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12月1日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仍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根据目前的防艾形势来看,艾滋病的感染人群朝着“艾滋学生”、“艾滋老人”的趋势发展。那么,这两大人群是否熟知“艾滋病”这一概念?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置身高危人群?又是否筑起了坚固的防范意识?
艾滋老人和学生逐年增多
大多谈艾色变
■记者 李政葳 李兆
文艳芬
大学生
【现状】
据原卫生部、世卫组织联合发布的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报告,2006年至2011年9月,每年新检测发现的HIV感染者、患者中,职业报告为“学生”的,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0.96%升至2011年的1.64%。这也说明了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学生,受HIV感染的威胁越来越大。对于“艾滋病”、“世界艾滋病日”等一系列概念,我市大学生持什么态度?又深入了解多少?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近九成大学生回应“不晓得”
12月1日上午,我们来到湘潭各大高校,选取了50名大学生(男女各25人)做随机采访。
“世界艾滋病日是哪天?”其中32人回答“不知道”、“没关注过”;有11人谈“艾”色变,拒绝回答;只有7人说出了时间。“本来我也不知道,最近网上有很多‘艾滋病’报道,也是偶然间记住了这个时间。”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一大二女生说。
●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不深
针对“艾滋病”这个话题,参与调查的大学生都表示或多或少了解过,了解途径多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
“传播艾滋病毒有哪些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能否从外表看出来?”“艾滋病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吗?”问及这些,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则多数不了解。“周围人没人患这种病,所以我也没深入了解过。好像读初中时课堂上讲过。”一名参与调查的男生说。
“我们怎么会成了高危人群?”多数大学生对卫生部门发布的信息,纷纷表示诧异,因为他们认为,感染艾滋病病毒和一个人的道德有关,“谁也不想被别人用异样眼光审视。”
【态度】
据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20–24岁年龄组中,学生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20.3%升至2011年的49.0%。可见,“学生艾滋”对于大学象牙塔的侵蚀越来越严重。有研究发现,不安全性行为成了主因。对于“性伴侣”“避孕方式”等词汇,我市大学生中曾有过性经历的人群,持有怎么样态度?
●“相信自己的性伴侣很健康!”
在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对于性伴侣的数量,多数学生回答在3个以内,并表示几乎没和陌生人发生过关系。“只和现在的同居男友发生过性关系。”河西某高校大三学生崔佳(化名)说。
婚前的性行为是否会感染艾滋病?多数发生过性关系的大学生认为,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他们各自和性伴侣之间都是一步步深入交往,有个深入认识的过程,彼此间有一定的感情基础。
建设路口附近一高校学生小丽和男友已同居两年多了。她表示,虽然他们没定期体检,但两人都没和第三人发生过性关系,对彼此都很信任。“只要我们不和陌生人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生活上也注意卫生,应该就不会感染艾滋病。”小丽说。
●性行为时,避孕是必须的!
针对“避孕”这个问题,几乎所有参与采访的学生都表示“必须避孕”。
“读书期间女朋友怀孕了,别人会怎么看?一定感觉很尴尬。”湖南工程学院北校区一男生坦言,学生的经济基础还不独立,心理方面也很不成熟,学校规章制度也比较严格。“即使发生性关系,也要‘力避怀孕’。一旦怀孕,可能对双方伤害会很大。”
●安全套?还是避孕药?
如何避孕?多数有过性经历的大学生认为,女性服避孕药物和男性戴安全套是主要方式。
“安全套应该会保险些,万一药物不管用怎么办?”“药品虽基本上标明了对身体无害,但还是不放心。”“带安全套应该会卫生一些。”多数大学生匿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而随后,我们走访了各高校里面的超市、药店发现,多数都设有成人用品专柜,销售避孕药品和安全套。
【建议】
大学生对艾滋病认识并不充分,对“学生艾滋”的趋势也有些肯相信。在大社会背景下,如何让大学生对“艾滋病”加强重视?
相关专家表示,大学生群体处于性活跃期,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缺乏。谈“艾”色变的态度,也很明显能看出他们对“艾滋病”以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并不了解,这就很可能会忽视他们自身已成高危人群的现实。
“加强校园宣传,变得十分重要。”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赵树海说。
最近几天,在湘潭大学校园内,我们发现校园主干道两旁都悬挂了“红丝带”和艾滋病宣传卡。“每年‘世界艾滋病日’这几天,学校都会组织这方面的宣传活动。”校方回应。
老人
除“艾滋学生”外,“艾滋老人”也是一逐年增加的人群。
据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0年,60岁以上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比例由2.2%上升为8.9%;60岁以上男性艾滋病人,竟由5.4%上升为11%……
●老年人对艾滋病所知甚少
“虽放眼全国有‘艾滋老人’趋势,但在湘潭地区并不特别明显。”赵树海说,“即便如此,老年人‘防艾’仍是我市的关注点。”
我们随机走访了20位老年人(其中,岳塘区10人,雨湖区10人),年龄在60岁到70岁间不等。其中了解艾滋病的人只有3人,但他们表示,自己只是听说,对于艾滋病的并发症、传播途径等,都不知晓。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读书不多,所以对这个东西了解也不多。”住在岳塘区菊花塘公园附近67岁的王师傅说,“平时最多通过书报、电视了解一些。”
●老年人对性需求增加
老年人年老体弱,是否已经没有了性需求?对此,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随着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寿命也相对延长,老年人的性活跃年龄也会延长。
“老年人性行为其实也和地域有关系。”赵树海说,比如思想封闭,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一些老年人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能外出“偷腥”,形成不良后果。
●老年人“防艾”莫松懈
我们了解到,每年卫生部门都会编印有关艾滋病的宣传册,并下发到各个街道社区。在雨湖路街道办事处一楼大厅里,我们发现摆放着很多类似的宣传画册。“有宣传活动时我们会组织重点发放;平时放在办公室,居民们谁有兴趣都可随时领走。”
“帮助老年人树立防患意识确实十分重要。”针对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情况,赵树海认为,“老年人身心健康直接关系着大家庭的和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