼立場,均宜提出合理的原因,若能配以適當的子去說明則更佳。如集中寫某人如何律己待人而欠缺考生個人觀點,則屬偏離題意;又如所述觀點與文題兩句全無關係,則不合題目要求。此題表現欠佳,只有少數考生能從「律己」和「待人」兩方面立論,清楚說明自己的立場,指出原因和配以適當的例證,此類試卷當屬佳作。但多數考生各有缺失,或側重律己而忽略待人,或側重待人而忽略律己,內容有欠均衡,文章結構亦受影響;所舉例子常不能配合論點,且只舉日常事例,並無語例、史例,學識顯見貧乏。更有部分考生將「律己」誤作「紀律」,所談自然乖離題旨,失分甚多。又有部分考生雖能切題寫作,只惜礙於表達力低,往往思路紊亂,辭不達意,以致論點不明,句意不解,成績固屬低下。

[回上]

第二題百貨商場購物記(記敘)40%

分 析:此題要求考生記述一次在百貨商場購物的經過,考生既見題中「記」字,當知宜以記事為主,鋪敘成文。審題時宜留意百貨商場實有別於街道上的個別店鋪和獨立的超級市場。題材應以在百貨商場購物的經過為主,可詳述購買東西時所見、所聞,旁及個人感受。例如買東西時作者與店員之間或其他顧客之間所發生的事情,均可作為記敘題材。至於百貨商場的陳設、佈置當可略為提及,但取作文章主體,則不符題旨。此題成績比上題為佳。究其原因,想百貨商場購物的經驗,屬考生所必有,只要略加整理,依次鋪敘便可。但題目雖屬普通,要使文章寫來具吸引力則頗不易。一般考生只將某日與家人或朋友在百貨商場購物的經過,平鋪直述,於是內容單調乏味,如文筆暢順不足,則讀來味同嚼蠟,成績自然平平。部分能力較高的考生,則記述售貨員的態度,描寫顧客的眾生相等,其中能以商場的佈置、節日的氣氛為襯托者,取材更佳;加以流暢的文筆、細緻的描寫,文章生色不少。此類文卷,成績必然較佳。此外,少數考生除記述購物經過外,更加入購物所得的人生經驗,把一次平凡的購物事情變成一段寶貴的人生經歷,使故事顯得內涵豐富,意義深遠。此類試卷又當屬上品之作。少數考生則記敘重心從購物轉移到商場的偶發事件,如劫案、失火、高買等,倘篇幅過長,均屬不當。

[回上]

第三題颱風襲港下的街頭景象(描寫)45%

分 析:此題以颱風襲港下的街頭景象為題,考生當然明白宜以描寫為主。描寫的範圍甚廣,可寫風、寫街、寫人、寫物,但其背景必為颱風襲港。在描寫景物、人事時,亦宜注入個人的情懷和感受。景象可為由室內觀看街上所見的景物,例如房屋、空地、行人、車輛、店鋪、植物等,亦可為身處街上所見的景物。描述時可廣泛著肇筆,或採多角度描寫,或採分時段描寫,亦可集中細緻描寫。但如只言室內的情形、人物的活動,甚或電視所見,則屬偏離題旨。此題表現平平。一般考生雖能就颱風襲港時天氣的惡劣、市民的活動等方面描述所見的街頭景象,但都雜亂無章,缺乏組織,東寫一筆,西寫一筆,十分鬆散。因此成績只屬平平。此題獲高分者,都是文筆較暢順,描寫較細緻,鋪敘較具條理的考生,但他們的行文仍普遍有組織鬆散的毛病。至於成績差者,則是詳於敘述個人在颱風襲港期間的個人活動,略於描寫街頭景象。另有少數考生只講個人對颱風的認識和颱風的破壞力,完全忽略街頭景象,偏離題旨,因而成績差劣。

[回上]

1996

第一題很多香港人喜歡飼養寵物,試談談飼養寵物的利弊 (議論)38%

分析:

