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那股油墨香留在书柜

(2013-07-22 09:36:21)
标签:

文化

别让那股油墨香留在书柜

■电子书成流行时尚,传统经典读物从“精神贵族”变成“精神累赘”
■专家表示,一座城市市民的阅读趣味与文化品位需要培养,更需要引领  

 

记者 王超

 

别让那股油墨香留在书柜

湘潭市图书馆,两名小女孩子坐在地上阅读。(记者 陈旭东 摄)


    时下,当阅读电子书成为一种流行时尚,成为一种休闲享受的主潮流时,传统印刷读物真的会被电子书取而代之吗?键盘鼠标敲击声中的阅读享乐与传统纸质读物相比,哪个才能为我们带来一种厚重持久的精神满足呢?带着疑问,7月19日,我们对此展开了调查采访。

 

电子书大行其道,纸质书备受“冷落”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席卷扩张,继音乐、电影之后,图书也走向了数字化。


    电子书的出现,一方面让碎片式阅读成为了都市生活的潮流时尚,为快节奏下生活的人群带来了片刻的身心愉悦;可随之而来的是,真正愿意沉下心来品读经典名著的人群的大量流失,电子阅读一跃成为了大众阅读的主导方式。

 

    当传统经典读物从“精神贵族”变成“精神累赘”后,作为其主要市场载体的书市首先爆发了反应。

 

    作为一家全国连锁书店,新华书店在我市图书报刊零售市场上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在近日的采访中我们却发现,尽管不断有顾客在书架前驻足翻看书籍,但最后提着书走到收银台付款的市民少之又少。

 

    颜小竣是新华书店的一名普通职工。在书店工作的这十多年里,他亲眼见证了这家书店的兴衰起伏。

 

    他告诉我们,现在来书店购书的顾客中,中老年人占了七成以上,“偶尔也有父母带着小孩过来买教辅材料,但不多。”与过去门庭若市的景象相比,现在的新华书店显然要冷清了不少。

 

    颜小竣颇有体会地告诉我们,一个时代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的改变,从顾客挑选的书目名单上就能觉察出几分来。他介绍说,现在来新华书店购书的顾客,多为有着特定需要的人群。与过去纯阅读的氛围相比,当下的阅读功利性则更为显著。

 

    “现在真正能让顾客主动掏腰包的,是一些能对学习或工作起到直接帮助的书。”从颜小竣这里我们还了解到,过去登大雅之堂的经典文学等能提供纯阅读享受的书籍备受冷落,在淡季,这些“贵族”时常遭遇 “零”业绩。

 

    如果说,作为国营性质的新华书店还可以凭借其独立的品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抵挡电子狂流带来的强力冲击。那么此情况下的民营实体书店,他们的经营情况又是怎样呢?

 

    位于雨湖区韶山中路附近的莲城书市,是我市民营实体书店的最大聚集地。

 

    曾为民是其中众多书商代表之一。他告诉我们,过去,由于经营思路活、折扣力度大,他经营的书摊每天都要迎来络绎不绝的购书、选书人群。曾为民说,自己在书市的商海里打拼数十载,尽管其间事业也有起落,但还不至于到现在这种进退两难的难堪境地。

 

    “现在,一个月难卖出去几本文学书,门面一到期,我铁定转行做别的。”曾为民自嘲地说,网络冲击的不仅仅是文学书籍本身,还有他们一家人的口袋和食粮。

 

    采访中,和曾为民有着相同“心声”的书商还大有人在。困局面前,大家再没了以前的热情。

 

不同人眼中的阅读体验

 

    如果时下你在公共场所捧上一本《西方哲学史》、《红楼梦》等大名著经典,等待你的,除了有周围投来的异样眼光外,可能还有一句 “现在还看大部头,你out了”的戏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纸化的电子阅读的确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更为快捷便利的阅读环境。如今,栖身于任一公共场所,我们随处都能见到低头摆弄手机和键盘等电子阅览器的身影。

 

