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落网音乐
落网音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80
  • 关注人气: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2月2日

(2015-02-02 18:48:55)
标签:

杂谈

http://img2.luoo.net/pics/essays/201501/54c9b0d69170c.jpg

 

一、

 

The Cure成立于1977年,随着Sex Pistols(性手枪乐队)的解散,那一年朋克运动已接近支离破散,于是三个愤世嫉俗的英国男孩便成立了The cure,他们早期留着奇异的朋克头,行为古怪,显少露面,统一的黑色着装无时不透露出一股恐怖诡异的气氛。没人能想到在多年后,这支乐队会载入后朋克摇滚青史,影响了一众后继乐队,坐拥全球两千五百万的唱片销量,不仅是着装,甚至出现在MV里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无数的青年人。

 

http://img2.luoo.net/pics/essays/201501/54c9aec8b82b9.jpg

《Boys Don't Cry》(1980)

 

早期的The Cure,青涩,莽撞,他们的前两张专辑处处洋溢着一种属于20岁独有的不安与愤怒,乐队的核心人物Robert Smith将这些情绪用无与伦比的创作,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他们的处女作《Three Imaginary Boys》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不同于朋克音乐的嘈杂与喧嚣,从他们的首首歌曲中可感受到那真正的摇滚美学色彩。在这张专辑中,诸如Boys Don’t Cry,可谓是代表之作,直到现在还广为传唱,歌曲开始的英式扫弦,节奏欢快,简单明了,鼓点有力,从歌词到旋律,都是Robert内心深处所思所想的直接表露。

 

专辑中的另一首经典莫过于Killing An Arab,从法国小说家加缪的《局外人》获得灵感,在吉他和贝司出色营造的阿拉伯舞曲的异国情调中虚构了一个固执而残酷的无知少年的形象。其中颇具挑衅意味的歌词甚至一度被公司拒绝单独发行,但不可否认,这首充满浓郁阿拉伯风格的歌曲,即使是歌词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几乎掩盖了本身的文学色彩,最终依旧取得了成功。

 

http://img2.luoo.net/pics/essays/201501/54c9af0dc4854.jpg

《Seventeen Seconds》(1980)

 

随后The Cure发行的第二张专辑《Seventeen Seconds》开始逐渐改变从前的莽撞与青涩,像更阴冷,黑暗的方向靠近,整张专辑充溢着阴暗、非主流的声音,以及后朋克式的急促吉他声效,淡化了音乐的旋律性,大量运用小三度音调,在配以Robert用简约的歌词,一遍遍地叹息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奈,专辑朦胧飘逸的氛围油然而生。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看到The Cure的前两张专辑,内容还是以表现朋克因受压抑而愤世嫉俗的反社会心理为主。

 

二、

 

The Cure成军十九载以来,共发行过十二张正式的录音室专辑,无论是前期初出茅庐式的大胆尝试,还是后期不断转型的积极探索,他们的每张专辑都足够成为经典。而其中最为名副全球的莫过于他们的“悲情三部曲”,分别是1982年发行的《Pornography》,1989年发行的《Disintegration》,以及2000年的最后一张专辑《Blood flowers》这三张专辑和The Cure一起开创了后朋克的伟大时代。

 

http://img2.luoo.net/pics/essays/201501/54c9af6d1967e.jpg

《Pornography》(1982)

 

作为“悲情三部曲”中的第一张《Pornography》,是The Cure最浓黑的专辑,随处充斥着愤怒、挑衅和暴戾,愤世疾俗地漠视任何人、任何事。透过深刻、具有想象力、充斥着虚无感的歌词,处处散发出“恶之花”般的忧郁气息。在开场曲《One Hundred Years》的首句歌词"It doesn't matter if we all die"便充分表达出自我憎恨、空虚和冷漠。而在专辑同名歌《Pornography》里Robert无情地自我嘲笑、自我憎恨,以及同谋杀和自杀的念头作抗争,像是走到了绝望悬崖的边缘,万劫不复。

 

整张专辑的音乐依然主要以吉他、贝司和鼓为主,吉他和贝司的音色带有鲜明的硬核风格,鼓点强劲而沉重,编曲简短紧凑,节奏急促、一气呵成,歌词直接,题材严肃、深沉、富于深刻的哲学性和思想性,Robert的唱腔直白单调,并不讲究任何技巧,完全靠心理活动和情绪来控制声音的表现。在沉闷的贝司和浓重的鼓点的交织和铺垫下,Robert 不加任何修饰的嗓音如同利刃般划过玻璃,使人颤栗与不安。急促、焦虑的吉他声,拖动着沉重的脉搏在无休止的做着无谓的跳动。整张专辑看似是在治愈,实则更像是万念俱灰之人心灵深处最后的挽歌。

 

http://img2.luoo.net/pics/essays/201501/54c9af9a48291.jpg

《Disintegration》(1989)

 

如果说《Pornography》的发行让The Cure开始如日中天,那么《Disintegration》的问世可以说足以让The Cure名留摇滚青史,它重现了八十年代如《Faith》那样的歌特风格,除了延续原有的黑暗之外,更加成熟、多元化。还出现了两首Robert为自己相恋十五年的女孩Mary所写的作品——《Lovesong》和《Pictures Of You》,可以说是专辑中最美好的两首歌,《Lovesong》旋律简单,歌词直接明了,副歌部分中Robert不断重复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可谓是作出了最平凡也最感动的承诺,后来大热的英伦歌手Adele都曾在自己的专辑中翻唱过这首经典之作。

