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志愿者叔叔”到花甲老人 他12年资助35名贫困学生不留名

(2014-07-18 09:11:27)

从“志愿者叔叔”到花甲老人

■他12年资助35名贫困学生不留名

■他每月只留400元生活费,其余的都捐了

 

记者 文艳芬 通讯员 文艺

 

从“志愿者叔叔”到花甲老人 <wbr>他12年资助35名贫困学生不留名

张光宁在帮人查找相关资料。(记者 欧阳天 摄)

 

    在岳塘区五里堆街道金耐社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资助寒门学子长达12年,先后为35名贫困学生提供资助。更重要的是,他助学从来不留名,受捐助的人只知道他是“志愿者叔叔”。

 

    满头青发的“志愿者叔叔”,在经历12年的助学之路后,现在已变成了花甲老人。

 

    7月17日上午,我们找到了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张光宁老人。

 

    刚开始,张光宁拒绝我们的采访,不愿意谈及自己助学的事情。“我做这些事不是为了炫耀,这是多年的习惯,我觉得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够帮助别人圆梦,就觉得值!”

 

    张光宁的老家在广西与越南搭界的一个边陲小镇,从小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小时候,妈妈买了一条绒毯,盖了20年后,妈妈用破旧的绒毯做了一条短裤,兄弟3人竟为了争抢这条短裤而大打出手。

 

    “艰苦的经历让我懂得生活的不易,那些贫困的人是多么需要扶一把。”说话时,张光宁的眼里闪着泪光。

 

    12年前,张光宁无意在电视上看到一位湘西贫困小学生的故事。这位小学生的父亲走失,母亲患有小儿麻痹症,屋里三姊妹,无依无靠。

 

    看到新闻后,他立马将钱捐到省爱心助学基金会,凭着“能帮一点,就算一点”的信念,一直资助这个孩子到大学毕业。

 

    直到现在,这名大学生都不知道帮助他的是谁,只知道他叫“志愿者叔叔”。“他试图通过基金会来找我,但我不愿意告诉他我的名字,我只想帮助他实现求学梦,希望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张光宁说。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先后资助了35名学生,还帮助生活中有困难的人。

 

    有一天,他吃完晚饭看本地新闻时,了解到有个人在市中心医院没钱治疗,他马上坐公交车赶到医院。找到那位患者后,把钱一丢,话都没说,就匆匆走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当我们了解到他捐出去的钱都来自工资时,我们感到很吃惊。原来,张光宁每个月只有2000多块钱,除了留400元自己用外,其余的都捐了出去。社区一位居民说,很少看到张光宁穿新衣服,经常穿的是单位的工作服。

 

    “他这个人有点‘蠢’,只晓得付出,不接受回报。”还有一位邻居笑称,“一般有人用力敲门,我们就知道肯定是感谢他的人来了。”

 

 

从“志愿者叔叔”到花甲老人 <wbr>他12年资助35名贫困学生不留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