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快接我回家”
■这个小男孩是在二大桥北被“捡”到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
■您如果有关于男孩家人的线索,请拨打市救助站电话:18973299916
记者 王超
小男孩眼里充满了忧伤(竖戈 摄)
这两天,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都在为一名长相清瘦的小男孩寻找家人。男孩是好心市民5月10日凌晨在二大桥北“捡”到的,没有外伤,一身干净,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
男孩在路边哭泣
5月9日晚上10点左右,市民李先生邀好友前往易俗河。一行人经过二大桥北一处花围子时,发现了一名身着红色运动衣的小男孩。
“这么晚了,他怎么还一个人在路边玩啊?”趁着等红灯的间隙,李先生和朋友讨论了起来。期间,他还不忘隔着车窗玻璃观察男孩的一举一动。
尽管心里有重重疑问,但出于“别管闲事”的想法,李先生一行人很快驶离了事发地。
当李先生和朋友很晚返回市区时,发现小男孩依然呆在老地方,“他一个人孤零零的,使劲哭。”
连夜送往救助站
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声,深深刺痛了车上的每一个人。经商量,李先生和朋友决定下车帮帮他。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家在哪里?叔叔这就送你回去。”李先生一边安抚伤心的小男孩,一边打听他的身份信息。
可任凭他们如何努力,哭闹不止的小男孩始终没透露半点有价值的信息。
初次沟通被迫中断后,李先生只好牵着小男孩到附近居民区、商铺问询,但还是一无所获。
“怎么办呢?现在已经是深夜了。”单方面找寻无果,男孩又无法表达,考虑再三,李先生决定送他去市救助站。
5月10日凌晨,李先生和市救助站值班人员完成了男孩的交接登记手续。
在市救助站提供的《流浪人员交接登记表》上我们看到,男孩的姓氏、家庭信息等内容均为“未知”。除此之外,工作人员也没能从他身上获取半点身份信息。
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男孩显得十分抵触。
“他两天没吃东西了,不说话,一个劲地哭,喊‘要妈妈’。”5月12日,市救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初步怀疑系走失
为了安抚男孩,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可谓费尽了心思。买棒棒糖、做游戏、看动画片……可惜都无济于事。
“孩子穿着干净整洁,不太像流浪儿童。虽然语言表达功能有所欠缺,但人特别机灵,周围人讲什么他都能听懂。”市救助站业务科科长张灯告诉我们,男孩身高约1米,比较清瘦。
他们初步判断,男孩可能患有小儿麻痹症。
“他是我们今年救助的第一个儿童,市救助站每年会接收200至300名在外流浪人员。”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张灯猜测,男孩也许是因家长粗心而走失,但也不完全排除被家人遗弃的可能。
为此,他恳请市民,如果有关于男孩家人的线索,可拨打市救助站童科长电话:189732999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