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锰都脱下黑衣换绿袍
■昨天,锰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开工,投资1.02亿
■项目实施后,将缓解矿区的生态环境压力,预计于2013年底竣工
记者 徐美
本报讯
11月30日,在雨湖区响塘乡金匣塘村青山组一带,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备受关注的湘潭锰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在此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
百年锰都满目疮痍
湘潭锰矿区位于我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它始采于1913年,曾是我国锰原料的重要生产基地,被号称为“中国锰都”,由于种种原因,湘潭锰矿于2005年闭坑破产。
经历了近百年开采的湘潭锰矿区如今已是问题重重: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甚至有人称它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盲区”。
年近50岁的胡建云是土生土长的锰矿人,一提起生活的环境,他就连连摇头。
“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由于非法开采太猖獗,以前的青山成了荒山,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黑乎乎的废渣、废料堆满了山头,用‘满目疮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下去,真害怕得什么病。”
备受关注,迎来生机
锰矿区地质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前往现场调研,并明确申报
在各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于今年4月1日批准了湘潭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的立项,项目总投资为3.54亿元,分为3个年度实施,将对锰矿地区13.5平方公里地质灾害区域进行集中整治。
今年实施项目投资过亿
11月30日开工的,是锰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2012年度项目,项目投资为1.02亿元。该项目的治理区重点选择在青山和胜利村,属于受采空塌陷影响少的露采区和塌陷影响区,同时该区域也属于鹤岭两型产业园核心开发区和矿山公园核心景区。
锰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2012年)治理范围约1.5平方公里,主要布置了露采区建设用地平整工程、露采区植被恢复工程、地质公园主景区连接道路工程,同时对受采矿活动影响的白鹤路进行改扩建。
相关人员介绍,该治理项目的实施,通过土地平整,可为鹤岭工业园提供1200亩建设用地,按1亩用地价值25万元的标准计算,可增收3亿元以上;可以增加林地面积850亩,按1亩收益5万元的标准计算,一年可收益4250万元;同时,项目实施后,将大大缓解矿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有效消除废渣尾砂淋滤水的污染,减轻水土流失造成区内农田、堰塘、溪沟等遭受污染的程度。
工程初步预计于2013年年底竣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