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湘潭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万元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66%。其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转型升级等约束性指标,都要坚决完成。
记者 谷桔
“三个关系”和“四个关键环节”
以加快新型城镇化为途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对推动湘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不可少。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城镇功能,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湘潭特色的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共融的新路子。
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其一,建设与规划的关系。规划是建设的前提,规划得好,城市才能有格调、有特色、有品味。要科学规划中心城区和县城、小城镇、农村的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做到由点到面、联片开发、整体推进,在规划建设当中,尤其要注重传承历史,保留特色,体现文化,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推倒重来,不搞千篇一律。
其二,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管理是建设的延伸,只有管得好,城镇才会有生机、有活力、有秩序。要围绕市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治标与治本、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围绕小城镇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城区的标准来完善小城镇管理制度,使小城镇的建设和管理同步推进。
其三,建设与生态的关系。生态是建设的升华,只有将湘潭特有的文化元素、自然风光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城市才会有美感、有灵魂、有魅力。要加大昭山等区域的生态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抓好竹埠港“退二进三”、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锰矿地质环境治理等重点工程。
另外还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首先,中心城市要围绕功能完善,大力推进“五改三化”,重点抓好城中村、棚户区、主次干道、桥头堡、出入城口等改造提质,消除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抓住三网融合、4G网络试点的重大契机,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其次,县城要围绕扩容提质,拓展发展空间,完善配套功能,提升管理水平,把县城建设成为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区域次中心。再次,小城镇要围绕优势特色,加快产业发展。今年要迅速启动3个市级特色小城镇建设,力争尽早推动10个左右重点建设镇建设。最后,广大农村要围绕生态宜居,深化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抓好新农村重点示范片和帮扶村建设,努力打造地净、水清、村庄美的美丽新农村。
农业关键词:630亿元
展望2014年,抓发展既要务实,又要注重突破传统。为此,在农业方面要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其一是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根据《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湘潭五个县市区除城市外都属于“长株潭都市农业圈”,要发展融生产生活生态、种养加、农工贸于一体的都市农业。所以,除原来所说的生态休闲观光、花卉苗木蔬菜等农业之外,湘潭的粮猪生产都纳入都市农业范畴。都市农业的涵义就是立足于城市群发展,以都市化为目标,不论粮猪还是其它,关键在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效益,价值由低端转向中高端。因此,一定要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标准,突出粮猪等主宗农产品稳定供给、提质提效,来大力发展湘潭都市农业。
其二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力争农村耕地流转70万亩,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000家和200家,农业产业化总产值突破630亿元。
其三是确保粮食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进连片标准良田建设,实施粮食安全和产业提升工程,发展优质稻,打造5个10万亩以上的优质稻高产示范片,确保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180万亩以上。
此外,按照全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划分,我市属于长株潭板块,位居全省发展的“第一方阵”,必须在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虽然我市城市发展水平较高,但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仍然是全市全面小康建设的“短板”。根据“木桶原理”,全面小康能否实现,关键是取决于能否“补齐短板”。因此,对于“短板”,我们必须明确比往年更高的目标,拿出更实的举措,争取“跳起来摘到桃子”,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工业关键词:54%
这里说的54%,指的是我市工业增加值约占GDP的比重,把这54%做好,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2014年必须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做好结构调整的大文章。
在大力完善产业链方面,将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项目,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打通和拉长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等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
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我市现已布局的新兴产业,既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也要在做大规模上着力,让新兴产业真正新起来、强起来。如:先进装备产业要重点发展高端轨道交通装备等;新能源产业要重点发展风力发电装备等;电子信息产业要加强战略招商,把真正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产业引进来。
企业强大、实力雄厚,更有利于转型升级,因此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要推动湘钢等国有大企业产品结构优化,提升综合经济效益;要推动湘电、江麓等军工企业裂变升级,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要推动泰富重工等优势企业向百亿产值进军,加快培育一批产值过10亿元、50亿元的优质企业,同时引导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协作、加快发展。
继续改善民生
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在这种背景下,尤其要切实关注民生,努力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通过深入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重点抓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城镇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收入水平。鼓励劳动者通过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增加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探索农村房屋、宅基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转化为财产性收入的新途径,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完善公共服务,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创新社会治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健全以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为基本内容的公共安全体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