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学“新三样”,可遇不可强求

(2014-09-10 10:13:07)

开学“新三样”,可遇不可强求

智能手机、手提电脑和单反相机成为不少大学生的必需品

 

记者 王超


开学“新三样”,可遇不可强求9月9日,湖南工程学院南校区内,一名大学生怀抱着笔记本电脑匆匆走向宿舍。(记者 陈旭东 摄)

 

    当下正值“开学季”,大学生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梦中“象牙塔”。小小的行李箱中,过去的棉被、手表、收音机被如今智能手机、手提电脑和单反相机所替代,大学新生“三大件”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和校园生活的新趋势。

 

    “女儿千里迢迢来湖南上大学,就算勒紧裤腰带也得帮她把东西凑齐。”9月9日,湘潭的几所高校已陆续开学。趁着午休空隙,湖南科技大学大一新生张蓓和父母专程从学校坐车到市区。他们全家齐动员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刚入大学的张蓓准备开学“三大样”。

 

开学所需花掉父母近半年工资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带着手提电脑、智能手机和单反相机。”张蓓的父亲张海东感叹道:“我们跟不上时代了。”

 

    张海东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彼时,“数码”还是个新词汇。

 

    “我们上学那会儿,能有个书包和钢笔就算不错了。现在光这套东西,少说就得花去上万元。”说起大学生“新三样”,张海东很羡慕现在的学生娃。

 

    张海东算了一笔账,女儿一年的学费是5850元,加上一家人的车费、食宿等开支,就差不多一万元了。如今再给女儿配齐大学“新三样”,少说也得到2.5万元左右。“相当于我俩半年的工资了。”张海东说。

 

“平民价”数码产品更吃香

 

    随着大学新生追求的“高大上”,“开学经济”也跟着水涨船高。

 

    走访中,各卖场的销量业绩都呈现明显上升的势头。“这些天我们主要以学生客流为主,智能手机、手提电脑和单反相机是最热销的产品。”建设北路某大型家电卖场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每年从7月下旬到9月初,卖场都将迎来一次“开学季”销售高峰。和往年相比,今年的顾客更趋于理性,“他们很多人都带着产品的备选价格、型号、品牌来选购。”

 

    我们看到,无论是家电卖场还是数码广场,“凭学生证或录取通知书购物送礼”等促销广告随处可见。

 

    “我们现在一天最多可以卖20多台笔记本电脑,销量差不多是平时的好几倍。”星河电脑城某品牌专柜的老板称,在这个以学生为主的销售高峰期,他们大多推行“平民价”,销售的产品价位大部分在3000-4000元左右,上万元的单子少之又少。

 

    多位经销商表示,相比中小学生,大学生无论是消费档次还是消费水平都要高出很多。特别是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到正式入学这段时间,大学新生家庭的购买力令人吃惊。

 

>> 延伸阅读

 

复读机、文曲星成记忆

 

    还记得复读机、文曲星吗?这些曾经深受80后、90后追捧的数码产品,现在正悄悄退出数码产品舞台。

 

    9月8日,我们在雨湖区莲城书市、金湘潭书市走访发现,像复读机、文曲星这样学习类数码产品,正随着平板电脑的流行而渐渐退出市场。

 

    市民胡先生有个7岁的儿子。当天,他想为儿子买一台新式平板电脑。

 

    “以前学习机流行时吵着要买学习机,现在又嚷着要买平板电脑。”对儿子的要求,胡先生虽有些无奈,但还是随了孩子的心愿。

 

    金湘潭书市一数码柜销售人员告诉我们,和以前的学习机、复读机等学辅材料相比,平板电脑除了有基本功能外,还能反复播放视频、有声读物等内容,单从性价比上来说,要胜过学习机等教辅材料一筹。

 

    “我们现在都不太愿意做复读机、文曲星之类的产品了,基本没什么人来问。”销售员说。

 

“新三样”不要成为攀比的引子

 

    诚如备战高考一样,在“开学”这个当口,不少学生家长也铆足了劲为孩子置办各种大件。除了传统的鞋服箱包外,数码产品正成为引领大学生消费的又一主流。

 

    在近日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对于开学“新三样”,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知情,有超过两成的大学生一开学便坐拥“标配”(中等偏低价位的手提电脑、智能手机和相机),其为此开出的账单大多在0.6-1万元之间。在剩下的人中,五成以上的学生拥有“新三样”中的一到两样东西,只有不到一成的学生三样无一样。

 

    数码产品成“消费大块头”

 

    孩子新学期花了多少钱?有没有为孩子列个开学账单?

 

    面对我们的问题,市民杨先生直言,前不久他给刚入学的儿子购买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后发现,仅这三样物品就花了近2万元。而其它项目费用的开支,还不足这“新三样”的一半。

 

    杨先生表示,现如今动辄上万元的开学账单,虽然对富裕家庭可能还算不上什么“大支出”,但对一般的家庭而言,似乎有些太过沉重。

 

    “如果别的孩子都有,惟独我的孩子没有,别说是孩子自己,就连我这做家长的,心里也会觉得过意不去。”采访中,对于其他孩子手中有什么?价值多少?不少家长表示会给予一定关注,但和这些比起来,家长们更多的是担心,还是来自于由此助长的攀比情绪。

 

    湘潭大学大一新生杨鑫告诉我们,在她寝室生活的八个同学中,拥有“标配”的只有三人,然而大家并没有因此产生攀比、嫉妒的情况。

 

    切勿贪图一时的面子

 

    在大学从事了20多年教学工作的刘智灵老师认为,新学期伊始,许多家长为激励小孩好好学习,对孩子给予适当奖励无可厚非。但家长们在事前,务必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不能因一时溺爱或存在“担心孩子没有什么被人取笑”等心理,一味满足孩子高消费心理,从而助长其养成攀比的不良习惯。

 

“如果条件成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的理财方法,切勿贪图一时的‘面子’而盲目满足。”刘智灵说。

 

 

开学“新三样”,可遇不可强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