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踩着脚本,走向自编自导的百岁人生

http://s14/small/0023EehHzy6QjxC8v1v99&690
我曾三次见过新藤兼人先生,阅读《百岁的活法》,知道他创作每部剧本的真实动机和拍摄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早年,由钱端义、吴代尧翻译新藤兼人的《电影剧本的结构》,介绍他写作电影剧本的经验谈,令我受益匪浅,非常实用,其中连写剧本用什么笔,他都提醒要用2B铅笔(便于修改)皆归于经验之谈,可见他是重实践而少虚言,善于从写作中梳理头绪总结教训的人。
《百岁的活法》捧出他坦诚的心,没有丝毫伪饰,都知道他与著名演员乙羽信子的长期合作,自然想了解他如何处理和妻子的关系?书中坦诚他内心受到的折磨和愧疚;尤其得知合作了40年的乙羽信子患上癌症,是让她休养在病榻安渡余生,还是让她在镜头前继续生命的演出?新藤兼人毅然决定为她创作《午后的遗书》,根据乙羽信子的病情发展而抓紧拍摄电影的进程,最后的结局是乙羽信子完成了全部镜头后,离开了相伴终生的电影和新藤兼人先生……。
阅读这样的人生,比看电影更真实,如同再次研读新藤先生写作的剧本,语言朴实,心态坦然,真切地让你看到视觉的画面,没有多余的废话,浓缩了他人生的经历。我想这对于迈进电影圏的读者,从中解读新藤先生从一个广岛县石内村的孩子,怎样成为一代电影大师?这其中还有被征召入伍,参加过侵略东亚的战争,如何死里逃生?尤其是他怎样第一次接触到剧本,怎样要求第一次导演自己编剧的剧本,怎样开始与乙羽信子的合作,一次次怎样战胜磨难,而最终活到百岁。
98岁自编自导电影《一张明信片》
网上可以搜索一下“新藤兼人”的资料,最好找到他的影片看一下,特别是《祼岛》剧本曾作为电影学院的必读教材,一句台词也没有,成为世界电影名著;还有乙羽信子主演的电影《鬼婆》,她在那片夜色如漆的芦苇荡中奔跑的欲望和情绪,至今使我难忘。这本小册子揭秘了新藤兼人创作的经历,关于电影的制作背后,也是关于剧本和人生,关于女人和电影的感悟,新藤先生毫无掩饰生活的真实,讲述着电影剧作家丰富情感的源生和创作的起因。
中国电影剧作家曾经在 夏衍先生的倡议下,从1983年开始与日本电影剧作家进行年度的电影剧作交流会见。新藤兼人曾担任日本电影剧作家协会的会长,参与创办了这项活动,我是因为参加中日剧作家交流而认识这位剧作大师,他对中国编剧同行十分友好,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正是因为他参加了战争,经历了战败,真诚的剧作家笔下,多次用电影控诉战争的残暴,反对战争,祈求和平是他一贯的电影主题。
请看一下他的自述:“《一张明信片》开拍于2010年的5月,我已98岁,是我最后的作品。太平洋战争结束前的1944年,与我一同应召入伍的100人中有的奔赴菲律宾马尼拉,有的成为海防舰的机枪手,最后94人葬身海底,只剩下包括我的六个人迎来日本战败。而决定生死的就是长官的抽签。不仅是我们部队这样,日本全国多处如此。‘今天过节,可你却不在,我怎能有好兴致。’一张明信片上的这句话,并非我的创作,是战友的妻子写的。原是冈山农民的战友拿给我看时,我们同龄都是32岁,他后来在抵达马尼拉前被美国潜水舰击沉而死。”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位日本老兵的自述,战争给他带来的创伤,唯有以电影真实地表达对战争痛苦中反思,这是新藤先生不可割断的人生,不愿否认和忘记战争的苦难。
即使98岁,他也要自编自导这部作品。
http://s15/mw690/0023EehHzy6Qjyc6oTsde&690
http://s6/mw690/0023EehHzy6QjycthBja5&690
电影梦想起源于厕所那堆纸
