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绿道建设启动
市民休闲又添好去处
■护潭东路双向绿道已经建成,滨江路绿道正在建设
■根据规划,今后我市的新修道路都必须有自行车绿道配套
记者 徐美
本报讯 近来,在河东沿江风光带,一些细心的市民发现非机动车道上多出了“湘潭绿道”的字样,且划出了专门的红色区域。这就是自行车专用车道,是我市倡导绿色出行、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而推出的具体措施之一。
1月28日,在河东沿江风光带绿道施工现场,市政工程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计划在全长4公里的滨江路进行城区绿道试点建设,具体说来,是在非机动车道上铺设红色的水晶专用地坪漆,并在道路交叉口及路侧出入口位置增加自行车道地面标识,在道路交叉入口处增加路侧自行车道指示牌。
“目前在滨江路,我们已经完成了单向900多米的绿道建设,春节后将继续建完。”这位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市有一条道路的绿道建设已经全面完工,那就是河西的护潭东路。“长约两公里的护潭东路双向都已经建成了绿色通道,根据这条道路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最窄的通道约1.5米,最宽的则约2.5米。”
在我市,将进行绿道建设的道路远远不止这两条。“根据规划,今后我市的新修道路都必须有自行车绿道配套。同时,今年我市还计划对已建成的城市主干道进行改造,完善自行车绿道。”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绿道的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实地情况来开展,“像河西大多道路较窄,能划分绿道的道路相对会少一些,河东则不同,进行绿道改造的道路多一些,像建设南路、芙蓉路、河东大道、湖湘路等路段都在计划范围之内。”
>>延伸阅读
什么是绿道?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绿道与人行道有何区别?
绿道和非机动车道在一般情况下是分开的,非机动车道从城市功能来说是供日常生活,包括上班行走的一条道路。绿道是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空间,当绿道由于很多原因不能连贯时,可能借用非机动车道使绿道连接起来。绿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市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
美国最早建绿道
据了解,目前绿道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实践。美国是世界上绿道建设最早的国家,其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产。在国内,广州共建成绿道1060公里,这些绿道串联了234个景点、98个镇街、42个亚运场馆。
长沙首条绿道建在圭塘河畔
长沙市雨花区圭塘河风光绿道近日建成,长约700米,这也是长沙市首条绿道。
在规划长沙市绿道的数条原则中,“尊重自然生态、充满乡野气息”排在首位。绿道建设将尽量结合现有的滨水路径、乡村小道和道路两侧的绿带。在绿道出入口,将配置相应的公共停车场、出租车停靠点和公交站点。
每条绿道都有宽度不低于20米的绿道控制区,其中,慢行道又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骑道和综合慢行道。
绿道控制区内除最基本的绿道配套设施、必要的辅助设施外,不得进行房地产开发等其它开发建设行为,被允许建设的有流动售卖、露天茶座、户外运动用品租售点和天文气象观测点等。
长沙绿道规划分三期建设,近期为2012年至2015年,绿道主要分布在湘江两岸、浏阳河两岸、圭塘河、龙王港、梅溪湖、捞刀河、洋湖垸、金星大道等附近,共12条、221公里。中期为2016年至2018年,完成4到5条市域绿道示范段建设,同时推进社区绿道建设。远期为2018年至2020年,完善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及城市慢行系统的连通。其中,社区绿道建设以居民“5分钟可达”为目标,并接入全市绿道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