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苍穹下的小镇

(2022-03-29 09:48:41)
标签:

杂谈

,1996年出版的塘沽区志第58-59页第一编,建置中记载“新河一带明初即有人居住,名水草沽。明天顺二年(1458)河头至北塘问开辟一条新河,(水草沽)改名新河"。

解放前,新河大部分是水洼草地,仅有少量的耕地被官府和富户占有。居民生活贫困,靠给地主打草,治魚或到盐滩,码头做散工维持生活。

北塘是一古镇。明永乐二年(1404)建村,起名"陈家堡"。明嘉靖元年(1522)以前,北塘地区三个居民点(陈家堡,小西庄,小南庄)已连成一片,旧称陈家堡己名不符实,改称"塘儿上"。明嘉靖以后,再改名"北塘儿沽"。后来又演变为今时的"北塘"村名。明时,北塘地处海口,廉渔盐之利,遂为富庶之乡,设千总一员。清时,增游击,守备,设卫增兵,形成重镇。

解放前,北塘渔民生活每况愈下,因时局的动荡,盗匪蜂起,加之船捐,渔税重重压迫。

听老一辈人讲,新河的状况就和历史记录无有太大变动。穷苦人无有耕地,只好水洼中捉魚,开洼野地打草禾,或是出外用散工劳动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寻不到散工,只好到开洼野地打草到河那边的东西沽去卖草禾。在我新住的小区就有西沽人,他说,那时候每天起的很早,骑一辆老式自行车(俗称大铁驴),带上大链刀,绳子和扒子坐船过河,骑到新河西边一带来打草禾,维护家庭的生活。

自从有了村落就有人口在活动,人口中就分别有男和女,男女也分年岁大小。男儿要娶妻,女儿大了要出嫁。中国人的思想传统,女儿家出嫁,一要找个条件不但好殷实的婆家,还要有一个好男人。女儿出嫁到了婆家,就有了靠山,吃穿不愁,生儿育女,就这么世代繁衍了不知多少代。

兼有渔利制盐和漕运的优越条件,没有兵慌马乱与战争,古镇北塘居民的生活还是可以的。北塘渔家的女儿,知道祖一辈父一辈海上捕鱼的艰苦。每次出海都是趟风抵浪才能换来鱼虾的丰收,闹了坏天气,在家的女人们睡不好吃不好,担心男人的安危。有好多渔家女为此不愿嫁给打渔的人儿。由此,好多打渔人家娶妻生子,多是西边一带穷苦的外乡女,当然,也有近邻村舍的。

慢慢地,有了婚姻连亲的裙带关系后。每当,出嫁女的娘家有婚丧嫁娶之大事,姑奶奶回家庆贺是自然的。由于,当时打渔人家能全家吃饱肚皮就算得上好家庭了,媳妇回娘家能带什么,也就是咸鱼干虾螃蟹酱了。如果,买上二斤致美斋的糕点,一蒲包干鲜品,二瓶西凤酒,那是何等的人家?

北塘拆迁,有一家乡老者陈爷与我隔壁为邻,陈爷对家乡了解甚多,闲话长谈中提到男儿娶妻,女儿出阁一事。给我讲了个四句顺口溜,我用纸抄录下来,是这样说的。想不到,日后引来了一片小小微波。

新河姑娘北塘说,

来回来去坐敞车。

去时带礶螃蟹酱,

回来捎捆臭大葱。

前几年,我在塘沽记忆群中说了此四句话,并且还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家乡人总结的四句戏说的故事,这是历史原因造就之故有,知情者勿躁。如若不妥,俺也可撤回就是了。

真想不到,还真有娘家的舅舅在群中与我争辩,词语很重。在我记忆中,的确有新河的姑娘嫁到北塘。一女百家问,这很正常,明谋正娶天经地仪,有什么可怕的,不知因何对我有这么大意见。我也不想打嘴官司,行,往前走。不行,退回。塘沽记忆群中众人知道后,我悄悄卷旗息鼓,省去一些麻烦。

2017年,塘沽记忆群成立后,第一次会面在开发区某宾馆,我特意早到,与众群友一见。噢,来了。我高兴喊他的名字,轻轻走过去。他见我一楞,报过名姓后。相视一乐,握手一笑。

几天后,群中见其“北塘新河姑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谢客,圆满落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红烧丸子
后一篇:家中纪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