新藤兼人实现电影梦想的起源有点奇怪,年少时从农村进城找工作,偶然看了一场电影,于是电影的美梦魔幻般地隔岸向他招手,他萌生去投奔电影厂的愿望,到了电影厂让他到洗印胶片的车间搬运胶片,做简单的力工。有一天,他从电影厂的厕所里,看到了扔掉的剧本,像发现了一条通向梦想的桥板,从此紧紧地抓住这个剧本的东西:“原来送到洗印间的胶片也都开始于这剧本,每天的重体力就从这剧本开始,看了山中贞雄《磐狱的一生》,感动得死活要做电影导演的我,这才知道原来电影始于剧本。我把厕所的剧本拿回去读。每次电影一开拍,剧本就会被送到洗印间,但没人读,我趁它变成手纸前我就拿回去。”
别人把剧本视为废纸丢弃厕所之时,他却发现了通向梦想的奥秘,制作电影经历一切艰难拍摄,包括复杂的洗印和发行放映,源于这个纸上写满字的根本,电影的一切必须按照这个设计而施工的,这才是决定电影命脉的心脏。新藤兼人的发现,决定了他一生最聪明的选择,从剧本开始入门,从学习剧作起步,如果没有这次发现,是不可能实现从一个洗印胶片工人,进入电影美梦的核心。聪明的人就在于他能够寻根求源,找到事物生成的起因和发端,如同找到了打开通向梦想之门的钥匙。
从此,他开始步入电影最核心的部分,研究和创作剧本,不断地写作和修改,从一次次失败中找到教训,最终成为电影厂的编剧,创作剧本成为他生存的饭碗。
写剧本是从无到有的创作,艰辛的付出,艰难的创新,需要不仅仅是智力,支撑写作需要有顽强的毅力。我在日本的京都参观过新藤兼人曾经供职的东宝映画株式会社,由此我读他的叙述,可以联想到那位初到电影厂里的新藤兼人,在明星林立导演气扬的映画工场里,作为一位初来乍到的农村孩子,他又没有学习过电影专业,是怎样一步步挣扎着站立起来,用一部部心血铺就的剧本奠定了自己立足的脚跟。可见,新藤先生的性格是抱定目标和理想,坚忍不拔的向前奋争,深知天下没有一夜成功的剧本,必须经历反复修改的煎熬,才能做成一部可使用的剧本。
我从中可以慢慢体味到,他讲究写剧本要用铅笔的告诫,感受到做编剧的痛苦,如同走沼泽地一样泥泞,唯有看到了彼岸,才算从艰难跋涉中走出头来。日语将剧本称作“脚本”,电影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脚本,正是付出心灵的煎熬,有着一往无前的耐力,构筑了一部部心灵的脚本,这位来自农村的矮个子青年,在电影厂里挺身立足。
阅读新藤兼人先生的自传,寻觅百岁老人留下圆梦的清晰路标――所有投身和参与电影制作的人,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是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家和制片人,都必须从剧本起步,不能轻视一剧之本,不能把剧本当作废纸,抓住了根本才能成长发展,掌握核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剧本是电影生存之本,学习剧本才能有参与电影竞争的本钱。新藤先生就是从厕所被弃的剧本中拾起了他一生的梦想,并且顽强地踩着脚本走完自己的百岁人生。
剧本,凝聚个人的思想智慧成果的文本,是一切伟大的银幕作家实现电影梦想的桥板。新藤兼人用一生证明了这个真谛,两次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李安同样证明了剧本的功用。李安曾在家里埋头研究剧作,用了六年时间写作剧本,终因自己编剧的《推手》、《喜宴》获得剧本奖,走上了自己导演影片的道路。
剧本是电影的核心,掌握着电影的命脉。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编剧,为了完整地体现自己辛苦创作的剧本,表达自己对于社会和生活的感悟,而不被二度创作中的导演篡改和歪曲,纷纷走向自编自导的创作程序,做自己故事的表现者和主宰者,沿袭新藤兼人先生早已实践过的路线,不再停留写作剧本的书案上,不再满足给他人做嫁衣的职能中。这本小册子就是编剧执导自己剧本的行动指南,特别是初次转向导演实践的编剧,尚缺乏勇气之际,感受一下新藤先生的坚韧精神,在给你吹氧,会给你加油,让你在拍摄现场手执话筒高声喊出:“开始!”
