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式消费“馅饼”背后有陷阱
■近段时间,共有13名消费者向12315
投诉某健身会所预售会员卡后关门停业
■市工商局提醒,购买各类会员卡时,应注意5大事项
记者 武慧 通讯员 阳韬
本报讯
近段时间以来,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某健身会所预售会员卡后关门停业的事情。11月11日,市工商局发布消费警示:请消费者警惕预付式消费背后的陷阱。
今年1-10月73起预付式消费申诉
今年4月,市民罗女士在河东大道上看见一个健身会所,上面宣传办理年卡只要520元。
随后,罗女士的朋友也在这里办理了年卡,他们先后去消费了几次。罗女士办了这张卡后,就没到健身会所去消费一次,大概三四个月后,她就听说店子转让了,再到9月,她得知店子直接关门停业了。接下来,他们找服务员、找老板交涉年卡事宜,退款或者转会所都没有结果,“卡还没消费,店没了,我们现在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9月中旬,她和朋友一起向工商部门反映了这个会所以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等方式预售会员卡,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工商部门统计,总共有13名消费者投诉了这个会所,今年1月至10月,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共接到关于预付式消费的申诉73件。
消费者:预付卡存6类问题
预付式消费是指消费者向商家先行支付一定费用,购买档次不同的会员卡,便可在以后的消费中按照约定享受不同的折扣优惠或免费服务。预付式消费纠纷主要发生在健身场所、美容美发、足浴、干洗、洗车、游泳等服务行业。
经过对预付式消费申诉的分析,消费者主要反映6个方面的问题:虚假宣传,服务承诺不兑现,服务标准随意打折;办卡容易退费难;商家易主,双方权责关系不明确,消费者有卡不能消费,或只能加价消费;有些经营者纯粹以发卡为名行圈钱之实,实施诈骗;预付金额、消费情况、剩余金额等资料信息不清晰;霸王条款多,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害,如很多会员卡不记名、不挂失,大多采用格式条款的形式,有“消费卡到期服务终止,卡内余额不退”、“会员卡遗失不补”、“会员卡只针对消费者本人使用,不得转让”等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知情权,商家以此减轻或逃避其应承担的责任;最后一个是消费者权益受损时,举证比较困难。
工商:谨防预付式消费风险
工商执法人员分析,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式消费卡时,商家通常不提供规范的合同文本或签订的协议内容过于简单,有的根本不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双方各执一词,难以通过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应谨防预付式消费的风险,购买各类会员卡时,应当注意5大事项。
办卡前应了解商家经营资质、信誉和经营状况,审慎选择,尽量选择信誉度高、规模较大、经营稳定的商家。消费时要理性,避免一次投入过高,在商家优惠折扣和预付款总额之间权衡风险,尽量选择服务周期短、预付金额少的预付式消费商品或服务。
消费前最好与经营者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应明确预付式消费卡的名称、种类、功能、使用范围,退款、挂失等方式、收费项目和标准、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特别要注意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的规定。
办理预付卡后要及时消费,避免因使用时间过长,遭遇商家因经营不善倒闭、逃逸等不确定风险,使用过程中,对一些金额大的消费卡做好备份,即每次消费完毕后让商家签字确认,以防卡内余额流失。同时,还要注意保留合同、协议、发票等相关证据,发生问题及时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投诉,向工商部门等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