此題要求考生談談飼養寵物的利弊。考生宜就香港人飼養寵物的一般情況,從「利」、「弊」兩方面立論,可採利多弊少、利弊參半或利少弊多的觀點;若只論其中一面,絕不提另外一面,則屬偏差。考生可集中談論飼養寵物之利,但須提及飼養得法則弊減少;或持相反論調亦可。為文時以適當例子輔助說明,當有助於談論。

這題表現為三題之冠,主要是因為考生大都對題材熟悉。現在本港許多家庭都飼養寵物,而傳播媒介也常有特輯、專題探討養寵物的問題,因此考生直接或間接對飼養寵物的利弊都有認識。考生寫作此題,其內容不會空洞無物;而且結構也不難掌握,一利一弊,分別說明便可、是以選作此題的考生,一般表現不差。其中內容充實,文辭暢達的文章,被列為上等。部分考生只談及一種動物,大多以寫狗為多,倘論得透徹,也算是篇好文章,但應在寵物概念下稍作闡釋,則較為全面。其中少數考生,不正面說明飼養寵物的弊端,改談飼養者的虐畜行為,乖離題旨,多被列為下等。

[回上]

第二題記述你一次遲到的經過和體驗 (記敘+抒情)34%

分析:

此題要求考生記述一次遲到的經過和體驗,文章中應包括經過、體驗兩者,其間詳略宜有適當的調節,記述手法不拘,順敘、倒敘均可。所寫經過部分,宜清楚交代遲到的原因,其間的情形和遲到的結果,如只述結果,不提經過,則敘事有欠完整;所寫體驗部分,可寫因整件事而引發的感受和想法,亦可寫只由經過或結果而引發者。

這的表現十分參差,考生十居其九以上學遲到為題材。遲到原因不外晚睡遲起而鬧鐘不靈,或遇交通阻塞,或風雨所阻等理由。考生文章題材雖然接近,表現手法則高下不一,分野極大。優秀者文詞暢順活潑,敘述生動細緻;遲到過程清楚合理,所得體驗深入感人。而拙劣者多屬文句不通、不達意;其過程交代不清,其體驗常嫌誇張,甚或不合情理。更有略而不談體驗,則不合題目要求,分數偏低、一般而言,考生都能切題寫作,而表達方面,瑕瑜互見,記述清楚生動者,為中上品的基本條件。本題中下成績者較多,未免可惜。

[回上]

第三題中秋是個重要的節日,試描寫香港人歡度這個佳節的情形 (描寫)28%

分析:

此題要求考生描寫香港人歡度中秋佳節的情形,考生可兼寫自己和家人過節的情形,但不宜以此為主。題中「香港人」應較為廣泛,是以內容宜觸及一般在香港過節的情況,不同地區、不同團體慶祝中秋的活動,不同年紀的人的慶祝方法;至於提及一些香港人往鄰近地區度過中秋作為陪襯,亦無不可、本以描寫為主,考生可從敘事中加插描寫,但不宜以敘事為主。

這題成績是三題中最差的一題。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多不擅描寫。許多考生從個人的經歷,敘述如何度過某個中秋節,視野自然狹窄,題材亦受局限;加上文筆拙劣,描寫粗疏,表現未符理想。部分考生採取較聰明的作法,以第三者立場去描寫香港人歡度中秋節的情況,但有些考生除寫中秋節外,另提其他節日活動,倘著墨太多,易成喧賓奪主的局面,當然難獲高分。只有少數考生從中秋前家人如何準備應節用品,到當晚共聚天倫,在維園、山頂賞月等各項細緻描述,只要文從字順,相比之下,已屬佳作。

[回上]

1997

第一題有人說香港人缺乏關懷別人的心,也很少人參與服務社會的活動。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議論)43%

分析:

