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取消专营 咸了淡了市场说了算
为了应对今后的市场压力,不少盐业公司已涉足非盐经营
市场可能出现更多的食盐品牌和品种,消费者选择更多
记者 何滢
近日,工信部确认我国将取消食盐专营。这是首次有政府部门对食盐专营取消传闻加以确认。工信部作为食盐主管部门通过书面函件称,有关部门正加紧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总方向是取消食盐专营。盐业体制改革后,涉盐企业可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
12月4日,记者就食盐专营权取消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湘潭市盐务管理局、湘潭市盐业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谭学元。
盐业经营权确定放开
谭学元介绍,负责盐业管理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加紧研究制订推动盐业体制改革的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和目的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从目前已经通过的改革草案规定来看:盐业在2015年继续专营,2016年取消特许经营,2016年企业同时申请新许可证,2017年开始获得新许可证的企业开始新的经营活动。
“目前并未接到上级部门相关的文件,但食盐专营放开是没有疑问的。”谭学元说,国家对盐业,尤其是食盐的管控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谭学元还说,为了应对可能放开的盐业专营市场带来的生存压力,不少盐业公司已经开始涉足非盐经营。
质量成关注焦点
随着食盐跨区域用盐壁垒的破除,跨区域用盐将成为常态化。对此,谭学元透露,目前不同区域的人群缺碘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打破食盐跨区域用盐的壁垒后,不同区域的食盐供应不同缺碘程度的人群是否合适,目前还不清楚,至于说碘缺乏病是否“回潮”,还有待观察。
谭学元说,从食盐质量角度而言,如果生产环节没有变化,在生产环节食盐质量还是基本能保障的。
“目前我们更加担心的是,不良商家将工业盐当作食用盐出售。”谭学元介绍,由于工业盐的提纯要求低,相应的成本也低很多,因此工业盐和食用盐的价格相差很大。放开盐业专营后,市场监管的难度将可能会增加。
品种更多价格稳定
食盐的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加工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经营管理成本等支出。放开盐业专营制度后,这部分成本也是少不了的。因此,盐业改革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可能不会特别明显。
谭学元预测,食盐在改革过程中,在供应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价格将继续由国家调控,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只是市场确实可能出现更多的食盐品牌和品种,会给消费者多一些选择。
以湘潭市场为例,食盐就已经从绿色食盐单一品种,逐步过渡到海藻碘盐、绿色低钠盐、海藻低钠盐、澳洲湖盐、竹盐、调味盐等,以后盐的品种将百花齐放。盐业改革后,新参与经营的企业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很有可能推出其他的特色食盐,同时市场也有可能催生各种高价盐品牌和品种,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