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600年的石鼓油纸伞
华丽转身成“工艺伞”,畅销中外
■湘潭县石鼓镇现有14家成品伞厂,40多家配件厂
■年产伞500万把,占全国工艺伞三分之一市场份额
记者 赵明

工人正在制作旅游工艺伞

旅游工艺伞秉承了油纸伞的传统,做工精良,兼具美观和实用价值
本报讯近几年,伴随旅游业的兴起以及各地游客对传统工艺的青睐,湘潭县石鼓镇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将传统油纸伞升级打造成制作精良的旅游工艺伞,传承600多年的石鼓油纸伞正演绎着一场华丽的蜕变……
“传统油纸伞”升级成“旅游工艺伞”
12月31日,我们来到石鼓镇竹缘工艺伞厂参观。“早几天,接了一个3000把的国外订单,做手脚不赢。”竹缘工艺伞厂老板的赵文涛说着话,手里的活却没停,他说现在家家户户都忙着赶订单,旅游工艺伞成了抢手货。
竹缘工艺伞厂是全县闻名的工艺伞作坊,也是全省生产工艺伞品种最多的企业,它的发展历程算得上石鼓油纸伞的缩影。
正值岁末,老板赵文涛正忙着清点一批出口的旅游工艺伞。
“我手里这种伞,销路根本不用操心,国内国外都能看到它。”赵文涛说。
“油纸伞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工艺,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没了。”谈及早些年油纸伞的没落,赵文涛不愿多说,只记得当年厂子差点经营不下去,他家算得上大厂,一些小厂作坊的生存空间可想而知。“年轻人总说要创新,老工艺同样需要创新。”旅游工艺伞便是从油纸伞创新升级而来。
据工匠介绍,传统的油纸伞制作工艺多达80道,现在工艺伞的制作工序简化了,伞面也换成了布料,不需繁琐的上油程序,更利于长途运输,“减少了运输折损。”工艺伞的伞骨换成了塑料材质,减轻了重量,兼具了美观和实用价值,“油纸伞最核心的就是伞面上的图案花纹,这一点我们没有改变。”
石鼓工艺伞成特色旅游名片
据了解,目前最为畅销的工艺伞没有放弃传统手工制作的精髓,大部分由手工打造,分旅游、工艺、装饰三大系列,共有10多个花面共计500多个品种。
伞画题材多为中国画,为更好地迎合大众市场,传承中华文化,逐渐增加了剪纸画、工笔画等元素。“如果不把画画上去,它就是一把普通的伞,我现在把画画上去了,他就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品。”旅游工艺伞画师周师傅介绍说。
据了解,石鼓镇专门培养了一批生产制作人才,让旅游伞这门技术流传下去。目前,石鼓镇及周边共有制伞企业和手工作坊40余家,从事油纸伞、工艺伞的人员达2000人,伞制品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000余万元。
今年,石鼓工艺伞厂生产的旅游工艺伞在2013年中国湖南(第四届)旅游产业博览会和广交会亮相,作为湖南特色旅游名片向客户推广。
占全国工艺伞三分之一市场份额
近几年,石鼓镇提高了油纸伞的市场定位,将销售目标对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中城市、风景名胜旅游区。目前,产品远销到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北京、杭州、桂林等国内著名旅游城市也是供不应求。
现在,石鼓镇共有14家成品伞厂,40多家配件厂,形成了完整的制伞产业链,年产伞500万把,占全国工艺伞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石鼓镇宣委张银华表示,镇上设想把旅游伞的生产资源整合,并在镇区设立旅游产品展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