這題要求考生談論香港人是否缺乏關懷別人的心,是否很少參與服務社會的活動。題中「關懷別人的心」屬心態,「參與服務社會活動」屬行為。考生對香港人的「心態」和「行為」兩方面皆須論述,絕不提及另外一面則屬偏差。考生無論同意或不同意香港人缺乏關懷別人的心,或是否少參與服務社會的活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寫作時,宜以適當例子輔助說明。

選作此題的考生,十居其九都認為香港人富關懷別人的心,也熱衷服務社會。表現較佳者,所舉例證,如讓座予傷殘人士,扶助老弱過馬路,參加公益金百萬行,慈善籌款,賑濟國內水災等,全是生活上的實例,甚具說服力,因此內容多充實,成績不錯。部分更以暢順簡練之文筆,有條理之組織成文,自然是上品之作。少數考生從個人之觀察,認為港人忙於生活,沒有時間關懷別人及服務社會,雖言之成理,惜思路稍欠清晰,舉例也嫌不足,幸而文從字順,仍不失為中品之作。部分考生既抨擊港人的功利態度,漠視別人的生死,又盛讚港人樂善好施,熱心救助內地同胞,變成前後矛盾,加上詞不達意,滿紙廣東語法,便成下品之作。

[回上]

第二題試用以下文句做文章的開頭,寫作文章一篇:「今天我被人誤會了,那種感覺令我不能忘懷。事倩是這檥的:」  (記敘+抒情) 24%

分析:

本題要求考生續寫一件當天被人誤會的事件的經過和感受,考生既要寫自己被人誤會的經過,亦要寫個人不能忘懷的感覺,其間詳略宜適當調節,不可只寫其中一者,如只述經過,不提感受。至於誤會的由來,事後能否水落石出,如能清楚交代,固屬理想,但非必要,只要確定為一場誤會即合題目要求。這題屬於續寫類,考生必須抄錄開頭原句,否則視為不合要求。

這題的考生大都以在學校或同學家中被誤會偷竊財物為題材;又或在學校被同學誤會與另一同學相戀而成為眾人的取笑對象,題材略嫌褊狹。文章優劣之分在於部分考生能掌握題旨,把誤會的經過和感受敘述得清楚、有條理而吸引人,加上活潑的文字,成績便佳。但一般考生都作平板敘述,感受部分又略略提及,無深刻的描述,因而成績平平。一部分考生的文章,整篇詳述誤會的經過與事後沉冤得雪,完全忽略感受,又因要顧及誤會的結果,時間牽涉數天,甚至數星期之後,與「今天被人誤會」的「今天」產生時間上的矛盾,誤會變成不是當天發生,令人讀來覺得作者在時間觀念上混淆不,清加上文筆不通順,成績自然低劣。

[回上]

第三題一位廣受歡迎的校工  (描寫) 33%

分析:

這題要求考生描寫一位廣受同學歡迎的校工。考生可專寫一位,如寫幾位,用以烘托或以對比手法突出其中一位亦可。在描寫「廣受同學歡迎」的地方,應合於情理。只寫感性的受歡迎而缺乏理性的一面,或只寫出短暫的受某些同學的歡迎,都不切合題旨。如只寫成類似我最喜愛的一位校工,更屬偏差。本題要求對人物作描寫。考生可以採直接描寫,描繪人物的形貌、體態、衣飾;或從敘事中刻畫人物的性格心態;或從側面描寫,從旁托出校工廣受歡迎之處。描寫的手法雖然不拘於一途,總要不離主旨,倘若全篇旨在敘事、或抽象地說明廣受歡迎的原因,皆未能盡合題目的要求。

[回上]

1998

第一題談談青年人應如何克服困難 (39%)

分析:

這一題要求考生談談青年人應如何克服困難。題目既用「談談」二字,即可容許考生嚴肅地說理,亦可輕鬆地說說個人看法。考生宜以青年人之角度來寫,內容應側重談「克服困難」的態度和方法。考生可先交代青年人有哪些困難,然後舉出應有的態度及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倘考生單從理論層面談「應如何克服困難」,並不列舉有哪些困難,若所論合理亦可接受。寫作時考生宜配以適當的例子輔助說明。如考生只記述問題所在或純粹抒發人們有困難時的感受而全無論及「如何克服困難」者,則不合題目要求。

