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利桑那】随风一起飞跃美国大峡谷

(2011-12-06 14:30:25)
标签:

风在米国

世界各地

大峡谷

美国国家公园

自然风光

旅游

分类: 风飞掠影.iTravel
http://s15/middle/706aa5afgb339dcb5a28e&690
2009年12月&2010年11月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Grand Canyon NP in Arizona)

横亘在美国亚利桑那州(Arizona)的大峡谷国家公园(Grand Canyon NP)名声赫赫,个中细节不用我过多介绍,在大多数网友的博客中都被冠以“三巨头之一”的美称,与优胜美地公家公园(Yosemite NP)和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P)并称为三大美国“最有名”的国家公园。美国大多数的国家公园都以气势磅礴,雄伟壮丽而著称,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和板块运动,造就了鬼斧神工般的地貌,往往让来自东方的造访者暗暗叫绝。

这篇博文包含了我两次亲临大峡谷的场景,第一次是在2009年的圣诞节后,白雪装点下的大峡谷颇具侠骨柔情,日出日落是的温度可到零下15度或更低。第二次是在2010年感恩节后,从拉斯维加斯(Las Vegas)搭乘观光飞机“从上到下”体验大峡谷的神奇。我想单出来其中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完美体现它的细柔和壮美。

「旅行贴士」如果从拉斯维加斯出发的话,可以选择自驾车或飞行观光(Air Tour)。自驾车约需3小时,途经胡夫大坝。因为胡夫大坝地处时区交界线上,会额外多损失一个小时,再加上停留观光,所以如果早上从拉斯维加斯出发的话,可以在半下午到达大峡谷景区。最好要提前订好旅店,这样可以省下来时间欣赏大峡谷的落日。如果选择飞行观光,则有普通20-30人飞机(每人次约花费90-120刀),或者选择直升机(大约每人次200-300刀)。另外还区分着不着陆的情况,会额外增加相应费用。飞行观光的信息可以在拉斯维加斯的大多数观光手册上得到,可以电话预定。飞行公司会派专车接送旅客,非常方便。

一大早登上大峡谷航空(Grand Canyon Airlines)的小飞机,天气晴好,视野宽阔。全程只能透过透明窗户拍照,反光在所难免,有些人已经被暴露了。

到达拉斯维加斯湖(Lake Las Vegas)上空,湖水湛蓝深邃,码头处整齐停放着“微型”的船只,我们开始体会游览Google地图的感觉。
http://s13/middle/706aa5afgb255d3ee7dac&690

顺着科罗拉多河(Colorado River),大峡谷开始展现他壮阔的外表。清晨的阳光下,还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柔美。
http://s9/middle/706aa5afgb255d40ce648&690

这个角度的科罗拉多河是最具科幻色彩的,喜欢他的纹路,他的细节,以及他的深邃。
http://s12/middle/706aa5afgb255d41c33cb&690

层峦叠嶂的山,与辗转而过的水。
http://s7/middle/706aa5afgb255d43aba46&690

接近大峡谷核心地区,可以看到沉积岩地貌,在河水的侵蚀下千疮百孔。
http://s2/middle/706aa5afgb255d75e8e51&690

逆光下大峡谷底的科罗拉多河。
http://s7/middle/706aa5afgb255d477bfb6&690

河床两边生长着茂密的绿色植被,可以想象在冬天里其湿润和温暖的环境。
http://s6/middle/706aa5afgb255d4964bf5&690

大峡谷就是如此的神奇,身在谷底,可以仰望面前的高山;身在谷顶,可以俯视无尽的悬崖。
http://s12/middle/706aa5afgb255d4a57d8b&690

谷顶的地貌多以枯黄色为主,开放和封闭的环境,造就了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
http://s6/middle/706aa5afgb255d5106425&690

飞机在大峡谷上空盘旋,于是有幸可以绕到顺光的方向,在阳光的抛洒下,大峡谷更显大气。
http://s16/middle/706aa5afg783bc903920f&690

