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给书市打了一针“兴奋剂”
■长假期间,热闹的场景几乎在莲城书市的每家书店都能见到
■而假期后第一天的书市,多数老板都为第一笔生意发愁
记者 赵明 实习生 傅娟
国庆黄金周,各大商家借机赚得盆满钵满,记者走访湘潭书市发现,黄金周期间顾客云集。然而,10月8日假期刚结束,书市立马降温,顾客寥寥无几。冰火两重天急转的背后,业内人士担心纸质书籍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黄金周前后反差大
10月3、4日两天,记者连续走访了莲城书市,热闹的场景几乎在每家店铺都能见到。
“平时没时间逛书市,今天带他来看看,买些课外读物,再看看有什么名著适合他这个年龄阶段阅读。”市民曹女士的儿子刚上小学四年级,常规假期都被各类兴趣班挤占,难得长假休息,她便带儿子来买书。
据初略观察,多数书店摆在显眼位置的还是教辅书籍,偶有市面畅销小说、传记等书籍摆在推荐架上。书店老板介绍,国庆期间,近八成销量都来源于教辅书籍,“市场需求大,自然销量大。”而曾经“不愁卖”的名著和名家作品,则被摆在最不显眼的位置。
“生意确实比平时好很多,不过这种现象不长久。”多家店铺老板说,红火的生意能让他们为之一振,但从长远观察,生意的萧条还是让他们着急。
10月8日,当记者再次走访莲城书市时,发现过道冷冷清清,偶有几位中老年顾客挑选书籍。
“今天估计开不得张了。”和之前的人声鼎沸相比,假期后第一天的书市,多数老板为第一笔生意发愁。
阅读习惯改变,卖书就是“买输”?
“莫看国庆火了几天,其实背后还是冰冷的。”董明做书籍生意已经10多年,这几年萧条的生意让他数度萌生退意。他说,国庆销量的井喷,只是外行人看的热闹,“不说远了,就和5年前的国庆相比,如今的销量可谓惨不忍睹。”
5年前,书市店铺在长假期间的销量多则上万元,最不济也能有数千元的毛利,可如今一天能卖出上千元,已是商家“最大”的希望了。
今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阅读终端的兴起,以及微博、微信等媒体传播功能的“海涵性”,市民阅读纸质书籍文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董明说,由于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廉,纸质书籍失去了最宝贵的市场,“手机一点,天下事尽知晓,有什么不懂都可以百度。真到书籍里寻找真理的人,太少了。”
莲城书市曾红极一时,搬迁后店铺数量没有明显减少,但越来越多的店铺开始转行,“现在卖书就是‘买输’,没利润可言。”不少店铺甚至两三天做不了一单生意。盗版书籍的冲击,使得原本就萧条的书市生意越发冷清,只有开学季,才是老板最高兴的时候,但旺季一过,他们的生意又急转直下。
在走访中,多数顾客表示,除非有应试需要,他们才会购买书籍,平时都在电子设备上解决阅读问题。
“可能是我从事这行的原因,我还是觉得静下心来翻阅书本更有味道,也是心最沉静的时刻。”董明坦言,他试图带动全家一起阅读,但最终只有他一人坚持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