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学案
(2011-03-10 18:09:3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文化教育 |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设计的学习过程。学生根据“学案”设计充分的预习,带着问题到课堂进行交流、合作、探究。由此可见学生按学案去学,去掉了过去学习时的被动和盲目,找到了主动学习的突破口,有利于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获得对自己更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案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事半功倍是学案的特色。学案设计,尤其是科学性、实效性强的学案是一项艰巨繁杂的工作,是需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过程,不下一番功夫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学生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学案的设计思路
1、树立“先学后教”的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设计。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2、教师在设计学习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知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路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可难遇到的问题。
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如何写好学案
(一)学案设计的原则
要编好一份行之有效的学案,必须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来完成。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内容量要适中。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见性和指导性。
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
1、一般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有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实际能力和认知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学进度基本同步。
2、一份优秀的学案应起到的作用:
(1)激起动机,奋发想象;
(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
(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
(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
(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三)学案编制的方法
在编制学案时,应该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出发,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学案”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案中要体现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节的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的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
4、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成果
在“学案”的最后还要有一部分,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查巩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自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四)学案编制的内容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学习目标
2、知识构成
知识构成可以分为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点内容要设置思考题。
3、学习方法
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
4、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题目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控制习题的数量,按容易、中等、较难7:2:1的比例来编写,为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
(五)学案编制的一般栏目
年组
学习目标
重难点分析
学法
教学手段
学前反思
课时安排
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同步练习
自我测评
小结
练习题
资源链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