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纸影戏,乡村没落艺术的尴尬生存

(2013-09-17 10:46:29)
标签:

文化

纸影戏,乡村没落艺术的尴尬生存
■以前演出,上千名观众将戏台围得水泄不通,而如今观者寥寥
■南方纸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灭绝危险

 

记者 廖艳霞 通讯员 何秉煌


   纸影戏,乡村没落艺术的尴尬生存
齐仁贵3人组成一个小小的纸影戏班(记者 欧阳天 摄)


    9月16日,湘潭县谭家山镇响坨村唐乐平的家中传来一阵清脆的鞭炮声,还有那不绝于耳的唱戏声。当天,是唐乐平40岁的生日。他们一家特意从湘潭城区跑回老家,请中路铺镇的纸影戏班到家里唱戏庆祝保平安。

 

幕后忙碌,台前冷清


    当天,我们在纸影戏现场目睹了台前幕后的情景。只见厅屋中搭建一个高1.5米、面积10多平方米的竹架,这是纸影戏班艺人的唱戏空间。竹架的正前方支起一块白色的帷幕,帷幕内有一盏电灯,将帷幕照得通明透亮。随着鼓乐声起,帷幕上的纸影舞动起来,或坐或走抡起袖子侃侃道情,或操刀枪剑棍翻腾飞跃放肆打斗。


    这场名为《金玉满堂》的纸影戏由齐仁贵、段友明、曹坤3人在幕后完成,段友明主演,齐、曹配合。不停地更换纸影及其动作,道具里的刀枪剑戟棍等也不时进出,各自还要负责两到三样乐器,如锣鼓钹梆子班鼓二胡唢呐琵琶等,他们在幕后这个简陋的舞台中间不停地忙碌着。主人家不时燃放着鞭炮,不断递来茶水和香烟。


    与他们的忙碌相比,幕前显得比较冷清。前来看戏的客人不到10人,全部是老年人,他们一边喝茶,一边看着纸影戏。“小时候,看纸影戏很热闹,现在难得看到,不仔细听,看不懂!”同村70岁的邻居陈国华看了一阵后,试图离开。


    陈国华说,自古以来,唱纸影戏都寄托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前,没有治害虫的农药,村民们希望通过纸影戏中的聚光灯把灯光吸引过来,然后掉到煤油中淹死,保佑农田有好的收成。”陈国华说,事实上,这只是村民没有任何办法可施时的一种美好愿望。


    这场戏分为上下两场,一场大约一个多小时。演出结束,十多分钟就可以拆掉竹架。这样“便携式”的家当,是戏班鲜明的行业特色。
 
艰辛苦学换来精湛技艺


    56岁的齐仁贵是中路铺镇石狮村人。8岁那年,有一个女知青落户石狮村,女知青二胡拉得好,齐仁贵向她请教,学会了拉二胡。


    1976年,一个来自青山桥叫胡义芳的纸影戏表演者来石狮村唱纸影戏,见齐仁贵二胡拉得好,便收他为徒。“这种民间艺术要求掌握的技巧可不少啊!”从此,他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来练声,白天操作纸影,练习各种鼓乐器。艰辛的付出换来了他精湛的技艺。


    齐仁贵跟随师傅走南闯北,最远乘船到湖北演出。齐仁贵在家是老大,为了撑持家计,1986年花本钱自己添置了一套纸影(购于衡山),先后赴长沙、浏阳等地演出,每场约两小时,收费400元。


    现在,齐仁贵这个班子仍然活跃于长株潭,但凡做三朝、做寿、还愿、搬家、中元节等,都有他们骑摩托、唱戏的踪影,一天下来,总收入500至1000元不等。

 

因为热爱,他们在没落中坚持


    为了拍戏,他们经常要深入各个村庄,非常辛苦。为了给唐乐平家演出这台戏,他们3人(年纪最大的有70多岁)从中路铺镇到谭家山镇骑了一个多小时摩托车。


    对他们来说,演出辛苦倒没什么,人们对纸影戏的日益冷淡才更让他难受。


    “记得以前演出,上千名观众将戏台围得水泄不通,场面十分热烈。但如今却观者寥寥,有时望着台下冷冷清清的,没几位观众,有时甚至一个观众也没有,心里总是掠过一丝说不清的苦涩。但无论如何,只要还能唱下去,演下去,就不能放弃。”齐仁贵感叹说。


    当天,我们采访发现,年轻人更愿意和邻居扯谈,也不愿看纸影戏。为什么呢?齐仁贵说,一是看不懂,对于历史传说和故事比较陌生;二是认为不好看,屏幕太小,纸影千篇一律而且非常陈旧,根本无法与现代的声光电舞台效果媲美。


    他说,南方纸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灭绝危险。早些天,深得师傅胡义芳真传的师弟胡锡林患病离世,年仅48岁,这是纸影戏班子一大损失。他没有带徒弟,因为没人学。


    为什么没人学呢?齐仁贵说,一是难得学,要懂恨多种乐器,要记厚厚的唱本,比如《封神演义》、《苏三起解》、《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水浒传》、样板戏、花鼓戏、杂戏等等几十万言;二是毕竟赚钱太少,有天冇天,劳累奔波,十分辛苦。


    齐仁贵说,如果实在找不到学徒的人,他希望将技艺传给自己仅6岁的孙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