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家人同吃一锅饭
■在岳塘街道大板房社区湘钢园南村,20多户邻居每月组织聚餐
■这个传统已经持续五六年;谁家遇上困难,他们一条心帮到底
记者
廖艳霞 通讯员刘庆文

邻里们聚在一起做饭,其乐融融。(记者 欧阳天 摄)
对于岳塘区岳塘街道大板房社区湘钢园南村的居民们来说,邻里和谐千金难买。5年多来,这个小区内20多户居民经常聚在一起煮柴火饭,他们一起吃饭、聊天、带小孩……谁家有事要帮忙,大伙一起伸援手。3月28日,我们走进了这个可爱的大家庭。
二十户居民一大桌 举杯一碰乐开怀
28日,春阳暖照,清风和煦。
一大早,湘钢园南村61岁的何菊文家就热闹起来了,邻居们正在一起商议着聚餐事宜。
和往常一样,热心的何菊文和老公谢自光去菜场买菜,张献伍外出垂钓的“战利品”也是主打菜之一,低调的张历商准备柴火,勤快精致的严淑珍以及郭平建等人负责洗菜、切菜,大厨当然还是做菜有一手的陈旭根。
说干就干,大家纷纷带着任务出发。为了等在湘钢倒班的其它邻居,他们将聚餐时间安排在傍晚。上午买好菜,中午过后就开始准备食材。大伙有的切菜,有的洗菜,有的生火,边聊边干,好不热闹。
傍晚6点30分,红烧羊肉、鳝鱼、水煮鱼、牛肉烧土豆、莴笋叶等12个菜都已经上桌。
“还有我们的特色菜,大锅柴火糯米蒸肉,肥而不腻!”谢自光说,前来聚餐的大多是湘钢退休职工,年纪较大,都喜欢吃这个饭。
等人都聚齐后,晚餐正式开始。
“来,大家一起干杯!祝强少爷生日快乐!”当天恰好是张献伍(强少爷本名)的生日,他主动请20户邻居代表一起吃饭。
大家围成一桌,站起来,高举酒杯,欢畅共饮。到晚上8点多,大家还在品酒、吃菜、拉家常。柴火饭菜的香味,浓浓的邻里情谊,在继续蔓延……
已坚持五六年 队伍不断壮大
小区1栋的刘迪顺告诉我们,这个传统已经持续五六年了。他说,2006年,谢自光开始当门卫,他人缘好,大家都喜欢和他聊天,他还不时准备一点小酒、花生米还有小花片,大家天南地北,无所不聊。2009年起,有人提议组织聚餐,得到了热烈响应。
从那时起,这家一块腊肉,那家一块腊鱼,大家都会拿出来一起吃。
“成员不断增多,队伍日益壮大!”刘迪顺介绍,刚开始只有几个人,现在都发展到20多户了,基本上每个月聚一次。为了提供方便,谢自光还特意添置了一整套餐具,自来水龙头也由室内接到了室外。
“我们主要是为了开心,大家都很合得来,从不斤斤计较。”谢自光说,他们这个院子里的邻居,家庭条件都还算可以,他们聚餐的成本不高,整个院子里的邻里关系相当好。
邻里们互帮互助 园南村一派和谐
只要谁家遇上了困难,他们一条心一定帮到底;谁家有人住院,他们就组织买水果集体慰问。由于这群邻居里的老年人居多,他们还常聚在一起带孙辈。
这不,退休老人张历商的儿子和媳妇都在深圳,他和老伴帮着带孙子。小家伙刚过来时,还不到半岁。可是,两口子身体都不太好,带人很费力。邻居们帮着他们一起带,这个抱抱,那个哄哄,如今,小家伙一晃一岁半了,非常机灵可爱。
邻居们还记得,有一天晚上12点多,一栋陈爷爷家的孙子突发高烧,正当他着急时,刚回家的刘迪顺刚好碰上这一幕,他立即下楼,跑了好几家药店、小诊所,帮忙买回了退烧药。
组织者之一的汪拥军年纪轻轻,也和老人们打成一片,还特别热心,多年来一直用自己的特长,免费帮邻居们修理摩托车、电风扇、水管等。
正是有这样一帮热情善良的邻居,湘钢园南村内总是洋溢着欢声笑语,一派和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