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道这些常识,关键时能救命

(2014-05-13 09:21:12)
标签:

文化

昨天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市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知道这些常识,关键时能救命


■宋锴 朱亚军

 

知道这些常识,关键时能救命

消防人员现场讲解火灾逃生办法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

 

12个活动点开展宣传


    当天,在湘潭县政府、莲城步行街,以及白石广场等12个宣传活动点,多个部门通过讲座、挂图展览,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向群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并安排专人讲解灾害风险的识别,介绍相关防灾减灾技能。宣传活动将持续至5月16日。


    刘学英今年72岁,住在雨湖区江麓广场附近。


    上午9点半,听说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送到了家门口,她专程赶过来,有针对性地挑选了一些宣传资料,想拿回去教育孙辈们,“希望以后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防灾减灾,防患于未然很重要。”

    中国的自然灾害严重,大灾严重,小灾频繁,每年都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何推动公众开展减灾教育,提升公众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成为迫切的问题。

    懂得正确的防灾常识,才能在紧急情况下逃过一劫。暴雨、雷电、雾霾、火灾……遇到这些灾害时,您知道该如何正确躲避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普及一些生活中可能用到的避灾自救技能知识吧。

 

遇暴雨行车,绕开低洼处

 

    若暴雨来临时您正在驾车,应远离路灯、高压线、围墙、广告牌等危险处,绕开涵洞、桥下等地势低洼处。在涉水过程中应当使用一档或二档的低速档,尽可能不停车、不换挡、匀加速,驶出积水区后还要加大油门低俗慢性一段时间,通过汽车排气将水排出。


    一旦车在积水中已经熄火,切勿试图启动发动机,当水漫进车里时,迅速离开车辆。


遇雷电尽量不要外出


    遇到雷电天气,要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尽快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的场地,寻找建筑物躲避。


    此外,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同时远离树木和桅杆,并尽量减少使用电话。
 
雾霾时避免户外活动


    避免长时间在户外停留,出门时最好戴口罩。不要在雾霾中锻炼,呼吸道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

    雾霾天气能见度低,易引发交通事故。机动车应打开雾灯,控制车速,保持车速,注意交通安全。
 
火灾时不能坐电梯


    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赶快从安全通道逃生。


    若火势较小,可以用灭火器或水自救,若火势较大,要立即将被褥和衣服浸湿,披上被浸湿的衣物,然后向出口方向冲出去。

    穿过浓烟时,身体尽量的贴近地面,用湿衣物捂住口鼻。身上已经着火时,要在地上打滚,或脱掉外套。不要盲目跳楼,可用床单或绳子固定一端,然后顺绳子下去。

 

被困电梯,镇静等待救援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发生乘客被困、坠落等危险事故。


    发现运行速度不正常时,应两腿微微弯曲,上身向前倾斜,以应对可能受到的冲击。突然停运时,不要轻易扒门爬出,以防电梯突然开动。


    一旦被困电梯内,应保持镇静,立即用电梯内警铃、对讲话机或电话与有关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如果报警无效,可以大声呼叫或间歇性地拍打电梯门。万一起火,应使电梯在就近楼层停靠,并迅速从楼梯逃生。

 

常用肥皂水检查燃气泄漏


    在密闭的居室里使用煤炉取暖、做饭,使用燃气热水器长时间洗澡而又通风不畅时,容易发生燃气中毒事故。


    如果发生燃气泄漏,须立即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禁用电话、电器。使用瓶装液化气的用户,严禁倒置或侧放气瓶使用热水器。


    液化气罐着火时,应迅速用浸湿的毛巾、被褥、衣物扑压,并立即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平时,经常用肥皂水检查各个燃气接头、燃气管道或胶管是否漏气,出现胶管有裂纹老化,须立即进行更换。
 
家庭应急物品清单


    应急工具:手电筒、蜡烛、电池、火柴、逃生绳、、锤子、指南针、多用刀、收音机等。

    衣物:雨衣、雨鞋、毛毯、衣服、毛巾、肥皂等。

    饮用水、食品:饮用水、饼干、方便面等。

    药品:酒精、棉签、创可贴、纱布、止痛片、止泻药、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等。

 

 

知道这些常识,关键时能救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