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昨日光头阳线,短线还有新高

(2014-11-13 08:41:13)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财经--早盘导读

昨日光头阳线,短线还有新高

【宏观分析】据媒体报道,由于对8月份经济活动数据大幅下滑感到震惊,中国政府在过去一个月里大大加强了经济刺激措施的力度。自10月中旬以来,国家发改委加快了新项目的审批,其中包括16个铁路项目和5个机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6,930亿元,中国铁路总公司承诺在年底前启动其今年得到批复的全部64个项目。与此同时,中国央行打开了货币的水龙头。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提供了9、10月份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向市场注入总额达7,695亿元资金的详细情况(其中9月份注入5,000亿元,10月份注入2,695亿元)。还有更多通过央行再贷款面向农业部门和中小型企业的定向宽松措施。市场上出现一些信贷环境相对宽松的迹象,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从6月底的1.7%上升至9月底的2.3%。这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有利于中国股市的稳定和活跃。

【技术解盘】昨日大盘指数小幅低开后全天缩量震荡反弹的走势,最终在5日均线上方收了一颗带光头阳线,量能较前一个交易日大幅萎缩。上一周沪市周成交量放出历史天量,市场赚指数不赚钱的情况再次出现,所以近期提醒投资者需控制好仓位。大盘大周期上,还是运行在大一浪中,由于拉升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大了,就大周期而言,在这个位置中线投资者应该等待二浪回调以后才考虑布局中长线的潜力股票。就本周而言,主要是做短线操作,当然短线操作就必须事先设置好止盈和止损。就大盘的日线上,可参考2445点一带不能破位的原则。短线2279点形成低点以后的拉升应该说时间和空间都是达到笔者的中期预期目标点位,现在看短线的趋势还有反复,就2508点的前高在本周还有希望被刷新。昨天市场明显缩量,让笔者不得不再一次提醒投资者请居安思危,短线持股者务必提高警觉,短线不宜追高开新仓或再加重仓位,因为短期市场风险正在加大。今日大盘的技术压力位在2515和2532点一带,短线支撑位2471点附近。

【热点剖析】从周三盘面上看,逾九成的板块出现上涨,其中次新股,迪士尼概念、上海自贸区、公共交通、券商、铁路基建、农林牧渔、商贸代理、互联网、仓储物流、煤炭、环保、电力、通用机械、房地产等涨幅居前,而银行类板块成为唯一飘绿板块。从资金流向分析,周三沪深两市资金合计净流入212.8亿元,其中主力资金净流入166.7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46.1亿元。资金净流入较大的板块:上海本地股、券商、房地产、广东板块、中小板等。资金净流出较大的板块:教育传媒、电力设备等。上述数据显示,主力资金和散户资金齐流入。近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11月19-21日的乌镇召开,据了解会议主题为“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届时将有400名互联网大佬参会,包括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曹国伟等。据介绍,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承载着提升我国网络国际话语权、树立网络大国的重要使命,乌镇以及桐乡将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聚集地和前沿阵地。近日,市场关注的焦点有可能转向改革主题,特别是前期稍受冷落的国企改革、自贸区、农垦改革等近日消息频出。时至年底,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等年度重磅会议又将召开,新的催化剂或将出现,改革主题或成为后市投资主线。本周四我们选股方向做如下微调:短期关注角度:1.改革主题和“稳增长”主题(国企改革、资产重组、自贸区、迪士尼,智能机器、国家安全、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等);2.具有高送转潜力的小盘股和次新股;3.沪深主板的中低价补涨机会(主板破净概念股,低市净率、低市盈率、低股价的股票,PPP模式大基建、高铁、环保受益股等)。中期角度关注:1.改革红利和民生利民方向的中低价补涨类机会(国家安全、信息化与智慧城市、信息消费、资产重组、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等);2.科技成长类(国家安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时代来临、节能环保、信息消费等);3.2014年年度业绩大幅预增和具有高送转或填权潜力股。投资者需警惕前期强势股补跌风险,供参考。

【操作指南】建议投资者降低适当降低心理预期,并警惕前期强势股补跌风险,建议短线投资者控制好仓位,对于手中的股票请结合系统日线讯号买卖讯号同步操作。建议稳健投资者暂时持股看走势,可以将2445点一带作为持股底线(若跌破2445点,则酌情减仓一半)。请严格按照系统买卖讯号操作。

【仓位提示】固定仓位30%,灵活机动仓5-20%,预料50%的本金(备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