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说课稿
(2012-03-14 16:16: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study |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山居秋暝》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近体诗六首》的第一篇古诗。掌握这首诗的学习方法能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打下基础。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歌的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堪称王维的代表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出发,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大家请看说课PPT。
学完这节课,学生应该掌握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我特别制定了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学会总结出解读这类题材的一般方法: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来赏析一首诗。突出这点,旨在引导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通过知识间的迁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对象
三、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
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讨论法、朗诵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
握了基本内容后,对诗歌的内涵做进一步的探究,并和周边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在拓展思维中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再次,在多角度探索以后,学生脑海中会进行一定的知识建构,让学生听录音并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环节,教学过程的设计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辩证的统一。据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1)诗歌体裁的划分
这块内容,我将向学生讲解诗歌界限的划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近体诗的分类。
(2)作者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
(3)听诗歌朗读,文章整体解读
(4)意象解读,情感解读
(6)再听朗读,再现诗境,感悟诗境
(7)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3、复习总结
4、练习作业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诗的学习脉络,帮助学生复习总结,我设计了以下板书(见说课PPT).
以上,我从教材、教学对象、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倾听,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加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