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蹚过战火纷飞的岁月——刘寿松:独腿撑起诗意人生

(2013-11-29 10:45:16)
标签:

文化

蹚过战火纷飞的岁月

 

刘寿松:独腿撑起诗意人生

 

记者 易书宝 通讯员 何格

 

    犁田扮禾、锄园种菜、做家务、挑重担……在农村,这些对于一个双腿健全的劳动力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刘寿松却只有一条腿,连走路都得拄着拐杖。不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却同其他正常劳动力一样:水田里,山坡上,他和生产队其他社员一起出工,干一样的活。回想起过去的岁月,今年已是92岁的老人给自己作点评说:“生活有磨砺是正常的。但总的来说,我的生活中不只有艰辛,其间点点滴滴,还透着收获的喜悦、家庭的温暖以及闲情逸致的放松。虽然沧桑味稍稍浓了一点,却也充满了诗意。”

 

国难当头,书生也当尽责

 

    刘寿松的家在湘潭县中路铺镇中云村箭楼组。在当地,刘寿松的家境并不困难。因此,1921年出生的刘寿松在童年、少年时期一直过着比较优渥的生活,这让自小好学的刘寿松能一门心思去读书,并顺利地从湘潭一中(现湘潭市一中)毕业。


    1939年夏天,抗战已进入第二个年头,此时,侵华日军的铁蹄已经踏入湖湘的北大门——岳阳。国破家何在?刚刚中学毕业的刘寿松当然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于是,准备继续进大学深造的他毅然投笔从戎,由习文转而学武,于当年9月考入位于湖南零陵(永州市境内)的陆军工兵学校代培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17期),在第29总队工科第一大队四连学习工兵技术。


    “我在军校整整学习了两年,筑城、操舟、架桥、爆破、坑道……”刘寿松说,在军校学习的这两年里,凡是与工兵专业有关的知识他都系统的学习了,不仅是理论上的,更多的是技能实践。他学得很刻苦,各项科目的成绩也都很优秀。因此,在1941年7月毕业后,他被作为优秀人才留在了学校,“先是在军士队、学生队里担任少尉、中尉排长,接着又升任校本部技术科上尉、技术员,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工兵技术。”


    1944年,长衡会战、桂柳会战的失利,使长沙、衡阳、桂林、柳州等城市先后落入敌手,刘寿松所在的陆军工兵学校也无法再在零陵立足,只得辗转西迁。“这是一段艰辛的旅程,餐风宿露,给养严重不足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要保障五六百名学生的安全。越往西,道路就越崎岖,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和土匪的袭扰,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绕开大道,晓伏夜行,选择一些偏僻的山间羊肠小路艰难前行。但路途再艰难,我们也没有停止教学。”就这样走走停停,4个月后,随校一同转移的刘寿松才在重庆的红草坊安下了身。

 

罹患恶疾,他收获了爱情

 

    “抗战期间,我虽然没有亲身上阵杀敌,但我把对侵略者的恨都化为了教学的力量。我拜托我的学生们说,不能上阵杀敌是我的遗憾,希望大家能帮我多杀几个鬼子!”


    侵华日军投降后,随着国民政府的逐步东迁,刘寿松所在的陆军工兵学校也于1946年初搬回了抗战前在安徽的旧址。然而就在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他的身上。这年6月,已考入国防部举办的校官班学习的刘寿松,在一场篮球比赛中突然感觉右膝部位钻心的疼痛,在上海陆军总医院,医生确诊他患上了骨癌。而要彻底治愈,则必须尽快进行高位截肢!


    医院的这纸诊断,对刘寿松和他的家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里的一个霹雳。“骨癌的确诊让我感到非常震惊,有一段时间,我的情绪低落到甚至让我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当然,情感上最受打击的还是我的父母和恋人。”因为在此之前,刘寿松正与家乡的一位小学教师鸿雁传情。


    在上海陆军总医院,接到电报后赶来的父母和热恋中的女友一直在安慰着刘寿松。“当时女友对我说,‘只要你留得性命在,我会一辈子都陪伴在你的身边’。女友的这句话感动了我,让我产生了活下去的信心!”于是,在1946年9月,医院给刘寿松实施了高位截肢(右腿)手术。手术很成功,再加上女友在康复期间的悉心照料,几个月后,刘寿松就可以下地练习走路了。


    “她一诺定终身,在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即使生活再艰难,她也始终是我最可靠的拐杖!”刘寿松说。

 

回乡种地,他独腿撑起诗意人生

 

    高位截肢后,留给刘寿松的有两个选择:一是脱离军籍,与挚爱他的妻子回湘潭老家;二是留在上海,靠政府的微薄津贴和朋友们的帮衬过活。


    “我选择了后者,当时抗战烽火刚熄,解放战争硝烟又起,经历了长期战乱的广大农村已变得十分萧条,农民的生活可谓相当艰难。虽说上海也难免受战争影响,但毕竟是大城市,能够谋生的门路要多得多。”而在上海期间,刘寿松也确实得到了老同学、老朋友们的帮助,“他们不但将集资创办的一家小型房产公司交由我全权打理,还充分利用各自在军警各方的关系为我的生意保驾护航,因此,尽管市场上物价飞涨,我的生活却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这种生活状况一直维持到了1949年上海解放。”


    这年年底,刘寿松携带妻儿回到了湘潭县中路铺的老家,原因是家乡已经开始分田分地。在中路铺老家,刘寿松面临着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右腿高位截肢的他如何参加农业劳动?刘寿松说,回乡之初,政府和乡亲们对我很照顾,“他们让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轻松杂活,比如去给村组记帐、在村组办识字补习班,后来又把我调到中学去教书。”


    上世纪六十年代,不再担任教师的刘寿松回家干起了农活。乡亲们给他安排农活也尽量安排一些旱地里(如棉花地、花生地、红薯地)的工作,评工分时也不亏待他。“乡亲们的照顾让我很感动也很不安,我不能因为自己是一个高位截肢的残疾人,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乡亲们的照顾,我应该学会自食其力。”


    在采访中,年过九旬的刘寿松告诉我们,早些年,插田扮禾、锄园种菜,做家务,他都是一把好手,即使现在,他家的自留地还没有荒废,人们常常能见到刘寿松拄着拐杖在园中忙碌的身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