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回文诗抄本盼高人破解
内容为原创,还是誊抄古人?书中回文诗,该怎么读,以及到底有多少种读法?抄本系何年之物,落款“赵绍清”又是何人?
记者 刘赟
11月13日,赵老在仔细研究他家祖传的回文诗。(记者 欧阳天 摄)
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唐代吴兢在其撰写的《乐府古题要解》中,如此释义。
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极力凸显创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读起来回环往复,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也产生了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
据史料记载,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名领风骚。如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汤显祖、吴绛雪等,均有回文诗传世。
经过历代文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不一而足。
11月13日,读者赵时用以祖传《回文诗》抄本,邀约《湘潭晚报》记者,希望通过湘潭晚报广借智力,以期与广大文人雅士一同探讨、感受回文诗的奥秘与魅力。
岳外婆留下的传家宝
赵时用手中的《回文诗》抄本为线装版本,宽约12厘米,长不过15厘米,含封面、封底一共34页,收录回文诗超过60首。
抄本纸张纤薄,浅黄色,有碎页,历史痕迹明显,但内容保存较为完整;纸上文字均为繁体,毛笔誊抄,多为蝇头小楷,颇见书法功底;至于文字谋篇布局,或凑成一葫芦,或呈酒瓮,或成花瓶,或方形、环形、三角形乃至菱形,十分讲究。
赵时用说,这本看起来至少有上百年的手抄,原为岳外婆胡萼英所有。“老人在世的时候,我偷瞄过,但不敢详翻,只是直觉告诉我:这书很有来头,得好好保管。”
赵时用说,岳外婆去世后将书留给了独生女刘淑坤,刘淑坤死后又将其当作传家宝,留给了独生女刘玉娟(即赵时用的妻子)。
谜一样的回文诗抄本
遗憾的是,在为岳外婆、岳母养老送终的数十年里,赵时用虽对上述抄本有兴趣,但从未追问抄本来由。
“抗战期间,外公被日军抓了壮丁,便再没回家。生于清代的外婆守贞,独自将女儿抚养成人,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去世,活了90多岁。”63岁的刘玉娟透露,外婆读书不多,却常誊抄诗词歌赋,练就了一手好字。
追踪于此,赵时用推测,《回文诗》抄本为爱好文学的岳外婆搜集,但抄本系何年之物,封面上的“赵绍清”又是何人,因无更多的资料佐证,渐成谜团。
好奇心是每个人的天性,业已73岁的赵时用,没有例外。尤其是近三四年来,越发痴迷于传统文化的他,对破解祖传抄本的兴致与日俱增。
抄本作品跨越年度大
11月13日,在详细研读了上述手抄本后,记者发现:抄本中收录了不少历代名家名作。
如,宋代大文豪苏轼(一传为秦观)撰写的 “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十四字重叠字句,可自由排列成七言绝句。
又如,清代女诗人吴绛雪(1650年—1674年)写的咏四季的四首回文诗《春夏秋冬》——《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每首仅用十个字,却篇篇可构成绝妙的七言绝句。
由此观之,这册作品跨越至少数百年的《回文诗》抄本,不可能早于清代,也基本可以排除赵绍清为原创者,至少他不是所有作品的原创者。
当然,摒除上述已有诸多解读的名诗,赵时用手中的《回文诗》抄本,尚有不少构思奇巧、晦涩难解的诗句。
“希望全市的文人们,能与我一起探讨回文诗的奥秘,感受回文诗的魅力。”11月13日,戒了麻将、专心研习回文诗,尝到了破解乐趣,却也时常陷入力有不逮困境的赵时用,说出了心中久藏的想法。
* * * 大家都来试试吧! * *
*
▲
此诗“思”字居中间,可拆分为十、田、心三字,也可合在一起。由左上往右下念成:十分敬人人不知,田中无水莫开池。心下未曾做恶事,思量人善有天知。(答案由赵时用老人提供)
▲
这首名诗并不难,大家可以试着破解一下。





您瞧懂了吗?欢迎致电本报新闻热线58266666,说出心中答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