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扣肉 盛满深情
记者 丁玉洁
本报讯 “自我懂事起,家里的年夜饭上,就少不了一碗扣肉。”2月5日,在岳塘区的一栋居民小区里,胡女士记忆的阀门,随着扣肉这个话题,轰然打开。
胡女士年过半百,她对扣肉的印象,起源于父亲的熏陶。
“父亲说,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每到过年,富裕的家庭便杀猪宰羊,招待客人。贫穷的家庭,没这个条件,就去别人家里买两三斤五花肉,做成扣肉,招待亲朋好友。往往一碗扣肉,能从大年三十,放到十五。”
再往后,家里的日子红火起来,扣肉,不只拿来待客。父亲依旧爱在过年的时候,做上几碗扣肉。
对于当时10岁的胡女士来讲,最盼望的是过年。因为,可以敞开肚子吃肉了。但是,对于扣肉,她并不感冒,因为那一大碗扣肉,看起来有些油腻。
然而,在饭桌上,父亲却总爱夹一块扣肉给她,说,“你瘦,要吃一点,补充营养。”
胡女士试着咬一口扣肉,皮酥酥的,肥肉迸发的那种香气,直入肺腑,香到了心窝子里。那种感觉,她终身难忘。
上世纪90年代,胡女士结婚了,生下一个女儿。
每年,她都会带女儿回到湘潭县的老家过年。往往还没进屋,她便能闻到扣肉的那股香气。过完年,父亲还会塞给她一块扣肉坯子,回家一蒸,就能吃了。这样,即使在家里,她也能慢慢回味年的味道。
再往后,扣肉不仅仅是过年的专属。平常的节日,父亲也会做好一碗碗扣肉,等儿女们归来。
最近两年,父亲身体不好,已不再动手做扣肉,而是由保姆,或者其他亲戚代劳。吃年夜饭时,父亲依然保持着他多年的习惯,为每一个女儿、女婿、儿子、媳妇的碗里添上一块扣肉。
而且,父亲一定会笑眯眯的,看他们吃下去。
尽管怕“三高”,胡女士也会吃完那一块扣肉。她明白,父亲这是挂念他们,知道儿女们一年到头都在辛苦工作,怕他们没有吃好。待他们那份心,还和小时候一样,“你瘦,要吃一点,补充营养。”
去年夏天,父亲去世了。
胡女士悲伤之余,也知道,从那以后,家里的年夜饭上,再也吃不到那样一碗饱含深情的扣肉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