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跑调? 可能是耳朵的问题
■昨天是第15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爱耳护
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长时间戴耳机听歌、自己掏耳朵、煲电话
粥……这些习惯可能会“偷”走您的听力
记者 周玉婷 通讯员 段斌
3月3日,是第15个“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平时您注意爱耳保护吗?知道哪些习惯正在“偷”走您的听力吗?
3月3日,我们咨询了市一医院和市残联的专家。
这些习惯
会“偷”走您的听力
长时间戴耳机听歌、自己掏耳朵、煲电话粥……市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晏辉说,这些习惯都会“偷”走我们的听力。
“现在很多人开车或者乘车时喜欢带着耳塞听歌,由于外面噪音比较大,大家都会不自觉地把音量调得很大。”晏辉介绍,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老化。另外,年轻人还喜欢长时间戴耳塞式耳机,或者是用手机煲电话粥,这些不良习惯会使内耳听觉器官受到高分贝噪音的长期刺激,不仅会让耳朵疼,对听力损害也大。
“戴耳塞听歌,每隔一小时就要休息一会儿。”晏辉说。
俗话说,耳不挖不聋。晏辉介绍,掏耳朵这个不起眼的小习惯,就有可能影响听力,尤其是儿童。
“一些人喜欢使用不清洁的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这些习惯会损害耳道及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耳道感染、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晏辉告诉我们,在接受耳科疾病治疗的患者中,在理发店、足浴店等休闲场所挖耳时,耳朵感染上毒菌的患者比较多。
除了长时间戴耳机听歌打电话、掏耳朵会影响听力外,晏辉称,滥用药物、感冒、饮食不合理、吸烟饮酒、过度焦虑疲劳、心情不好、不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习惯,也会“偷”走我们的听力。
这些表现
说明听力正在下降
能听见声音,听不懂语言;易产生误听和误解;与家人交流的质和量都减少;对家人的依赖性更多;公共场合,辨音困难;常曲解别人的话;有意避开社交活动;常常要请别人重复说过的话;听音响、电视声音稀里糊涂;将头转向说话者或者扬声器;说话声音不准,唱歌走调。
“出现以上一种或者多种情况时,说明你的听力在下降了。”市残联工作人员解释。
这些危害
让您明白听力的重要
听力损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听觉反应迟钝,会使大脑思维缓慢;影响与家人和外界的交流;不愿与人交流,形成孤僻性格;社会活动中反应能力受限制,职业范围减少;影响中枢神经整体平衡的发展;听神经萎缩,听觉愈加迟钝;语言辨别率和表达能力极度下降;出现早期痴呆状态;对儿童来说,会延误他们的智力发展和语言发育。
学会4招
让您远离耳聋
如何保护耳朵,预防耳聋?晏辉提出了以下4点建议:
第一,市民朋友在听MP3或使用手机时,把音量控制在40-50分贝,达到清晰的可听程度即可,不可超过最大音量的60%以上(当MP3的最大音量为100分贝时)。远离蹦迪音乐、强烈摇滚打击音乐、爆竹、锣鼓等噪声环境,或选择耳罩或海绵耳塞保护听力。
第二,尽量不用或少用对耳朵有害的药物,买药的时候要注意说明书上的内容,如需使用疗程要尽量短。
第三,避免有事没事地掏耳朵、挖耳屎,美容院里的“裁耳”服务也尽量别去做,因为人耳的皮肤比较脆弱,穴位多,神经也敏感,不专业的清理行为会把耳朵挖伤,而且医院外掏耳朵的工具大多没经过消毒。
第四,预防感冒,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会引起中耳炎,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尤其要重视。
4类食物
有助听力健康
近代医学研究发现,常吃下列食物,有助于恢复和保持良好的听力。
一、富含P-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鸡蛋、莴苣、西葫芦、鲜桔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能给内耳的感觉细胞和中耳上皮细胞提供营养,增强耳细胞活力。
二、富含锌元素的食物。如鱼、瘦肉、牛羊肉、奶制品、啤酒、酵母、芝麻、核桃、花生、大豆、糙米、全麦面等。锌能促进脂肪代谢,保护耳动脉血管。
三、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红枣、核桃、芝麻、香蕉、菠萝、芥菜、黄花菜、菠菜、海带、紫菜和杂粮等。耳动脉中如果镁元素缺乏会影响耳动脉功能,导致听力损害。
四、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骨头汤、脱脂奶、钙片等。维生素D和钙,既可保护鼓室内的小骨骼,增强耳骨,避免骨质疏松一样的耳硬化症,又可净化耳动脉,提高耳功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