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审美感知发展阶段  (转)

(2012-02-06 18:29:42)
标签:

育儿

当代美国著名的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研究专家加德纳从美术、音乐和文学等多种艺术领域出发,比较全面地探讨了人从出生到二十岁审美感知的发展历程。他把人的审美感知发展分成五个阶段:

       婴儿的感知(0-2岁)儿童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还不能把艺术品看成是审美对象,而只能把它们看成是生活中的一般客体。但是,给这个时期的儿童呈现各种艺 术品有助于婴儿一般感知能力的发展。更确切的说,在两岁以内的婴儿,他们的一般感知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起 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

       符号的认识(2-7岁)婴儿期以后,儿童变得能够用语言去“阅读”自己所接触到的物体和人。到了该阶段末期,儿童能够相当流利地运用口头语言,并能听懂它 的意义。所有成形的艺术品,如图片、图画、泥塑作品和雕刻艺术品等都能够被他们理解为真实世界的代表。这个时期的儿童形成了同类事物的表象,但没有形成艺 术风格、艺术技法等艺术感念的表象。儿童在这一阶段对一些美术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儿童倾向于偏爱那些表面上最吸引人的美术作品:一种是具有明亮色彩 的美术作品;一种是表现孩子喜欢的事物的美术作品;一种是像它所表现的事物的美术品。”

       “写实主义”的高峰(7-9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用“写实主义”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作品。这个时期,儿童的艺术偏爱也是十分僵化和呆板的,如不能改变所画物 体的颜色,否则就是错的;一幅画必须像实物,否则就不是一幅好画。照片在儿童眼里是最好的艺术品,因为它最像事物本身。

        “写实主义”高峰的衰退和审美感受性的出现(9-13岁)这一时期是儿童审美感知发展的转变时期。他们开始对标准化的美的事物敞开心扉,并对艺术训练课程 变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和感受性。他们开始在衣着、说话方式以及在他们中间流行的艺术品的欣赏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对特定的艺术 家和艺术品的偏爱倾向。

        审美专注的危机期(13-20岁)由于情感态度出现较大变化,加上青春期过分的批判能力,许多青少年从各种艺术形成中退出来。他们停止创作艺术品,并对其他人的艺术成果漠不关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