此題表現參差。表現優異之考生能從不同角度舉出青少年所面對的種種困難,例如學業、交友、家庭等,並提出有效可行的解決辦法,例如:遇到困難須冷靜處理,並以不畏縮和持之以恒的態度面對,如能力未逮者可請教父母、師長、社工等。寫來條理分明,立論清晰,並能配合適當的例子來說明。惟能此者只佔少數。但多數考生各有缺失,或論少述多,或僅詳列其困難,而提出的解決辦法欠具體,致內容欠均衡。此外,大部分考生未能善用例證以支持所論,令文章流於空疏。其實就本文而論,只要能舉山恰當的論點加以發揮,措詞立論時具條理便成中品,惜考生未能注意,視論述文為畏途,誠屬可惜。

[回上]

第二題「某天放學後,我與三兩知己到球場打籃球,突然發現遺失了自己心愛的書包」,以「我心愛的書包不見了」為題記下整件事的經過和感受 (34%)

分析:

考生必須交代為何這是「心愛的」書包及記述整件事的經過和結果,若只述結果不提經過則敘事欠完整。感受部分,可寫因整件事而引發的感受,亦可寫只由經過或結果而引發者,甚至可以是從遺失書包一事中的體會。感受可喜可悲,但不應流於堆砌或泛泛而論,而感受應與整件相關。若文章只提遺失了書本、文具或其他重要的東西,完全沒有提「書包」;或以第三身敘述別人的書包不見了者則不切合題旨。

此題考生表現比上題稍佳。因題目要求較具體明確,且生活化,考生或其朋友具真實經驗及能親身體會,故較容易掌握。部分能力較高之考生,能清楚交代遺失心愛書包整件事的經過和結果,指出「心愛的書包」的特殊意義,並能交代「三兩知己」所起的作用,最後緊扣整件事來抒發個人感受。敘事清晰而有條理,抒情能恰如其分,此類答卷,成績必然較佳。但一般考生則平舖直敘,且重敘事而輕感受。雖有感受亦只略略提及或流於堆砌。其下者則輕重倒置,或單單詳述書包心愛之由來,或細寫球賽之激烈情況,且未能切合題目要求,表現自然欠理想。

[回上]

第三題驟雨中的鬧市景象 (39%)

分析:

此題要求考生描寫「驟雨中」的「鬧市」景象。考生應側重寫雨中鬧市,但因為雨是突然而來,理應先描寫下雨前的鬧市,然後寫驟雨降下時的種種變化,以顯出「驟」的情況。故考生應緊扣「驟雨」及「鬧市」而開展其寫作。內容可以包括景物、人物,靜態和動態(如《花潮》)的描寫。本題以描寫為主,然考生可在描寫中加插抒情,但不宜以抒情為主;如考生單寫雨前或雨後,又或描寫驟雨中的地區並不是鬧市,則不切合題意。

這題成績是三題中表現較差的一題,也是最參差的一題。表現優秀的作品不多,一般考生的表現均不大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未能體會題目要求,不知何謂「驟雨」,有將驟雨寫成大雨、暴雨,更甚者寫成颳風襲港,風球高懸,且亦未能突出「鬧市」的特點。很多考生只點出旺角、銅鑼灣之名,卻不加描寫;有些更只乾脆用「鬧市」一詞便交代題目「鬧市」的要求,這都是欠圓足的。本文應以描寫為主,部分考生卻偏於抒情,令文章變得主次不明。

技巧方面,表現較佳的考生能準確地透過對比手法點出「驟」字,進而從不同角度來描寫鬧市在驟雨下的景物、人物之情形。描寫細膩,用詞優美恰當,詳略得宜,然此等佳卷不多。一般而言,大多考生的文章均結構鬆散,表達能力低劣,描寫粗疏。惟其中描寫雨傘之繽紛,則一般寫來甚佳。

