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世界变化之快总是让你瞠目结舌。回到2010年左右,“后摇爱好者”还只是一个小众团体的称谓。如同某个神秘组织,大家彼此没有交流,互相保守着共同的秘密。然而就在一夜之间,这个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后摇乐队:God
Is An Astronaut
谁也不曾想到,十几年前貌似永远也赚不到钱的摇滚现场,现在连没人唱歌的后摇也能场场爆满。
笔者也算是个后摇爱好者,虾米音乐收藏夹里藏了很多类似于“后摇催泪弹”、“致郁”、“午后阳光”等等命名风格的后摇精选集。并且也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听MONO现场时,当《Ashes
in
the
其实原因也就倆字吧:套路
说到套路必须先聊聊MONO今年的新专辑《Requiem for Hell》,作为粉丝依然要公允的说这真的是一张充满诚意的套路专辑。
http://img-cdn.luoo.net/library/201612/FqgzfrPZQS8rfoIXWjSBuzqH5fbc.jpg
怎么说呢?MONO当然还是日式后摇的王者,虽然新作不断,但到了“致爹妈”(For My Parents)那张专辑之后,惊喜就越发的少。到了今年的新作,诚然MAO依旧会是人山人海,但雷同的音墙、碎拨和爆炸已经让人感到倦怠。起码寡人已经无法记起最新两张专辑任何一首歌的旋律了。
同样保持高产套路的还有Pg. Lost和The Seven Mile Journey。这两只著名后摇乐队今年均有新作问世:
虽然两支天团的乐迷依旧给新作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低调的七英里),但从听觉体验上来看两支乐队还是陷入了套路的怪圈。考虑到七英里新作不多,新歌还是令人感到亲切动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你把这张新专辑的封面换成红色或白色也不是行不通的......至于Pg Lost虽然加重了金属味儿显得比过去更加狂躁,但走心的歌儿还是少了,除了新专辑第一首比较入耳之外,大多也都是过耳即忘的节奏。
http://img-cdn.luoo.net/library/201612/FiTHBpduU_A4IslUFZPQ-ZWAE4w2.jpg
至于像Moonlit Sailor,EF等等同样在后摇迷中小有名气的二线后摇乐队新作更是套路到令人叹服。铺垫+爆炸+收尾的三段式组合让人听觉疲劳极其严重——就是那种你戴上耳机,辛辛苦苦的打开他们的新歌,然后出门,开始边听边想心事。最后到了目的地,你发现,哎?刚刚我TM听了啥?
令人欣慰的是依旧有在求新求变的大哥们冒着风险创作。譬如Explosions In The Sky今年的新作The Wilderness,完全摆脱了三大件的束缚,用氛围对那些祈求多来点吉他音墙爆炸的乐迷翻了白眼。
http://img-cdn.luoo.net/library/201612/Fsv9RyYh1jfV0jNnnhylP-7lBzRE.jpg
将后摇风格发扬光大的Mogwai今年的新专辑Atomic也同样奉献了新鲜的听觉体验。虽然依旧保持了犹如物理学家一般情绪解构的Mogwai式听觉哲学,但更丰富的乐器元素和编曲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这首Ether,当仁不让的可以称为2016年后摇最佳。
多少牛逼的乐队死于套路。Blur比Oasis牛逼,Beatles比Rolling Stones牛逼就是因为这几个爷叔不按套路出牌,不走寻常路。诚然改变会让习惯一个体位的听众们破口大骂,但固步自封除了能让30多岁的乐迷产生“现在的小孩儿都在听什么破玩意儿”的优越感之外,别无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