玻璃的反光,给顶处高光的地方添上了一些细节。
http://s14/middle/706aa5afg783bc9051abd&690

就要跨越峡谷了,这时也最有飞的感觉。
http://s1/middle/706aa5afg783bc9080c50&690

绿色的植被覆盖着层层岩石,峡谷深不见底。
http://s2/middle/706aa5afg783bc9099eb1&690

这样的颜色怎么都看不厌。
http://s10/middle/706aa5afg783bc90cb829&690

http://s12/middle/706aa5afg783bc90fb7fb&690

http://s5/middle/706aa5afgb255de251524&690

http://s11/middle/706aa5afg783bc915dcaa&690

这个角度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大峡谷的落差之大。
http://s14/middle/706aa5afg783bc918da6d&690

河流的分叉地带,也是大峡谷的分叉地带。到底是先有了分叉的河流,后有了侵蚀形成的分叉峡谷;还是先有了分叉的峡谷,河流才自然而然分叉流淌——这貌似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
http://s16/middle/706aa5afgb255e17cddbf&690

这样壮美的景象,东西绵延四百多公里。如果要想好好体会上一番,除了飞,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了。
http://s4/middle/706aa5afgb255e19b5b13&690

大峡谷宽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直升机飞在里面轻松自在。
http://s13/middle/706aa5afgb255e1b9ff1c&690

09年圣诞节的大峡谷景观,当时是自驾过去的。正好赶上大峡谷顶普降大雪,从与雪绝缘的南加州小城来到冰雪世界,大家都忍不住欢呼雀跃。
http://s3/middle/706aa5afgb255e1d882b2&690

岩壁生长的松树,在皑皑白雪覆盖下,格外惹眼。
http://s14/middle/706aa5afgb255e1e7a86d&690

在主观光区的悬崖壁,都建造了一米多高的简易护栏,除了保护有人的生命安全之外,还保护着一些未开发的特殊地貌。日头渐斜,温度骤降,人们的士气不减。披着洁白的外衣,大峡谷的颜色更鲜艳了。
http://s11/middle/706aa5afgb255e206438a&690

观测点外停车场旁的冬树在夕阳下婀娜的身影。
http://s5/middle/706aa5afgb255e224cdb4&690

朝阳下的观景台,一片温暖的景象。清晨的气温低到零下15度,观景台上却挤满了人,在大峡谷观日出日落,那种感觉是必须亲自体会的。
http://s16/middle/706aa5afgb255e2340d1f&690

恬静安详的小院落,白色,黄色,红色,橙色,青色,绿色,都有了。
http://s4/middle/706aa5afgb255e2529113&690

插播几片冬雪下的大峡谷后再次回到空中,回程的飞行我自然换到了顺光的一边,抓住极佳的角度,再次把深蓝色的科罗拉多河放到存储卡里。
http://s6/middle/706aa5afgb255e261bfb5&690

模仿美国国家地理的标准图片。
http://s11/middle/706aa5afgb255e4c9010a&690

山水的对比是如此的明显。著名的胡夫大坝就建在这座古老的河上,是世界上建成最早的大坝之一。
http://s10/middle/706aa5afgb255e4e78ff9&690

荒漠上孤独的高速公路,在高中就像一根铅笔线条,画在单调的白色板上。
http://s14/middle/706aa5afgb255e4f6d06d&690

在光影中变幻的众山。
http://s12/middle/706aa5afgb255e51546bb&690

http://s6/middle/706aa5afgb255e533da85&690

美国中西部的典型地貌,只有穿梭而过的公路,才让人觉得不是火星。
http://s4/middle/706aa5afgb255e54308b3&690

连绵不绝的山,充斥着大半个行程,审美疲劳让回程的人们大都沉默无语。
http://s14/middle/706aa5afgb255e5618bfd&690

两次造访大峡谷,仍然意犹未尽,对我来说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有时间下到谷底,感受一下那种高度的落差,温度的落差。不过旅途就是如此,有所得也有所失,所得的是你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感恩于心的故事;所失的,在悄悄的替你安排下次的旅程。

「风言风语」大峡谷落差最大达到1800米,因此温差极大。探访谷顶适宜在夏秋季节,温度宜人且太阳落山较晚,可以花上大把大把的时间拍照。如果有打算徒步下到谷底,则应选择春季2,3月份左右。这时候的谷顶温度可能还会在0-10度之间,而谷底有时能到20-30度,可想而知夏天这里的温度如何。冬天是赏雪的好季节,如果可以耐得住寒冷,也是拍照的绝佳时节,唯一的缺憾是日照时间太短。@风飞掠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