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湘潭晚报
湘潭晚报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372
  • 关注人气: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过豪华漆器,依稀可见两千年前的生活

(2016-05-09 11:31:29)
透过豪华漆器,依稀可见两千年前的生活
■ 记者 谭蓉
□ 湘乡两座战国墓中,发掘出两件精致木质漆器——漆几和漆案
□ 使用这两件器物时,必须席地而坐;坐椅子和凳子,从宋代才开始流行
 栏目特邀嘉宾:湘潭市博物馆文物专家 盛兆华
1975年的一天,湖南省博物馆文物专家在湘乡牛形山发现了两座战国墓。从这两座墓的规模来看,虽比不上更早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但这是湘潭境内发现的最大墓葬。当时,消息轰动了湖南考古界,吸引了湖南顶级文物专家参与发掘工作。
    历时两个年头,两座墓葬的发掘才结束。经文物专家鉴定,这两座墓是战国中期楚国的贵族夫妻墓。特别是从女性墓出土的222件文物中,有两件精致的木质漆器——漆几和漆案。时间跨越2000多年,两件漆器究竟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呢?几千年前的人,又是如何使用这两件器物的呢?

1湘潭仅存的
战国漆几和漆案
  走进市博物馆湘潭故事展厅,漆几和漆案并排陈列在玻璃展柜里。其中,漆几身长81.3厘米、宽18.1厘米、高约40厘米。漆几造型独特之处,在于略带弧度的长方形几面。几面以黑漆打底,上面用棕、黄、红漆绘制了缠绕的夔凤纹及三角形云雷纹。生动的纹饰加上优雅的造型,使漆几看起来典雅大方。另外一件漆案,长125厘米、宽51厘米、通高10厘米,几面上整齐地绘制着圆涡纹。
    相比同一时期的青铜器,木器的取材、制作工艺等要相对简单,而且制作木器时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绘制各种纹饰。不过,当木器遇上漆,器物的“身价”就大不相同了。漆的使用,不仅能使器物表面更加光滑和美观,而且能够使木器更耐腐蚀,以延长使用寿命。
    盛兆华推测,漆几和漆案能够跨越2000多年保存下来,除了漆很好地保护了器物以外,墓葬四周青膏泥的使用,让墓葬与外界没有空气流通,起到了很好的密封效果。其实,在湘潭境内发掘了不少战国墓葬,曾经随葬过漆器。但因为青膏泥保护层做得不够好,或者被盗墓破坏,漆器的木胎或竹胎已经分解为泥土,只留下漆的痕迹在墓土中。这两件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价值,象征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豪华漆器,能够穿越2000多年保存下来,是一个奇迹。

 2漆器工艺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古代对漆的使用源远流长。战国时期,漆器工艺进入第一个繁荣期。那时,漆器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衬托出漆器的稳健端庄之美。
    战国中期,周朝的诸侯国楚国往南扩疆,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考古发现,战国时漆器的使用以楚国最多,所以在今湖北、湖南等地出土了不少漆器。在工艺上,战国继承了商周时期的技术,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成长时期。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工艺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盛兆华介绍,湘潭的牛形山墓葬和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葬在时代上衔接较近,空间上也相距很近。可以推断,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大量漆器,实际上是战国漆器工艺的延续。
    与战国时期的漆器比较,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虽然没有颠覆性的创新,但是在工艺和技术上是一脉相承的,只是漆器制作更精致,特别是漆器上使用的红黑两色也更加纯正。可以说,马王堆的漆器代表了中国漆器发展的一个高峰。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漆的使用都是取之于自然,直到工业时代的到来,漆才有了颠覆性的变化。

 3古人以席子为坐具
    看到漆几和漆案,您一定会有疑问:如此低矮的两件器物究竟是如何使用的呢?
    由于年代久远,文物专家也无法辨别两件器物具体的使用途径,也可能与使用者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可以确定是,使用这两件器物时,使用者必须席地而坐。
    现代人所说的席地而坐,多指坐在地面上。其实,古人席地而坐的“席”,指的是以席子为坐具,而且坐姿也非常有讲究。在一般的场合,古人多双腿盘坐于席上。而在正规场合,古人则会跽坐于席上,即两膝着地、小腿贴地,臀部坐在小腿及脚跟上。至于在椅子和凳子上的坐法,还是从宋代才开始流行的。

 4战国中期,湘乡行政地位高于现代湘潭城区
    战国中期,楚国占领了湘潭。因此,湘潭被正式纳入中原版图。而湘乡牛形山发现的这两座墓葬,是湘潭境内规模最大的战国墓。根据墓的棺椁形制和随葬品,文物专家判断墓葬的主人身份高贵,为大夫级别。
    盛兆华为我们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按照当时周朝的等级,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各诸侯国的国君为诸侯,以下依次为大夫、士、平民和奴隶阶层。如果把楚国定位成现在的省,那么大夫就相当于厅级官员。所以,牛形山大墓的主人是当时湘潭境内最高的行政长官。
    那么,当时楚人为何选择湘乡作为行政中心呢?因为湘乡坐落在湘江第一大支流涟水的左岸,为冲积平原,三面环丘陵一面临水。由于近水,生活和交通便利。每年洪水淤积的泥土富含腐殖质,为种植提供了肥沃的土地,足以支撑楚人在这里的消耗。
    当然,在湘乡设立行政中心,需要派来与之级别相匹配的官员,也就出现了相对应规模的墓葬。此外,文物专家还曾在湘乡城里发现了楚国官府使用的简牍,也更加验证了湘乡为行政中心的说法。据此可以推断,战国中期,湘乡的行政地位比现在的湘潭城区要高。

阅读延伸:
凳子的起源

  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对使用各式各样的凳子、椅子已司空见惯。你可曾想过,凳子究竟是何时出现的呢? 
    最初很长一段时间,凳子还没有出现,古人都是以席子为坐具。唐朝,除了国力强盛,也是对外最为开放的朝代。当时,从西域过来的胡人来到长安城,也带来了以凳子、椅子为坐具的生活方式。直到宋代,使用凳子才成为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凳子出现的早期为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方形,还出现了圆形、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当然,先有凳子,后来才衍生出椅子。


透过豪华漆器,依稀可见两千年前的生活

透过豪华漆器,依稀可见两千年前的生活
透过豪华漆器,依稀可见两千年前的生活

透过豪华漆器,依稀可见两千年前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