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个“非遗”项目亮相韶山
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6月13日正式开园
为期3天的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也拉开帷幕
■ 记者 范彭军
本报讯
精美的醴陵釉下五彩瓷;美味的毛氏菜系、湘潭张新发槟榔;华丽的湘绣、土家族织锦;湘味十足的花鼓戏、湘剧……6月13日,为期3天的多彩潇湘——2015年“文化遗产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韶山拉开帷幕。
2421件展品集中亮相
6月13日,是全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也是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正式开园的日子。
上午10点18分,博览园前坪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龙狮队、高跷队、扎故事队、民俗表演队组成的巡游队伍,开始踩街巡游。一路上,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欢快热闹的青山唢呐声、惟妙惟肖的舞龙舞狮等表演,吸引了游客争相观看。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开园第一天,现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博览园由韶山圣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韶山市红色记忆城3A景点内,总占地约160亩,项目总投资4.7亿元。项目分3期建设,目前,1期已完成投资1.7亿元,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面积达5280平方米。”韶山博览园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13日至15日,全省各地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分成14个展厅,在这里集中亮相,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3个,展品2421件,为世人呈现出一场“非遗”“盛宴”。
2013年,湘潭市文化主管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和论证,策划启动了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建设,并于2014年通过文化部审核,认定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目前,正在筹建的第二期和第三期将主要展示省内外“非遗”精品,如:醴陵瓷器展、湖南民间文学音乐艺术馆、湖南手工技艺馆、湖南民俗民风馆、中华国药馆、中华“非遗”美食馆等。
探讨非遗保护 与市场化利用问题
“一家三口来韶山旅游,刚好赶上了博览园开园展演。”来自广东的游客张先生激动地说,“以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太多的了解,这次参观拓宽了孩子的视野,自己也增长了见识。”
活动期间,除了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以外,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专家、湖南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省非遗保护工作者等有关人士还将汇聚韶山,共同探讨非遗保护与市场化利用的问题。
截至2015年,我省有国家级保护项目118个,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6人;省级保护项目202个,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1人,市级保护项目894个、市级传承人970人;县级保护项目2706个,县级传承人2446人,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及其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