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之痛何时休?
■从2004年至今,湘江河道上打捞了83名溺水身亡的学生
■暑期溺水事故频发,家长应加强暑假对孩子的监管
记者 周玉婷 吴珊 通讯员
张德意

8月21日,一群小孩独自在湘江大埠桥码头游泳。(陈旭东 方阳 摄)
每年暑假,总会有孩子溺亡的不幸事故发生。孩子“野泳”溺亡的噩耗接二连三地传出时,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何溺水事故一再发生?我们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
溺水事故接连发生
8月12日中午,一位来潭打工的20岁益阳男子,独自骑摩托车到湘潭县易俗河牛头岭附近的湘江下流河段去游泳消暑,不幸溺亡。
8月11日,湘潭市6名中学生准备一同去给其中一名同学庆祝生日,6人经过雨湖区长城乡砂子岭附近一处轮渡码头水域时,便结伴下河游泳。由于不了解码头水下复杂的地形,其中一名学生小景陷入水坑中,另外一名学生小葱连忙去搭救,但没有将其救上来,小景溺水身亡。
7月9日,在河西湘江一大桥下,3个学生结伴下去游泳,由于桥墩处水流湍急,其中一名16岁的学生不胜水力,溺亡。
6月14日,在东坪镇码头,5个学生结伴私自下水游泳,其中一名17岁的学生溺亡。
从一件件惨痛的案例中,我们发现,这些悲剧大都发生在暑假。
溺亡孩子大都是外来工子女
8月22日,我们从湘潭市水上派出所民警处了解到,从2004年至今,水上派出所的欧阳直宪从湘潭45公里长的湘江河道上,打捞了83名溺水身亡的学生。虽然溺亡人数逐年减少,但学生溺亡事故还是年年发生。
据了解,溺亡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到16岁。“这个年龄阶段是溺亡事故高发期,家长减轻了对孩子的管辖,绝大多数不会再负责孩子上下学的接送,小孩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出去游玩。”水上派出所民警称。
在溺亡学生中,95%都是互相结伴下水游泳,单独下水的并不多。在溺亡案例中,一个遇险,其他孩子施救,是造成死亡人数增加的重要原因。很多孩子看到同伴出现险情,会直接跳下去救人,殊不知,在水中挣扎的人往往蛮力很大,救不了别人反而搭了自己性命。
“我们并不提倡少年儿童下河施救,而要在岸上呼救、报警,抛木板或救生圈等相救,一定要请大人帮忙。”水上派出所民警称。
在溺亡人数中,外来工子女和住在城乡结合地的孩子占比最高。水上派出所民警分析: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繁忙,忽视孩子的暑期监管。而城乡结合区的孩子易于串联,再加上靠近山塘水库,给孩子们提供了方便的玩水之地。另一方面,外来务工家庭可供选择的娱乐设施少,而公共设施数量有限,外来小孩对城市环境不了解,为了找到好玩的地方,导致孩子们更倾向于在偏僻的水坑玩耍。
平静水面暗藏“杀手”
看似平静的江河水面,却暗藏种种“杀机”,下水游玩的市民稍不留神,就会被无情的江水夺走性命。水上派出所民警介绍,暗藏的“杀手”主要分成三类:水底杀手、水面杀手和水边杀手。
水底杀手是指:近几年的挖沙作业,使河堤边河床出现很多陡降地方,因水下情况复杂,游泳者对水深浅、水流速度等情况不了解,一旦踏进深水坑中,后果不堪设想。
“水面杀手包括停在水上的船只和冒出水面的水草。”水上派出所民警介绍,湘江的水是流动的,船靠在水面上时,船头朝上游,水往下面走。一些会游泳和基本会游泳的人,不知底细游到船底下时,由于这个地方水的阻力和压力比平时快了一两倍,如果抓不到任何东西,就很难游出来,窒息死亡。而水里面水草随处可见,野泳者一旦被水草缠住也很难再出来。
“80%的溺亡事故发生在水边。”水上派出所民警称,江边的轮渡码头一部分在岸边,一部分在水里。在岸边的这部分可以看到清晰的岸底。“小朋友喜欢结伴在这里玩,然后往水下走,但水下两边的码头是有坑洼和陡坡的,出事就常出在这里。一个小孩落水,另一个就是救,就发生了不少溺亡事故。”同时岸边斜坡易长青苔,野泳者容易滑入水中,发生意外也很难爬上来。
做好安全措施,杜绝惨剧发生
“我家小孩从小就喜欢玩水,一到夏天就嚷着要我们带他去河里。”曾女士家住雨湖区古梁巷社区,她儿子今年11岁,从会走路开始,小孩就喜欢玩水,但每年看到那么多小孩溺水的事件,曾女士很担心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家。
之前,她从未满足过儿子的这个愿望。但从今年暑假开始,为了让儿子过一过水瘾,一到周末,曾女士就和丈夫轮流带儿子到市体育中心游泳馆游泳。“儿子到正规的地方游泳我们就放心多了。”曾女士说。
家住湘乡市金石镇龙潭村的王娭毑,却因为孙子经常下河游泳头痛不已。
“不听讲啊,他跑得快,一转眼就不见,肯定是和同村一些孩子跑到河里洗澡去了。”王娭毑称,他们没有时间一天到晚跟在孙子后面,虽然多次叮嘱其不要下河游泳,但还是管不住。
“一定要掌握孩子的动态,不要让孩子下河道游泳,避免悲剧发生。”水上派出所民警称,作为家长,在暑假期间对小孩一定要特别加强监护。大部分小孩溺水发生在自然水体,如池塘、水库和河流。家长应严禁小孩独自在这些水体游泳;确实要游泳,一是要有大人看护,二是要穿戴救生圈、浮板等漂浮设备。
学校方面是如何防范小孩私自下河游泳呢?
“由于农村地区多河流、水库,所以我们学校对学生私自下河游泳也很重视。”湘乡市金石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徐老师称,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会给学生专门播放一些严禁私自下河游泳的光碟,告诫学生小河游泳的危险性;放暑假前的两个星期,学校会开大会叮嘱学生假期不要私自下河游泳;放暑假后,班主任会不定时对班上学生进行暑期家访,重点了解学生在暑假期间有没有到河里玩水,家长对孩子的监管责任有无落实到位。如果家长没时间,他们会通过电话沟通联系、发短信、找孩子谈话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在岳塘区东坪街道万福社区的大街小巷,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温馨提示”:“芊芊学子们,开学在即,请不要到湘江、池塘里游水嬉戏,为免贪一时的清凉而造成悲剧。”
社区负责人表示,万福社区临近江边,每年下河游泳的孩子不少。立秋一过,虽然气温仍居高不下,但此时河流、池塘的水却逐渐变凉,人体在水里泡太久,会出现体力不支、手脚抽筋的现象,也是溺水事件易发的季节。
为防止悲剧发生,他们每年都以走访等形式向居民宣传不要让家中的小孩单独到湘江、池塘游泳,今年还增加了滚动户外电子显示屏提示这种新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湘潭市水上派出所民警表示,他们会在暑假前深入学校进行防溺水宣传,让学生意识到下河游泳的危险性。同时,民警们会在各大山河水库树立警示牌,提醒青少年不要私自下河游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