[回上]

1999 

第一題香港人有禮貌嗎?談談你的看法 議論 29%

此題要求考生就香港人有沒有禮貌提出個人的看法題目既用「談談」二字,即可容許考生嚴肅地說理,或輕鬆地談個人的看法。考生的觀點可以是香港人是有禮貌的,或香港人是沒有禮貌的;或部分香港人有禮貌,部分香港人沒有禮貌;或香港人在某種情況對某些人物有禮貌等。惟論點須清晰,言之有理。闡述觀點時,宜配以適當的例子輔助說明。如果考生所談與「禮貌」完全無關,例如勤學、節儉等,則不合題目要求。

考生表現優劣易判。表現優異之考生能掌握題旨,透過語言行為的表現而點出香港人有沒有禮貌,其立論有據,引例恰當。例如論有禮者,考生以購物為例,既寫售貨員親切有禮的服務態度,亦寫顧客對售貨員服務之謝意。寫來組織完整,脈絡清晰。惟選作此題而表現優異者只佔少數,多數考生只就禮貌泛泛而論,未能就香港人是否有禮貌而立論,而更有為數不少的考生未能了解題目要求重點放在不同的地方如禮貌之重要性,如何培養禮貌,香港人有禮或沒有禮貌的原因等等。此皆考生未能仔細審題而偏離重心之弊。

其實就本題而論,只要考生扣緊香港人有沒有禮貌而立論,輔以例子,便符合要求,惜考生多未有扣緊主題,致表現欠佳。

[回上]

第二題聽友人立群傾訴心事有感 記敘+抒情  24%

此題要求考生根據友人立群所傾訴的心事,抒發一己之感受。本題的重點應為「有感」以抒情為主,記敘友人立群所訴的心事為輔。文章中「有感」部分與立群所訴心事的內容或方式等有關。「有感」是指因友人的說話或表現而引起的感受。可以是聆聽時觸發之感受,亦可以是聽罷心事後所引發之感受,惟不宜憑空抒情。本文布局不拘,惟敘事與抒情須鋪排得宜,詳略恰當。如果考生一面倒向友人傾訴心事而全無聆聽友人立群的說話,則不切合題旨

考生表現較佳。考生多可憑自己的經驗而決定文章內容,並可作較深入的剖析及抒發感想,故每多情辭並茂之作。大多數選作此題之考生均能掌握題目重心,以抒情為主,敘事為次,而所感往往亦能扣緊立群所訴說的心事,或由同情而生感觸,或因共鳴而抒感懷。有隨聽隨寫,亦有簡單交代所傾聽的心事後而抒發所感。然亦有表現欠佳者,重敘事而輕抒情或三言兩語便將有感交代過去未能掌握題目重心是「有感」,故有主次不分的表現。等而下之者,其所感有如天馬行空茫無邊際與所聽毫無關連,誠為一大缺失

大致而言,選答此題之考生表現,除少數不明題旨重心考生外,一般均在中等以上,是三題中表現最好的一題。

[回上]

第三題小高是一個位蠻不講理的同學,經常欺負校內弱小,我們稱他為「小霸王」。有一天,我發現他孝順、善良的一面,因而對他另眼相看。根據上述資料,以「我眼中的小霸王」為題,描寫小高這一位同學 描寫 47%

此題要求考生描寫小高既橫蠻、恃強,卻又孝順、善良兩方面的表現,以能突出小高給人前後不同的印象。在描述前後兩方面表現時,重心應在後者方能令人有「另眼相看」之感,故不應拘泥於兩方面描寫的篇幅相同。如果考生描述的小高不是一名學生或不是用第一人稱手法描寫,則不切合題意

