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川端康成写了一本叫做雪国的书,而第一次听 Elizabeth 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那片雪国之中,天地极静,看着雪片缓缓落下,与之相反的是身体仿佛要升腾,向着那片无垠的空中飞升而去。红尘几喧哗,出世何萧索,Ashram 独立于尘世,他继承了 darkwava 的阴郁,有着不同于常态的潇洒。
Darkwava的悲情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那种斯多葛式的宿命论终究是要将人引向无限的虚无当中,但是时下我们需要思考,因为当浮躁充斥着每颗心脏的时候,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前身与后事。Ashram 的音乐会让你沉淀下来,但是却不会让你无底限的消沉下去,他提琴有着抚慰人心的弧度,当 Il Mostro 的前奏响起来时,你只会感叹 “吾生之须臾”,而不会纠结这月的工资怎么还没有发。
无数次午夜梦回之间想起那次规模宏大的落日,在人潮汹涌的街道上,偌大的太阳仿佛要坠落凡尘,在庸碌的我们之上是否有一颗如这落日般的眼眸,为我们的作为所不耻,为我们所寻求的物质享受所不耻,却又无数次落下黄金色的余晖,安慰我们虚弱的内心,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知道,但是听到Il Mostro 时我却被这种明暗不定的风格所治愈,似乎这歌曲本身便是那轮太阳。
我们之一生似乎都在追寻,所以我们不在乎时下,抑或借助强烈的刺激去度过现在的痛苦而没有希望。Ashram -“乡间供沉思的小屋”,在他们黑白世界里时间趋近与静止,不是真正的静止下来,而你的心变得缓慢了。在这样的音乐中,生命就像一条悠长的河流,期间回流与婉转超越长度本身,在客观中有尽头的生命,却因为主观的上享受变得极其悠远而缺少尽头。那些时有时无的低沉男声,或者长调般久远的高音,能够看懂你埋藏于心底微末起伏,穿过层层枷锁来到你面前,如同照镜子般清晰的看到那个白日不曾见到的自己,这个你有些脆弱有些神经质不怎么惹人喜爱,但是在自己面前也不需要有任何的伪装。
这片文章之所以起名为林隐者与 ashram 这个“乡间供沉思的小屋”与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想让你恢复到最初安静简单的人生状态,犹如对于浅尝辄止这个词的理解,人生对于那些激烈的过往与情动就应该有一个浅尝辄止的态度。
最是难忘第一次见 ashram 专辑封面的那片叶子,那时是一个音乐匮乏的年代,主流音乐有着独属于中国的幼稚和不成熟,于是那片深红色的叶子在我看来,极其难得,像是经营了春夏在落满枳花的深秋才能收获这样一片叶子,这片叶子脉络清晰,如同刻在心间的毛细纹路,共鸣般的弹出了隐匿世间的宏大与孤独,你看到了满溢风暴划痕与厚重铅云的大世界,听到的却是深海处鲛人颂唱着最原始的恐惧与孤寂,这歌声纤弱似乎时刻都能断送在风声里。
对于有梦之人,现实如同干涸的河床,我们如苦工一般不停舀水试足浇灌自己的河床,久而久之那些急功近利者走上弯路,试图以单纯的物质享受来满足精神,殊不知已离初衷相形渐远还以为自己有所得而洋洋得意。我们在或是嘲笑或是不屑这些急功近利者时,有没有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会走上这条道路,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听一首歌。真正的精神满足是离不开物质享受的,但是单纯的物质只会让你的满足越来越僵硬,抛弃那些与生俱来的枷锁吧,做一次灵魂上的裸奔。若你不喜欢喧哗红尘,也忍受不了出世的萧索不妨听一下 ash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