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湾”和“锦湾”,您更中意哪个名字?
文史专家周磊说,锦湾应该是窑湾的正名,而窑湾只是锦湾的一个俗称
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说,窑湾作为官方称呼已得到认同,建议不要改名
记者 谭蓉
目前,窑湾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已经进入深层次的开发阶段,下一步在规划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展示窑湾文化,11月27日,在窑湾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办公室,20多位来自全市的文化研究专家、部门负责人、窑湾居民代表聚集一堂,对窑湾地名的来龙去脉做了一些研究并围绕窑湾的命名问题,展开了一场精彩激烈地讨论。
窑湾的正名是“锦湾”
窑湾是否应该改名?给窑湾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更有文化内涵?当天,年过八旬的湘潭文史专家周磊也专程赶了过来。
“听说大家研究要给窑湾重新命名,我花了几天时间把图书馆的资料翻了个遍。”周磊说,地名应该有历史的继承性,因此对于地名应该怀有敬畏之心,命名时要特别考虑地名是久远的历史传承。
“在历史资料里,关于窑湾这个名字的记载,只找到了两处。”周磊介绍,从历代的诗词来看,都是称窑湾为“锦湾”。锦湾这个名字来源已久。元代著名的进士燮理溥化就有一句诗,“雄风入座披襟好,静看渔舟上锦湾。”就是讲的窑湾这里。特别是到清朝,关于锦湾的记载就有更多,比如石鸿翥写了一首《锦湾怀古》,里面有一句“锦湾云水郁青苍,极目江天望杳茫。”,还有汤琛的《和春意》里也提到“锦湾亭外柳如蓝”,从当时的地图上看,这里的锦湾亭跟望衡亭的位置差不多,但是这时望衡亭的位置还是一块大石头……
“到1982年编的《湘潭市地名录》中,有一处提到了窑湾办事处,1989年编成的《湘潭市教育志》里,提到了窑湾小学。”周磊说,他只在这两个地方找到了关于“窑湾”的记载。“所以,锦湾这个名字应该是窑湾的正名,而窑湾只是锦湾的一个俗称。”
“涉及到地名文化时,很多人追求更多的是文化产业,不讲文化学术,我认为关于窑湾的地名还得讲历史。”湘潭地方历史文化专家何歌劲说,“窑湾的名字可以改,只是在方式上应该灵活一些。”
“到嘉庆、光绪年间,只有两本县志里标注了窑湾,但正称是锦湾正街,窑湾只是民间代称,说明这个时候,两种称呼才出现交集。”何歌劲说。
“在历史传承上,锦湾使用的时间比窑湾更长,如果要提升窑湾的规格,要代表湘潭的历史文化,我建议将‘窑湾’改成‘锦湾历史文化街区’。”何歌劲说,窑湾的名字还是应该同时存在,这样更妥当。
“窑湾”两个字不能改
吴启明是窑湾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这里工作已经几十年,他认为窑湾不应该改名。
“窑湾这个名字,老百姓用惯了,已经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如果突然改名,方方面面都将受到影响。”吴启明说,“说到窑湾改名,一定需要很高的经济成本,比如窑湾目前有两万居民,真的要改地名,还涉及到户籍、房产等多个方面。”
湘潭市旅游局副局长尚军辉也从窑湾旅游开发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不管是改地名还是旅游景区的命名,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包括原来的名字是否影响发展、是否真正顺应趋势、是否符合旅游项目的主题开发、是否能得到广泛认同、是否能精准的体现特色以及是否有利于产业格局的拓展等。
“窑湾虽然在历史上不是一个正称,但是目前窑湾在湘潭市已经是一个官方的称呼,在民间也已经得到认同。经过权衡,我认为窑湾还是不要改名。”尚军辉说。
如果您对窑湾的命名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请致电13873207388与湘潭文化与发展研究会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