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乡村小学的守望者
■文/图 记者 陈旭东
6月25日清晨,“叮当、叮当”一阵清脆的铃铛响过之后,朗朗书声开始回荡在湘潭县青山桥镇四境村四境小学。这所地处偏僻、拥有百年历史的乡村学校,因为两位年近花甲女教师执着的坚守,村庄里十几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失学儿童。
它是方圆5公里内唯一的学校
四境小学坐落在青山桥镇四境村,这里位于分水乡、排头乡之间,这所学校是方圆5公里范围内唯一的一所学校。据学校校志记载,学校创建于清末民初年间,最初为私塾教馆,拥有3间矮屋,条件十分简陋。民国十六年(1927年),更名为湘潭县南三区第三十国民小学。之后的数十年间,学校几次更名和迁址。现在的四境小学校,1996年搬迁后重建,总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一栋两层楼的教学楼。
两位女教师撑起学校
今年53岁的王利平是四境学校的校长兼老师,她1977年从事教育工作,
1998年,因工作需要,王利平从临近条件较好的学校调到四境小学任教,因为生源逐年的减少,周边的一些小学陆续拆并,只有四境小学因地理位置特殊而保留下来。
今年,学校只有两个年级共17名学生,因为学生很少,学校采用复式教学班的方式授课。即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老师在同一节课里用不同的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们在这个学校上到高年级后,再转到其他稍远但条件较好的学校去学习。王利平在四境小学任教期间,先后有5位老师到了退休年龄而离开了学校。2008年,李加英老师调到四境小学,两人成了好搭档,一起撑起了这所拥有悠久历史的乡村学校,共同托起了乡村孩子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
学龄儿童一个都不少
四境村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王利平对他们的情况个个都了如指掌,这些孩子要么就近在四境小学就读,要么就在王利平的协助下,转入邻近学校读书,王利平在四境小学任教的15年间,整个四境村没有出现过一个失学儿童。
学校里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王利平和李加英两位老师对孩子们倾注更多的关爱:学校里存放着两人收集的数百件衣服,这些衣服专门用于在冬天、雨天替换孩子们身上打湿的衣服;中午午餐时,两位老师在学校伙房总要先把孩子们带来的饭菜热好了,才开始为自己做午饭;放学后,如果是雨季下大雨,她俩总会一个个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落实好学生到家后,心里才踏实。
“做梦都梦见有人来接班”
“没有人愿意来这所学校任教,我们甚至连代课老师都招聘不到,因为四境小学条件实在太艰苦了。再过两年我就到了退休年龄,李加英老师今年也已经57岁,超过退休年龄两年。”王利平说道。她告诉我们,近段时间,李加英老师经常感到身体不适,需要休病假,因为担心休假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说了不少好话,才找来了她当年的学生、四境村的一位女村民来学校临时代课。“我常常做梦都梦见有人来接我俩的班,给这群孩子上课,我现在很担心这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将来的命运,更为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担忧。”王利平忧虑地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