    与网络阅读的大肆扩张背向而行的,是纸质书籍的不断萎缩、轻浮。

 

    在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在校师生只须凭一张借书卡就能在里面通读人文地理,畅享阅读之乐。然而,如此利好的阅读环境,其背后的阅读氛围却令人大跌眼镜。

 

    在对阅读学生的随机采访中,大多数同学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是,条件如此之好的图书馆,更多的时候是充当他们自习、考研的场所,真正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的人凤毛麟角。

 

    “纸质书枯燥、陈旧”、“与社会脱节”、“不方便随时阅读”……对于纸质书,学生们有着自己的态度。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大三学生徐泰就抱怨道,如今,不但课业繁重,而且学业压力也大,在这两股“强压”下,大学生群体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考级、考证等书籍的阅读中来,对于外界的信息与知识摄取,他们则采取“电子书”这一篮子阅读模式。

 

    “刷刷微博就能知晓各地新闻,想阅读文学书籍也可以去文学网站。”徐泰说。

 

    一面是开放自由的象牙塔提供的舒适学习环境;一面却是大学生弃之而不顾,将主要精力放在课程与各种考级、考证等水生火热的拼搏中。仅剩的一点娱乐时间则全权交给了网络等电子媒介。久而久之,在这种“电子化”生活的影响下,个人的阅读时间被日益压缩,有的学生甚至弃纸质书本于不顾。
 
市图书馆的情况更让人担忧


    罗治江在市图书馆工作了30多年,他告诉我们,相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生火热”的情况,现在来图书馆借书的市民较过去少了很多。“年轻人主要受手机、电脑等电子传媒影响,很少有人愿意出来看书。”

 

    今年33岁的陈佳在某酒店担任游泳教练,对市图书馆每个工作人员而言,陈佳是张老面孔了。

 

    “他从3岁起就来图书馆看书,现在30年过去了,他依旧是我们的座上客。”罗治江告诉我们,陈佳作为一位名读书爱好者,只要图书馆开馆,他每天上午都会来这里借阅书籍或翻阅报刊杂志。

 

    说及自己的阅读故事,陈佳表示,读书固然能修生养性,可在一个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能坐下来安静品读一本好书如今已成为了“奢望”。

 

    “静心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在愿意读书的人群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将阅读时间放在了网络文化的‘快餐式’阅读中。”陈佳告诉我们,电子书虽快捷方便,但这种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能带来感官上的享受,但整个过程是难得有理性思考判断的。

 

专家:倡导全民阅读,政府应有大作为

 

    起点中文网站是一家颇具代表性的网络文学网站。点开网页,网站畅销书单首先映入眼帘。在榜单中我们发现,置于前五位的绝大多数是玄幻、魔幻、武侠等性质的小说读物,人文类图书中仅《蛙》一部作品上榜。在网站的留言中,不少网友直接指出,《蛙》的“意外”上榜还缘于“莫言热”的推波助澜。

 

    就是这样一种看似休闲的浅阅读方式,却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担忧。

 

    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投文就认为,虽说读书无论深浅,开卷就能有益,但对于真正喜爱阅读的人来说,是万万不可让电子书这样一种趣味性强的“浅阅读”完全排挤另一种能发人深省的“深阅读”的。

 

    他表示,电子书的阅读普及相对于传统文化读物来说,是一种表面化的,甚至带有一种低俗化的读物。这种简单而无需思考的阅读方式,固然能消磨时间。与此同时我们应看到,读书理应具备的文化内涵和对思想的深层滋养却在这种情势面前步步减退,而这也成了许多拥护纸质阅读的群体的共同担忧。

 

    “我不主张一味沉迷于电子书的那种阅读。即使是对电子阅读来说,它也应该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是基于阅读者的个人需要。”吴投文建议,市民在读书问题上,切莫盲目跟风,应追求有品位的阅读。

 

    在他看来,一座城市市民的阅读趣味与文化品位需要培养,更需要引领。因此,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基础上,政府应有更大的作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