 

而《Pictures Of You》在Robert那把心爱的6弦贝司和诗韵般的迷幻的西塔琴吉他的伴奏下,将Robert对自己爱人的思念,用极具意识流与美学色彩的手法展现的生动直接。这两首歌一扫整张专辑其他歌曲的阴暗和忧郁,宛如冬日下的暖阳与初夏湛蓝的万里晴空,带给我们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这张专辑中还有另一首不得不提的经典之作,便莫过于《Lullaby》,这首歌创造性地将爵士乐与法国早期流行的派对摇滚舞曲相融合,吉他与贝司的交替扫弦和低缓的管乐给人一种游离迷惘之感,辅之有力的鼓点更渲染出这种彷徨氛围,Robert开篇的低吟与不时加入的颤舌音,完美地讲述了他曾经的一个恶梦,完美勾勒出他想象中一只巨大蜘蛛在他睡觉时想把吃掉他的恐惧与不安。这种宛如华丽戏剧般的表现手法,让人印象深刻,也难怪被 The Cure乐迷极为热爱。

 

在《Disintegration》出现前的阶段,是乐团正好处于快要解散的状态。Robert Smiths 在承受各种压力后,毅然决然的完成了这份作品。这不但成就了他自己,也为我们捕捉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青年的欢乐与泪水。在种种堕落又华丽的旋律里,配上后朋克特有的力道,这张风格诡异却又异常动听的专辑,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忧愁,同样也继续承载着他本人的痛苦与欢乐。

 

http://img2.luoo.net/pics/essays/201501/54c9afcde3dee.jpg

《Blood flowers》(2000)

 

每一次发行新专辑之后,都会盛传The Cure要解散的传闻。但Robert每一次都没有让传闻成真,无论其他乐队成员如何变动,他依然是乐队的核心人物,走过快20年的风风雨雨,终于随着这张永恒的告别之作《Blood flowers》的发行,这支后朋克史上的经典乐队也到了离别的时刻。如果说“悲情三部曲”中的前两部是对灵魂被压抑的控诉与批判,那么这张《Blood flowers》则是在烈火燃尽后所剩的最后一点张扬青春。

 

随着年岁渐长,岁月在Robert身上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张专辑里再也不会找到一丝刚出道的鲁莽与无畏,少了几分最原始纯粹的宣泄,取而代之的是深厚功底下构造出的完整音乐篇章,从开场曲《Out Of This World》到结束的同名曲目《Blood flowers》,The Cure几乎每首歌都有很长的前奏,每首歌的时长都超过了5分钟,但整张专辑的节奏却并没有因为歌曲时长而变得拖沓,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积攒出的功力,能够将动辄6,7分钟的音乐做的如此出色。

 

层层铺叠的吉他似海浪一般步步逼近,异常出色的贝司不动声色的将整个基调扎稳,嘈杂的鼓点让朋克气质脱颖而出,在配上Robert有些略显神经质的尖锐嗓音。蕴藏在音乐表面之下的迷幻,沉醉的氛围,不禁让人想到了毒药,一旦尝过,无法抽身,就如同他们的音乐,一旦上瘾,无法自拔。他们用自己所有的才华,勾勒出一个如此美妙的梦境,梦境里的人都心甘情愿永远不要醒过来。

 

三、

 

http://img2.luoo.net/pics/essays/201501/54c9b020e6bd6.jpg

 

The Cure一路走来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它的灵魂人物,Robert Smith,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音乐天才,他用异常敏锐的触觉感受人生,探索人性的最隐秘的角落,然后用独特的、尽善尽美的音乐手法,以最真诚的方式表现出来。The Cure的每一首歌细腻清楚地反映了Robert在不同时期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的心境和精神状况,就像一个大男孩的每天日记那样真实。

 

聆听他写下的歌曲,就像走进了一个奇幻纷呈的世界,缀满繁星的深空,湛蓝色的清澈湖泊,鲜艳诱人的滴血花朵,还有那午夜耳畔边的悄声细语。天才不同于凡人之处应该是他们对周围一切更加敏感和不安,并且坚守着自己的心灵底线不被世俗同化。Robert写下的每一句歌词都像是他自己的内心低语,同时却又带着一份与生俱来的英式儒雅,永远简单直接却又不矫揉造作,每个听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http://img2.luoo.net/pics/essays/201501/54c9ab2ad789a.jpg

 

经过近20年的时光打磨后,The Cure对于当下的摇滚乐迷来说,已经是一个永恒的经典符号,尽管他们已经快10年没有发行过新作品,但我不会忘记,在那个曾经灰暗乏味的年代里,有这样一支乐队,突破前方笼罩的迷雾,用辉煌灿烂的音乐重新定义了后朋克,他们当时的痛苦与欢乐、迷惘与徘徊,如今也会同样困惑我们这代人。摇滚乐从来不是能使我们逃脱现实的解药,但它是一种不灭的精神,能在绝望时带来慰藉,欢乐时带来感动。摇滚精神必将不会消亡,它会与我们身后这个庞大又冷酷的时代奋战到最后一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