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元节,我的思念(散文)

标签:
中元节我的思念报答父母烧经祭祖生前为善的信念 |
分类: 文学通讯类 |
一转眼中元节又到了,连天绵绵秋雨倍增思亲怀亲的浓郁意味,也让缕缕思情如发丝尽情飘卷在瑟瑟秋风中。
“中元节”为什么又叫“鬼节”?其渊源如何?
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窗外,恼人的秋雨一直在下……
中元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俗称七月半,有祭祀亡亲怀念亲人的寓意。中元节约起源于道教兴盛的东汉,西晋时期广为盛行。道家称为中元节,佛家称为“盂兰盆会”,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有的地方也过七月十四日,云贵过七月十二、十三日不等),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行礼如仪”,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今年中元节,也是农历七月十五,于我,则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中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从古至今,怀念与悼念,是它永恒的主题。“中元节”,对我来说都注定是一个伤感、悲伤的日子。昔日朝夕相处的亲人己远去,那份痛苦与无奈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活着的人,注定要背负失去至亲至爱的痛苦。以前我对父亲节与母亲节的感觉很淡,直至父母亲去世后,我才觉得这个节日的沉重,总会让我回想起父母生前的那些片断,重温那些远逝的亲情。
每逢“中元节”,我总会怀着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已经远去的父母,他们的背影和关于他们的温暖记忆。仿佛就走进一个生命疼痛的季节,由此便想起了我远在天堂的父母,爸爸妈妈,您们在天堂还好吗?那一刻,永远无法抹去,总是记忆犹新的在我脑海里浮现。也许那一刻,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和我的记忆里。抹不掉、赶不走、挥不去......
每逢“中元节”,阴阳相隔,唯一隔不断的是那怀念之情。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这么多年来,您们的音容笑貌总是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萦绕在我的脑海和梦中。每当这个时候,儿子多想长时间留住您们在记忆中的那些鲜活画面,每次都想回忆起关于您们的点点滴滴,唯有把对您们的千般思念万般牵挂一次又一次默默地刻在儿的心里。怀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情愫,父亲与母亲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一直高大而雄伟的。
记忆中,我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母亲常常唠叨着她的信念:只要你们几个孩子每天能吃饱,能读得起书,将来都能成上家,这辈子她就满足了。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倾注了毕生心血,养育了我们四个子女。我们所有的衣服大到棉衣,小到内衣裤都需要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鞋子当然也是亲手做,那时可不像现在随处可买,即使有卖,这么多孩子的衣服鞋子也买不起。
记忆中,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集中国妇女的各种优良品格于一身。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只有吃尽苦中苦,方知甜中甜。教育要艰苦朴素,当时少年时穿的衣服破了再补照穿,我穿不得衣服还留给弟弟穿。每年过年她总要给我们兄妹四人添置新衣服,可她如穿的衣服三、五年还在穿。一直以来,母亲就是阳光雨露滋润儿女成长,就是参天大树为儿女遮风挡雨,因为母亲的守候我们的生活才充实丰满,因为母亲的关爱我们的生活才幸福温馨。
记忆中,平凡是父亲一生的写照。父亲在上海果品副食品公司当采购员,工资在当时还算是比较高的,但要养我们,还要照顾农村的爷爷奶奶,所以每个月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记忆中,省吃俭用历来是父亲的品德和作风,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回家总是带来苹果与梨子,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稀少的,带回二、三斤火腿,真是物以稀为贵。60年闹自然灾害,那时过着吃不饱挨饿的日子,他却省吃俭用带回来粮票给我们买些玉米面与小麦面,那时年代属于小康的生活水平,打心眼里佩服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记忆中,确实让我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焦虑和不安会由然而生。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只有吃尽苦中苦,方知甜中甜。1976年我在部队当排长带新兵到上海,我带我的团长郭本江一起到父亲单位,晚上他作客买了三、四个菜挤在那6平方米的房间里请吃了顿饭,在那个年代里也算是客气的,就寝也在这间房子里,只有一张床,我与团长郭本江睡在那儿,他却到单位的值班室挨了夜,早上还买来了早点。至今这一切都记忆犹新。
如今,自己也是逾70岁的人了,想起父母亲,我的心中悠然涌起对父母亲的崇敬!父母生前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渴的精神财富,至今记忆犹新。虽然平时更多的时候常常想念他们,但在时下将至的时刻,那种想念的感觉特别的强烈。
您们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这多年来,您们的音容笑貌总是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萦绕在我的脑海和梦中。每当这个时候,儿子多想长时间留住您们在记忆中的那些鲜活画面。
如今,爸爸,妈妈,您们走了,带着对我的深深挂念,遗留给我永无偿还的机会。虽然您们去了遥远的天堂,但在儿子心里您们从未离开,您们在儿的脑海里仍然是那样的清晰,给儿子的影响依然是那样的深远。
如今,
如今,自己也是花甲的人了,儿子也退休了,可身体还健康,家庭生活很幸福,你的孙子孙媳妇及他们的女儿、儿子一切都顺利。如果您们双老在天堂有知,我想您一定会很高兴的。想起父母亲,我的心中悠然涌起对父母亲的崇敬!父母生前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渴的精神财富,至今终身难忘。虽然平时更多的时候常常想念他们,但在时下“中元节”将至的时刻,那种想念的感觉特别的强烈。您们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
父母亲啊,您们在天堂上要保重,好好地生活。那里你们已不再孤独,父亲已经与母亲结伴同行与天堂中。那个境界据说,没有年龄的限制,都是短命人。所有的病魔不会光顾天堂,不再受病魔的折磨而痛楚。父母亲啊,您们好好地生活,快乐随同着您儿孙们为您祈福,天堂的快乐属于您们!
今日,我们祭奠祖先,缅怀他们生前所做的一切;我们思念,思念他们曾经给我们的爱,那份爱是血源,永远一代又一代血脉相承。明天,我们都将撇下生前的一切,无论财富,还是名誉,即便对尘世间有太多的牵挂,到头来终将要离去,因为时光不会给你讲人情,无情的时光却永远是最公正的。
生命赤裸裸来,又将赤裸裸去,期间几多欢喜,几多忧伤,一方尘土就是生命的最终归宿。当你我安静于那山上的时候,子孙后代又以同样的方式来告慰生前的我们。秋风中,我似乎看到了,风正捎去尘世间寄送阴界的包封,那是一包的思念,永远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