随着柯达垮台,胶片时代结束,当今拍摄电影电视比起新藤时代更加直观和容易。今天的编剧不再是只能用文字描述的作者,而是经过视觉画面社会的长久熏陶,经过专业学校培训出来的电影故事讲述者,设计与实现没有一道必然鸿沟,把电脑搬到拍摄的现场,从打字写剧本到审视镜头拍摄出来的画面,符合你心中的想法和激情,就是了。从未来的发展看,宁可少写几部剧本,也要亲自去拍摄实践的现场,这就是自编自导了49部电影的新藤兼人给予你的启迪和勇气。
想一想,在那样胶片高贵的时代,从编剧转身迈向导演这个台阶,他是为了纪念自己的亡妻而编剧了《爱妻物语》,为了真实的表达自己对妻子的爱情,他不允许由另外的人来执导这个剧本,由此,他实现了愿望。唯有爱,创造了奇迹。
剧作动力源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电影剧本是用脚写出来的。我常常引用新藤兼人这句话,来说明电影剧本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因为我学习电影编剧是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在于敏、张天民老编剧的影响下,视生活为创作的源泉,坚持深入到生活的底层,从生活中发现人物细节和故事环境,与新藤兼人先生的剧作经验一致。电影不同于小说,可以凭主观臆想,而写剧本是为了拍摄,必须看到那个环境中的人,看到那个具有电影造型价值的场景,才能把主人公放置其中。另外,编剧在环境中接触了人物,渐渐熟悉了人物,有了真情实感,在剧本中描写“人和景”就非常扎实,一点都不手软,不犹豫。因为脚走到了,眼见到了,心知道了,笔就到位了,唯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信的有感染力度的故事,闭门造车代替不了亲眼所见的独特感受。
怎样写好剧本?新藤兼人说:“情节有开端,中间有矛盾,最后有结局。这就是剧本。不能写点开头,再写点结尾。有的东西不去采访就建立不起结构。写前是要花时间的。等准备好,三天左右就能构思好情节,而后一气呵成。不然的话,创造不出节奏。本子不会强有力。”
剧本,不采访就建立不起结构。新藤兼人是现实主义的电影作家,从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到,他对日本社会的思考和对于人性的揭示,每部剧本都是有感而发,绝不是为了写电影而去写作,剧本就是情感,剧作就是人生。他对朋友和战友,对妻子和母亲的浓浓情怀,转化为剧作的能量,从中他获得创作的灵魂,写自己所思想的人物,拍自己喜欢的故事,在银幕上抒发自己的情怀和人生感悟。所以,他不受任何人的左右和指使,甚至不怕票房的打击,坚持自编自导自制,完全体现新藤兼人的风格和精神,由此,他是令人佩服的有个性的银幕作家。
虽然这不是剧作方法的教课书,却比剧作论更有价值。尤其对于准备自己实现自己剧本全部设计的人,新藤先生榜样般地站立那里,脚踩着自己的脚本,稳稳地抓住执导的权柄,完全按照自己的全部构想来呈现自己的思想,不容许任何人篡改其本意,这就是剧本著作权掌握着主动权,自编自导实现保护作品的完整权。唯有这样做,才能杜绝编剧授权他人导演剧本,而遭遇不经商量则胡乱更改,改得面目全非的恶果。特别是最后在海报上再署名“某某导演作品”,这种悲惨后果随着电影生产数字化而更加频发。
剧本是白字黑字由个人创作的智力成果,故事好坏是蒙骗不了任何人的,没有真本事的人是写不了剧本的,不仅仅是智力和生活的感悟,还必须具备新藤兼人先生那种顽强的毅力,才能解决剧作中的一切障碍。所以,剧本是人生的写照。
剧本也是资本,当下创意经济时代,竞争的是新奇的创意,剧本无疑是影视产业创意的核心,剧本版权诞生了电影的版权,剧本本身拥有财产权,许多制片人就是用剧本去融资,甚至作为银行资本贷款的抵押。一个伟大的构思和一个好的故事的结局,其实就是创造财富的财富,已经奠定了产品的未来格局。因为这个创意的时代,已经告诉我们内容为王,创意制胜的原理,电影中一切内容都在剧本之中,王的地位是因为编剧拥有这个故事的主宰权。如同新藤先生第一次要求拍摄《爱妻物语》获得成功一样,这个故事是他的,是他感情的产物,他不容许别人来拍摄,他要使用自己王者的主权,终于他持着“情感的内容”,步入拍摄现场开始完成自我表达的人生。
感谢本书的译者李欣欣,她从小受电影的熏陶,母亲李玲修曾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知名编剧,李欣欣也想学习电影剧作,后来考入了吉林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后从事中日文化交流,在东京接触到日本电影剧作家协会,为中日剧作家交流做翻译工作,研究了很多日本电影剧作家著作。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她用非常质朴而流畅的语言,译出新藤兼人的自述风格。当她把这本译作发给我,一气读罢,不能平静,欣然答应附上我的读书体会。这本书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网上可以买到。这是电影编剧的榜样,至今我记得在中日剧作家交流会上,新藤兼人曾说过:“剧作使导演有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