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5岁娭毑蜗居2平米危房

(2014-01-22 10:49:09)
标签:

文化

85岁娭毑蜗居2平米危房
■她的“家”位于易俗河镇老街一片几近荒废的“无人区”

■老人的个性比较独特,女儿希望母亲到敬老院安度晚年
  
记者 王超

 

85岁娭毑蜗居2平米危房

张玉林身后的地方,就是她2平米的“家”


   报讯 看着门前的涓水安静地流向远方,85岁的张玉林禁不住长叹了一声。这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委屈,更多的则是慨叹自己当下无比凄凉的晚年生活。“别人家儿孙满堂,而我却只能缩在这两平米的危房里……”


    1月21日,听说了张娭毑的遭遇后,我们第一时间赶往老人的住处,试图了解事情的真相。

 

八旬老妪“蜗居”危房


    如果没有志愿者指路,我们或许很难在易俗河镇老街这片几近荒废的“无人区”中找到张娭毑的住处。


    很难想象,一位连路都走不稳的老人,辛苦操劳一辈子后,面临的却是如此难堪的境地:残砖碎瓦下,仅有的活动空间不足两平方米。在这狭仄的空间里,张娭毑还要挤出地方来生火做饭、洗澡洗衣。


    “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两年了,哎!”目送我们入屋后,张娭毑便扶着屋外堆积如山的“废品墙”喘粗气。

    其实,张娭毑口中这间“两平米的房子”是一间废弃多年的危房。黑暗、潮湿的空间早已被老人拾来的废品塞满。一张破旧的木床,既是她的“房子”,也是她唯一的寝具。


晚景凄凉另有隐情?
 
    “娭毑,住在这里习惯吗?”面对我们这个有些突兀的问题,张玉林非但没有感觉到尴尬,反而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谢谢你们关心我,也只有你们还关心我。”张娭毑顺手将一面废旧的鼓拖到身旁,趔趔趄趄地坐了上去。

    张娭毑告诉我们,她原来是易俗河镇城塘社区的居民。30年前,她的老伴因病去世。几年后,她唯一的儿子也跟着“走”了,剩下两个女儿轮流照顾她。


    既然有女儿,为什么还会陷入眼前这般凄惨的境地呢?


    “我老了,遭人嫌。”张娭毑一语惊人。


    在我们的追问下,老人才和我们述说起一些事情。


    老人告诉我们,她目前有两个女儿。小女儿自嫁到衡山县后就很少与她联系了。如今,仍和自己有来往的是在湘潭县中路铺一茶楼打工的大女儿。


    “她每个星期都会过来看我,给我点钱,有时还会送点菜。”除了大女儿偶尔的接济外,张娭毑平时就靠捡废品和邻里的施舍度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邻居告诉我们,老人患有严重的气管炎,每个月的低保金都得用来治病。

 

望去敬老院安度晚年

 

    八旬老人沦落到“蜗居”危房,到底是因为儿女不孝,还是另有隐情呢?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我们在易俗河镇城塘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联系上了她的大女儿夏女士。


    说到母亲如今的处境,夏女士也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她告诉我们,尽管自己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但自从父亲、哥哥去世后,她就一直陪在母亲身边。


    “我娘的性格极其古怪,一般人很难与她相处。”夏女士说,张娭毑不仅性格古怪,生活习惯也令常人无法理解。


    “什么东西都往家里拖,搞得家里就是一个废品站。”几次沟通无效后,老人执意搬出了女儿家。


    夏女士告诉我们,她已经在尽最大努力,为母亲提供稍微好点的晚年生活。现在,母亲执意要一个人独居,她只能遵从她本人的意愿。休息时,就提点新鲜的蔬果过来看望母亲,为她尽点孝。


    夏女士的这些话,我们随后也从张娭毑口中得到了证实。


    夏女士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请母亲所在社区帮忙,一起想办法将母亲送到附近的敬老院,让母亲的晚年有个照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