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请看大三学生的备考故事
■国家司法考试成绩公布,湖南科大的谢新朋以427分居湘潭榜首
■如果你也要参加“司考”,不妨学学他的经验
记者 李兆 通讯员 徐雪亮 李海燕
全国司法考试作为国家统一组织的特定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因其难度高、通过率低,曾被称为“中国第一考”。近日,国家司法考试成绩和及格线公布,湖南科技大学2010级法学一班本科在读生谢新朋以427分居湘潭榜首。(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全国合格分数线为360分)
一名本科生何以在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众多在职法律工作者参加的司法考试大军中力压群雄拔得头筹?12月18日,谢新朋和我们聊起了他的备考故事。
“沉下心来,量变必定会质变”
从大一到大三,他的成绩基本保持在专业前十。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但他自己则认为是“伪学霸”。
“我不比别人读书用的时间多,不比别人成绩突出多少,只是上课认真听,考前认真备考而已。”谢新朋笑着说。
“现在回忆起来,整个大一就处于一种特别浮躁的状态。”谢新朋说,之前觉得司考考前认真学一下就能过,自我膨胀得不知天高地厚。
可真正面对《法理学》、《宪法》、《经济法》、《刑法》、《民法》……十多本书、150余个法律文件、上万条法条时,谢新朋和其他人一样,迷茫无措找不到突破口。
后来偶然参加学院辩论队,谢新朋目睹学长们引经据典的才学、口若悬河的辩论功力,他更感到自己无知。大二时,他开始调整心态,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专注成了他的最大法宝:“不管干什么,心都要沉下来,只要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沉下心来,量变必定会形成质变。”
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授课老师都会结合司法考试中的案例讲析知识点。一开始出于好奇趣味,他把老师讲的案例摘抄在笔记本上,偶尔翻看。长期的积累让他发现,老师讲解的案例就像“故事会”,读起来有滋有味。
实践出真知
对于法学情有独钟的谢新朋,虽然很喜欢课堂上的专业学习,但更愿意将所学知识投入到实践。入学以来,他一直参加学院辩论队的比赛。
不断练习资料取舍、论点分析、语言组织、逻辑应变……实践中他学会了怎样将专业知识融会应用。
“2012年11月18日,我和同学参加了在湘潭大学举办的湖南省首届模拟法庭大赛,这是一次特殊的‘辩论’,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回顾起自己首次以律师身份为原告或被告辩护,谢新朋仍激动不已。
除了在校内的一些专业实践,大二暑期,谢新朋主动申请到雨湖区法院实习。他从整理卷宗、判决内容开始,慢慢学着制作庭审记录、调解记录、审理报告。
这些实践,让他在司法考试中多了一份幸运。“考试卷四的最后一个题,是关于一个起诉书的写作,由于实践学习中接触过,所以写起来就相对容易。”
梦想成为老师
“4月份之前,重点复习专业书。之后,考研复习比重加大至60%,重点是英语。6月份,司考和考研,时间平均分,精力对半分。8月份,全力备战突击司考。”之前没有学习计划的谢新朋,从备战司考开始,慢慢制定了学习计划。
之后,谢新朋将整个备考内容由重至轻进行了划分。需要理解好长期积累的知识点,他提前复习。需要“死记硬背”的,他留在突击阶段进行。
在学院的司法考试和考研经验交流会上,谢新朋收集了很多音频讲义并试听。他说:“司法考试最重要的就是资源,找到属于自己的老师学习起来会更有效。”
为了排解复习压力,他效仿听过无数次却没有体验过的“运动释放法”。酷热的天气,在田径场狂奔几圈后大汗淋漓,休息时还和一个陌生的同学聊起自己的学习困难。“可能是心理作用,也可能是这个释压方法确实管用。”之后谢新朋的状态越来越好。
谢新朋说,司法考试成功或许是对他大学几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检验;但他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学术上继续深造。“希望考研、考博,然后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既能传道解惑,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喜欢的法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