考生表現一般表現良好之考生能緊扣「另眼相看」之要求,將欺負校內弱小與考順善良之不同表現,加以對比之餘,更能闡述其原因。而一般考生多未能掌握「另眼相看」這重點,只流於分析小高霸道,欺負弱小的原因及詳述如何霸道未能針對後者如孝順、善良的表現加以發揮,其中尤以描述孝順一環表現欠佳。有考生竟以對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關懷,也視為孝順

整體而言,考生在處理孝順及善良所舉的例子,膚淺而又千篇一律,視野甚狹。寫「善」與「惡」方面,則重「惡」而輕「善」,究其原因,主要是審題不清,未能掌握題目重心所致。

[回上]

2000 

第一題談談你對「暢銷報紙就是好報紙」的看法 議論 50%

此題要求考生就「暢銷的報紙」是否就是「好報紙」提出自己的看法。題目既用「談談」二字,考生當可正反申述,嚴肅說理,亦可用輕鬆筆調,暢談個人的看法。考生宜從「暢銷」、「就是」或「並非就是」和「好」三方面論述。論述過程中,須交代三者關係。當中或有側重,亦可接受。其論點可以是暢銷的報紙就是好報紙或暢銷並非好報紙等,惟論述必須配合其對「好報紙」所下的定義,且須論點清晰,言之成理。闡述觀點時,宜配以適當的例子輔助說明(可以香港他或其他地方報紙為例)。如考生只介紹某份或某幾份報紙的內容,全無提及自己對「暢銷」和「好報紙」的看法,又或只說明讀報的方法,全無對應題目要求提出己見,則不切合題旨。

此題表現一般。多數考生均以時下暢銷的報紙非好報紙為論點,並為「好報紙」下或詳或略的定義,故多能對應題目之要求。然能扣緊「暢銷」、「就是」或「並非就是」和「好」三者之關係來申論,再配合以恰當之事例者實屬不多。其實就本題而論,考生不難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一些論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若能加以有系統的鋪排,便是中上之作。惜部分考生雖能切題而寫,但礙於表達力弱,辭不達意,以致論點不明,舉證不足,故成績未見突出。

[回上]

第二題郊遊迷途記  記敘+抒情 39%

此題要求考生記述郊遊迷途的經過。迷途的梗概要清晰,但作結形式則不拘,可以記事作結,也可抒情作結。本題要點為「記」,考生可側重記事或記心境,或於記敘時滲入抒情或描寫成分。記敘可用順敘、倒敘或插敘等法。記敘迷途可以是記自己或別人迷途,敘事手法則可用第一身或第三身。如考生並無記述郊遊的經過而又全無迷途的情節,則不合題目要求。

選作此題之考生有一通病,就是多未能扣緊「郊遊迷途」的題旨。其記敘多側重郊遊的過程,迷途經過及迷途心境的描述,則如蜻蜓點水般以片言隻字輕輕帶過,使文章詳略失當。內容方面,多平平無奇;寫迷途之因,多是因追逐白免、小狗、蝴蝶甚或遇見鬼怪所致。反之者,在略述郊遊迷途後便加插詳細的怪力亂神故事,由於情節過荒誕,不合情理,以致內容輕重倒置,偏離文題。然表現優異者,既簡述郊遊之況又能交代迷途之成因及經過,進而刻劃迷途時之心境變遷及迷途後之體會,內容完整,鋪排有層次,詳略剪裁得宜,當為上品之選。大體而言,本題如能扣緊郊遊,並簡單記敘迷途因由、經過及心境變化等,便能切合題旨之要求。

[回上]

第三題描寫一條別具特色的街道 描寫 11%

此題要求考生描寫「別具特色」的街道,一切屬於這條街道的東西,例如:人物、店鋪、建築物、景物或某類常有的活動等,只要能突出這條街道的特色者,均可描寫。此外,在描寫手法方面,考生可按需要而用不同的描寫手法,例如定點觀察,步移法等;或從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或不同角度描寫這條街道的特色。考生亦可以其他街道作對比/映襯。選材方面,不必局限於香港,其他地方之街道亦可為題材;但如考生只評論城市規劃而不是描寫街道,則屬偏離題旨。

