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量阳线,建议持股为主

(2014-09-09 08:37:26)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财经--早盘导读

放量阳线,建议持股为主

【宏观分析】英国汇丰银行股票策略师赫勒尔德·范德林德表示:随着一系列微刺激措施开始对经济产生正面影响,中国股票市场开始回暖。新华社最近几周连续发文关注A股,引起海内外投资者注意。中国香港卓亚资本有限公司首席中国顾问罗纳德·万表示:政府想改变人们的预期。股市走强是中国推行健康的资本市场改革的先决条件。投资研究机构Trim Tabs数据显示,自那以后,大约138亿美元流入新兴市场基金。美国DMS基金的基金经理彼得·科利说:“这些市场的增长空间如此之大。”他说,尽管美联储刺激项目接近尾声,但新兴市场依然繁荣,这说明“新兴市场开始走出独立行情,我认为这是好迹象”。针对欧洲央行4日突然宣布降息,在中国香港注册上市的瑞东集团首席策略师尤韦·帕帕特说,鉴于美元升值降低了美股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加的流动性可能流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和日本。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9月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A股投资者信心指数8月环比上升19%,连续三个月上升,创2009年11月以来最高值。

【技术解盘】上周五大盘指数小幅高开后全天震荡走高,收盘站上2320点上方,最终收了一颗放量阳线,量能较前一个交易日略有放大。最近大盘指数维持了数日的强势上涨格局。就现在看走势强势,设置好止盈持股看走势,现在实用的技巧是步步为营的方式,就下周开盘设置的支撑是分时参考2319.日线收盘要求在2310以上是安全的。短线看好大盘目前30分钟级别的向上趋势,如果向上放量突破趋势压力以后不回来就没事。今日是中秋节小长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短期大盘还有惯性冲高。后市大盘指数向上的大周期重要压力区大约在2380点(正负20个点)一带。本周二只有大盘收盘点位在2310点以上,就没有问题。就操作而言,只要投资人持有的股票,前期主力没怎赚钱,股价位置并不是高位的股票,你还可以中线继续持股。今日大盘的技术压力位在2335和2344点一带,短线支撑位2310点附近。

【热点剖析】从上周五盘面上看,各板块出现分化,其中船舶制造、交通设施、运输服务、有色金属、化工化纤、家用电器、工程机械等涨幅居前,而国产软件、传媒娱乐、航空航天、互联网、电器仪表、运输设备、农林牧渔等跌幅居前。从资金流向分析,上周五沪深两市资金合计净流入40.8亿元,其中主力资金净流入37.5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3.3亿元。资金净流入较大的板块:中小板、上海本地、交通设施、有色金属、机械等。资金净流出较大的板块:创业板、教育传媒、计算机、通信等。上述数据显示,主力资金和散户资金小幅流入。据了解,上半年中国造船业的新接订单呈现“井喷”态势。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数据,上半年,中国造船业承接新船订单40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8.2%;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52亿载重吨,同比增长39.5%,比2013年年底增加16.1%。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近两年新接订单的大幅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国家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政策的逐项落实,船舶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受资金青睐。本周二我们选股方向做如下微调:短期关注角度:1.改革红利和民生利民方向的中低价补涨类机会(国家安全、资产重组、卫星导航、军工改制重组、船舶制造、文化传媒“新两融”、互联网、在线教育、消费电子类、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铁路基建等);2.节能环保与清洁能源产业(新能源与发电设备、节能环保、分布式光伏、充电桩、节能LED等);3.传统成长类(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大健康、养老医疗等)。中期角度关注:1.改革红利和民生利民方向的中低价补涨类机会(国家安全、军工改制重组、资产重组、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铁路基建等);2.科技成长类(国家安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时代来临、新能源、信息消费、节能LED等);3.三季度业绩大幅预增的优质品种和高送转填权题材。投资者需警惕限售股解禁后疯狂减持的风险,供参考。

【操作指南】今日只要大盘继续在2310点之上运行,则暂无近忧。建议短线交易者波段持股,也可结合系统日线买卖讯号酌情把握上述热点方向上的结构性机会。建议稳健投资者持股为主,并以2301点作为持股底线(2301点之上,持股为主)。请严格按照系统买卖讯号操作。

【仓位提示】固定仓位40%,灵活机动仓位25—40%之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