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改革
阔步前行
■记者 郑镱慧子

每天往返于岳塘区与雨湖区之间的公交车,走一大桥的占多数,车
辆一旦排队通行,直接影响了路面的通行能力。(记者 张哲 摄)
公交车况差、老人频频遭拒载、冷门线路没人跑、公交车辆层层转包……我市种种公交乱象,引发不少市民直指体制祸源。
10月18日,市人民政府在市内各大媒体上发布了《关于改革市城区公交运营体制的通告》,明确提出我市将通过改革公交运营体制的方式,确保公交优先发展,提供公交服务质量,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公交行业改革很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现在,我市公交行业改革已是“正在进行时”,国有主导实现城市公交的公益性质成为既定目标,公交体制改革、建立全新的公交格局已经成为了我市上下合力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我市公交乱象中求生存
一提公交车,市民的抱怨根本不用酝酿,很多人一口气就能说出很多:拒载现象时有发生、公交车以包代管、不按路线行驶、到站不停、报站不清或不报站、不准点、抢道等。此外,我市公交还存在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市民乘车不便,司机流失严重,公交管理难度大,发展迟缓,线路调整和增加困难,公交公司亏损严重等问题。
“因为公共交通行业带有明显的社会公益属性,在市政府的要求下,一直实行低票价策略,但低票价却带来了低服务。”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正是因为多家经营、管理混乱的情况,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分析,我市公交车经营模式多样,为了盈利,行车不能保证正点运营,多家公司之间的无序竞争、争抢客源等现象频频出现,给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其次是无法调整线路,因为所属公司不同,各公司为了争热门线路想尽办法,一旦给某一路车调整线路,其他车辆肯定不愿意。
第三是无法设定新线路。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很多新修的街道都没有通公交车。走新线路的公交车肯定要经过市区,一旦和其他公交车线路重叠,那些线路的公交车就会以停运上访来威胁。因此,公交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也远远不能满足乘客的乘车需求,造成乘客乘坐公交车难。
另外,随着物价上涨,司机的工资、汽车维修、油气等费用大大上涨,而公交车票价一直是1元,公交车营运亏损严重,车主为了减少亏损,就减少车次,或者缩短线路以节省资源,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
重拳整顿乱象维护市场运行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广大市民的企盼,作为公交主管部门的市交通运输局也在管理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今年,我市成立了市城市客运管理局,增加了部门人手,专门负责管理城市客运行业。与此同时,市交通运输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到省内多个市州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建立健全我市城市客运行业的投诉处理机制和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并加大了对行业的现场执法工作。
今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为顺应民意,决定下大力气整治我市城市客运市场,组织部署了城区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城市公交车的正常检查稽查外,重点在夜间和休息日组织执法人员对存在违规营运行为的城市客运车辆进行专项稽查,并联合交警部门对各主要路段的公交港湾停靠秩序进行整治规范,对公交车乱停乱靠、闯红灯等行为进行处罚教育。
“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我们还推出了文明示范公交线路,通过树立标杆的方式,促进公交行业优质服务。”市城市客运管理局局长向前介绍,按照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两个国有公交企业通过推进节能减排,进行文明创建,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提升城市客运行业的整体形象,在今年完成了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196台;市公汽公司在1路和10路公交线提倡优质服务,湘运公交公司在115路公交线创建“文明公交示范线”,各公司以优秀车队为标杆,力争改变公交服务形象。
经统计,经过近半年的专项整治,我市市长热线对于公交行业的投诉数量由原来的40余个/月,降低至现在的10余个/月,投诉率降低了75%;而市客管局投诉电话关于公交的投诉率也直线下降至个位数。
公交回归公益性已成定局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我市公交十几年来存在的纷繁复杂的弊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仍不能有效实现公交的公益性,改革公交体制的呼声逐渐增大。今年开始,不论是在全市工作部署会议上,还是在两会期间,市政府开始放出“公交行业改革”的风声。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荣介绍,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迫切,以承包、挂靠为主的经营模式,以经济效益为第一追求的经营目标,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
“此外,到明年下半年,我市将有150台车达到报废期限,民营公交企业也面临着如果不实施整合,就急需更新车辆,重新投入运营的关键时刻。”陈荣说,要改变我市公交行业的现状,实现我市公交的公益性,目前是最好的时间窗口和机遇。
10月份,市政府对外发布了《关于改革市城区公交运营体制的通告》,公交体制改革已成大势,那么,怎么改,往什么方向改?
实际上,对这一问题,周围的几个城市已经给我市提供了最好的例子。近几年,省内多个城市已经开始掀起公交体制改革的浪潮。比如,刚刚将8家公交企业整合为3家的长沙;通过政府出资收购,将城市公交的经营主体整合为一家国有企业独家经营的株洲;还有明确提出“一城一交、公车公营”的常德;他们都成为了我市公交体制改革的借鉴。
“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符合湘潭的改革方案。”陈荣表示,目前我市公交体制改革的方案已经上报市政府,按照“政府主导、规模经营、适度竞争、优质服务”的原则,确定在12月31日前,将现有的8家公交企业整合为1-2家城市公交企业的基本目标,实现公交的公益性。
目前,我市公交行业改革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到明年,我市的公交行业将呈现一种全新的格局。”陈荣的话语中,透露出交通运输部门改革的决心:“政府十分重视,各部门也迅速开展了工作,因为这是涉及公众利益的惠民大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