考生表現參差,表現較差之考生,大多未能掌握「特色」二字,亦未能從不同角度去描寫街道的特色,大多只詳列街道有什麼物品出售而形成題材褊狹。甚至有些考生文章充滿《店鋪》一文的影子,創意不足。此外,可能考生觀察力不足,致文章內容空洞,加上詞彙貧乏,故表現不佳。表現優秀之考生,對事物觀察入微,刻劃街道的特色細緻生動,既有對建築物景致的靜態描繪,亦有對人物活動的動態勾畫,運筆揮灑自如,文字的駕馭能力極強,情景交融,實為優等之作。就本題而言,優秀作品並不多見,中等或中下之作則較普遍。

[回上]

2001

第一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電腦利多於弊,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議論 41%

題要求考生就「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電腦利多於弊」這個論點,提出自己的看法。題目既用「談談」二字,考生自可正反論說,嚴肅說理,亦可輕鬆地談自己的看法。考生可就個人生活見聞、體驗,指出使用電腦的各種好處和壞處。考生的觀點可以是同意或不同意,不同意的看法如:弊多於利利弊參半有利有弊有弊無利無弊無利等。考生在論述過程中應緊扣其所持論點申論,而論點應清晰及能言之成理。

此外,亦應配合適當例子輔助說明惟考生所談與「電腦」完全無關,例如談及其他電器,卻又未能明確道出其中所具電腦功能者,則屬偏離題旨

此題表現較佳。因題目較生活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故考生體驗較深,內容取材較充實有據。如考生能依題旨抒見,已可合乎要求。

表現優異的考生,其論點清晰,緊扣使用電腦的利弊,並輔以恰當的日常生活例子如:八達通、櫃員機、雪櫃、洗衣機等,說服力強

表現欠佳者,多是論點不清贊同利多於弊時全文卻只談利而不談弊,以致論述不周。

一般而言,考生之失普遍在於論說時欠深入,以及所寫內容過於簡略空泛

[回上]

第二題珍貴友情失而復得有感 抒情  35%

題要求考生就珍貴友情失而復得而抒發一己感受。本題重點在「有感」,故內容宜以抒情為主,所寫感受須與「失而復得」的過程有關

考生所抒感受可因「失去」而生也可因「復得」而起,亦須兼寫得失二者之感受,主次輕重則可隨意,惟所寫的友情應有珍貴的味道。

寫作手法方面,考生可採用任何抒情及敘手法寫作:如直接抒情借物興情順敘倒敘等。

但是,如考生所談與「友情」完全無關,則不切合題旨

此題表現一般,優劣分明。考生在本題的通病是多偏重敘事而弱於抒情,以及未能扣緊題旨。

良好之作品有條理地鋪排友情失而復得的經過,並能緊扣其得失而抒發感受,感情豐富,真摯動人。

反之,欠佳者,則內容流於敘事,略於感受之抒寫,偶有感受亦嫌片面,

甚至有些考生只敘事而缺抒情對於本題之重心「珍貴友情」、「失而復得」、「有感」顯然未能充分掌握

[回上]

第三題一位令我初則畏懼,後卻心悅誠服的訓導老師 描寫  24%

此題要求考生須以第一身手法描寫一位令自己初畏懼後心悅誠服的訓導老師。文章內容只要能點明該老師實際執行訓導工作並扣 此重心開展便可

考生可透過描寫該名訓導老師處理跟訓導有關事件的表現:如其處理手法、說話技巧、言行舉止、處事態度等,以帶出對該名老師初則畏懼,後卻心悅誠服的感受。如考生所描述之人物並非一位老師,則不合題目要求

此題在三題中表現較遜。很多考生未能掌握題目「訓導老師」這一特點來帶出「心悅誠服」。其寫「畏懼」之因由及舉例尚可接受,但「心悅誠服」則鮮能扣緊與訓導方面的表現,多只寫教師的教學或日常工作,致欠說服力

