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吻
■83岁的老人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完成今生最大的心愿
■扑倒在烈士墓前,一声“娘来晚了”,足以让天地动容
记者 王超
8月8日,广西凭祥,小雨。
夏石烈士陵园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斜倚在一座墓碑旁,喃喃自语。
老人叫许桂秋,今年83岁,湖南湘潭人。
33年前,她最疼爱的儿子刘海林在这片土地上英勇牺牲。碍于现实条件等原因,许桂秋一直未能与儿子做最后的告别。时隔33年,在湘、粤、桂多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终于如愿来到了这个日思夜想的地方。
33个365里路
8月7日,21点48分,K779次列车缓缓驶入株洲火车站站台。攒动的人群中,许桂秋每一步都迈得格外仔细。
“妈妈是第一次出远门,也有可能是今生最后一次了。”随行人员告诉我们,为了这一天,许桂秋足足等了、盼了33年。
在众人的搀扶下,许桂秋踏上了驶往广西南宁的列车。
14小时后,列车到达目的地——广西南宁。当许桂秋刚出现在出站口时,等候已久的南宁籍爱心人士激动地一把涌了过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征得老人同意,一行人便马不停蹄地朝凭祥夏石烈士陵园赶去。
墓碑前的老母亲
经历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停在夏石烈士陵园门外。
“妈妈,狗伢子(刘海林烈士的乳名)就睡在这里。”在烈士陵园礼兵的引导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儿子们”,搀扶着英雄母亲许桂秋走进了肃穆的陵园。
20米,10米,5米,1米……当许桂秋的脚步慢慢靠近这个她魂牵梦绕了半辈子的地方时,她的双眼早已被泪水模糊。
“这是我崽的名字呀!”在一块墓碑前,许桂秋突然止住了脚步,指着墓碑上那3个熟悉的字眼哭泣道。还未等大家反应过来,老人便挣开身边的手,一把扑倒在冰冷的墓碑前,把布满皱纹的脸紧贴在“刘海林”3个字中间,一遍遍呼喊着刘海林烈士的乳名。
这一刻,许桂秋等得太久,太久。
妈妈迟来的吻
“狗伢子,娘来晚了,让你受苦了!”许桂秋与儿子隔空的对话,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尽管已分别33年之久,可许桂秋仍然记得儿子的最爱。来看儿子之前,她就嘱咐家人,一定要带上海林生前最爱喝的米酒,让远方的他在醇醇的酒香中,感受到千里之外的血脉亲情。
亲手为儿子斟好米酒后,许桂秋又颤颤巍巍地起身,从贴身的衣袋里取出一个小袋子,小心翼翼地展开。
一把、两把、三把……散发着家乡气息的泥土从许桂秋的指缝间漏下来,落在了刘海林的墓前。撒完泥土,许桂秋又一步一趔趄地挪到儿子墓前,她想单独和儿子说说心里话。
“狗伢子,娘这是第一次来看你,也是最后一次了。要不你跟我一起回家吧。你看,娘已经老得走不动了,你回家好好陪陪娘。”说完,许桂秋艰难地挪到墓碑前,轻轻吻了吻那块被雨水打湿的墓碑。然后再抱着落空的小袋子,就像当年抱着年幼的儿子那样,不舍地离开墓地。
8月10日,许桂秋回到了湘潭。由于旅途劳累及过度悲伤,老人在回家第二天就病倒了。
8月18日,病愈后的许桂秋在干儿子唐存德的帮助下,向我们口述了这趟思念与诀别之旅的点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