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献一次血小板
25岁协警把献血救人当使命
不到19岁他就开始献血,至今已献血25次,合计献血量达到了8100毫升
■记者 刘立姣 通讯员 张珊红
本报讯
今年25岁的陈胜是一名交通协警。别看他年龄不大,可他不到19岁就开始献血,至今已经献血25次,其中包括9次全血,16次单采血小板,合计献血量达到了8100毫升。
作为一名交通协警,陈胜的工作主要是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劝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但自从他和无偿献血结缘,献血也成了他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他把献血救人当成一种使命来完成。
一腔助人热血,让他勇敢伸出手臂
陈胜第一次献血是2007年的五四青年节,当时他刚从技校毕业。当天,他路过雨湖区政府岗亭旁边的一台献血车时,发现车身上拉着醒目的宣传横幅,旁边一块黑板上还有一则血库告急信息,大概意思是血液紧张,急需各种血型的血液。
“当时路过那里,就觉得自己应该去尽一份力。”陈胜说,尽管没有亲身尝试过,而且有点担忧献血安全,但他想到有人等着血液救命,还是鼓起勇气走上了献血车。
献完血之后,他坐了一会,发现没有什么异常感觉,加上对献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放心了不少。
“之后的半年里,身体也一直很好,也就打消了疑虑。”陈胜说,此后4年,他坚持定期捐献全血,到2012年1月2日,已经献血2900毫升。
每月献一次机采血小板,从不耽误
不过,相隔半年才能献一次血,这让陈胜有些不满足。一次与采血护士的交流中,,他得知外伤、产妇大出血、白血病等急救患者真正需要的是成分血,机采血小板的需求量最大,一袋机采血小板可以使止血困难而濒临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而且,机采成分血对身体的影响更小,恢复得更快,一个月就能献一次,这让他很高兴。
2012年7月2日第一次捐献机采血小板后,他就成了成分血应急救援的铁杆粉丝,一旦有病人需要B型血小板,他每个月都来捐献,从不耽误。
今年1月3日,接到血站通知有人需要B型血做手术的电话后,他担心坐不上车会延误病人手术,第二天早上七点,他就从板塘铺搭乘的士赶去血站。虽然的士费比平时贵了不少,但他觉得能早一点缓解病人的痛苦,很值。
这个月他的手机系统升级,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全部丢失了。11月16日,离上次献血刚过一个月,见血站还没来电话,正轮休的他赶紧骑摩托车去血站和医生取得联系,以便预约下一次献血。
“只要病人有需要,我义不容辞”
“看我这样热衷献血,爸爸有些担心,但也知道劝不住我,只好半开玩笑地要我把保险买足了。不过献了这么多次了,我感觉对身体没有任何损害,其实献血是一种心理养生,对健康有益。”陈胜说,他身体一直不错,很少感冒。
每次市中心血站与他预约献血救援,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他都会按时赶到,这一年半时间里他已捐献机采血小板31个治疗量。
“只要有人需要,我就会继续献。”陈胜说,虽然不知道谁用了自己的血,但自从参加机采后,感觉和用血者的距离更近了,觉得去帮助他们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