表現優秀者描寫人物時形象鮮明,栩栩如生,並能從具體描寫該名訓導老師言行舉止以及處理學生訓育問題的表現,帶出自己先「畏懼」,後卻「心悅誠服」之感受。

綜觀選答本題之考生,表現中下者佔多數,優異者不多。

[回上]

2002

第一題:獲取知識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議論 36%

此題要求考生就「獲取知識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這論題提出個人見解和論據。考生的觀點可以是:同意、不同意,惟論點須清晰,且能言之成理。闡述論點時,宜配以適當的例子輔助說明。此外,「成功」一詞,考生可自行界定,若能針對該定義發揮,言之成理,亦視為符合本題要求;如考生所論與「獲取知識」完全無關,則有違題意

此題表現不理想。一般選答此題之考生,多未能有條理地說理內容稍覺紊亂,目標不清,既未能緊扣「唯一」之重點,而論說亦流於空泛,論據牽強,亦欠缺例證支持。部分考生之內容與論點前後矛盾,立場不穩。就考生之觀點而言,不同意「獲取知識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比同意的為多。持「不同意」立場之考生,表現優異者在文章一開首便清晰交代自己立場,接著就界定「成功」的定義,進而點出知識與成功之關係,認為要達致成功,知識並非唯一途徑;然後再指出達致成功的其他因素,從而印證知識非成功之「唯一」途徑。表現較差者,往往只列出包括知識在內種種達致成功之途徑,進而稍作申論,但未能緊扣題目,與知識作出比較,從而點出成功非「唯一」之途徑。贊同論題之考生,能緊扣知識是「成功唯一途徑」而論者不多。整體而言,選答本題者,成績未見突出。

[回上]

第二題:接到一個令我喜出望外的消息有感 抒情 28%

此題的重點在「有感」。要求考生抒發一己的感受,並簡略交代接到「一個令我喜出望外的消息」一事。內容當以抒情為主,惟所寫感受須與接到喜出望外的消息有關,不宜憑空抒情如考生所寫與接到消息完全無關,則不切合題旨

此題表現比上題稍好。選取本題之考生,其通病是著重記述接到消息的前因後果,而忽略題目重點是在於抒懷;又或所感未能扣「消息」而引發,故重於敘事而弱於抒情表現良好之考生,既能緊扣題目要求,括交代接獲喜出望外的消息,又能因應所得消息而抒發感情,.事簡明扼要,所抒感情豐富且細膩,誠為上品。

[回上]

第三題:夏日沙灘眾生相 描寫 36%

此題要求考生所寫須緊扣夏日海灘的特色,並從多角度描繪海灘上諸色人等不同的言行、表情、活動等。考生所寫,應以人物動態為主,若旁及其他景物或動物,也可接受,惟不應喧賓奪主;如考生所寫與「沙灘」完全無關,則屬偏離題旨

此題表現較佳。大部分考生皆能以夏季入題,並能就人物的活動,神情作出描述。可能考生多有親歷其境之經驗,故選材多樣化。表現優秀者,能於文章開首便點明夏日沙灘上各種人物的活動情況,條理井然;又能把握描寫對象的特徵作出重點描述,觀察入微,描寫生動,動靜俱備,描寫層面廣闊且有深度。在文章收結時,能借描寫以抒情,反映自己的感受惜有個別考生在審題時,將眾生相之「相」理解為「相片」,以致離題,誠可嘆也。其下者則只記述沙灘上某一突發事件,偏離題旨

[回上]

2003

第一題:有人說:「豐裕的物質生活就是最美好的生活。」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議論

要到2003年十二月才有

第二題:考試夜讀有感 抒情

要到2003年十二月才有

第三題:描述一次你在醫院探望親友時的所見所聞 記敘+描寫

要到2003年十二月才有

[回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