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
记者 王超

1月28日,备受各方关注的湘潭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由国家海关总署牵头财政部、发改委等国家10部委组织的联合验收组验收,并正式颁发验收合格证书。此举也标志着湘潭综合保税区将成为除自贸区外,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监管区域。
完成投资18亿元
韶山海关副关长秦建文告诉我们,湘潭综合保税区是长株潭城市群首家通过验收的综合保税区,预计3月份封关运行。
湘潭综合保税区规划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总投资估算为36.8亿元。其中,一期用地1.62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通关作业区和综合服务区4个功能区,完成投资18亿元。
湘潭综合保税区自2013年9月7日批复成立,2014年12月16日通过了省级预验收。现在,湘潭综合保税区已完成办公大楼、卡口、围网、巡关道、查验仓库等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
当天,联合验收组检查了湘潭综合保税通关服务大厅、监控室、卡口监控中心等基础设施,并现场观看了集装箱车辆入区演示。经联合验收小组综合审定,湘潭综合保税区首期启动的1.62平方公里范围的基础和监管设施基本符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标准》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通过验收,并颁发《综合保税区验收合格证书》。
将开展多项业务
目前,湘潭综合保税区已与品新科技、可可贸易、泰富重工、吉利汽车、华怡奔达在内的多家企业项目签订入区协议,涉及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国际仓储物流、食品加工、海工装备仓储等业务。预计2015年封关运行后,可实现进出口总额5亿美元。
作为我市全新的开放型经济的平台和载体,湘潭综合保税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和功能,区内将开展包括保税物流业务、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等在内的多项经海关批准的业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