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中元节是传承孝道文化

(2025-09-05 05:39:35)
标签:

中元节是传承孝道文化

传统孝文化节

报答父母

生前为善的信念

烧经祭祖

分类: 文学通讯类
   【原创】中元节是传承孝道文化
    9月6日正好是农历七月十五,又到中元节了。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同时还有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文化是指中国文化与中国孝意识、孝行为的内容与方式,及其历史性过程,政治性归结和广泛的社会性行为衍伸的总和。”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中元节,按照老祖宗留下的习俗,一般称为七月半。鬼节,也应该为他们点灯庆祝节日。只是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一般鬼节时在水上为之点灯放灯。

农历七月半是道教的中元节,也是佛教里的盂兰盆节。中元节原是小秋,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按例要向先祖报告秋成,并请祖先尝新。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中元”之名起于北魏,唐、宋以后成为民俗节日。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以深切认识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意义: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善举。“七月半”祭祖,“烧经”只是形式,重点还是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向小辈传递礼仪孝道,教他们重视家庭。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中元节是传统孝文化节,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释迦牟尼弟子目乾连的母亲死后,堕入饿鬼道中,目乾连想报答母亲,给母亲送饭,结果食物入口即化为火炭,极痛苦。他求助于佛祖,佛令其作“盂兰盆会”,于七月十五日以五味百果置盆中,供养十方大德,超度七代父母,后目乾连母亲果然得救。

【原创】中元节是传承孝道文化

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不能仅仅从一种家庭伦理与道德规范方面来理解。孝,起源于周代,“直到周初,祀祖才算是真正具有孝道之教化的意义”,人们在中元节祭祀祖先正是遵从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

小时候,每到这一天,傍晚的里运河就会有放河灯活动。河灯一般用硬纸骨或小木板做底,灯体一般选择有防水功能的腊纸,底座上放蜡烛,有茄子灯、南瓜灯,荷花灯,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上先人的名字。夜幕降临,将一盏盏河灯点亮放入河里,让其顺水漂流,以此祭奠先人,寄托对亲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对幸福、平安的祈求,希望祛除疾病灾祸,子孙幸福安康。

小时候,孩子们早早就来到北门桥下,里运河的放灯一般都从这里开始,一盏盏河灯在河面上闪闪烁烁地飘浮,顺流而下,很是壮观。两岸叽叽喳喳的孩子们跟着自己放流的河灯一路走一路喊,直到烛光耗尽……

民间还有一个习俗,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祖先,大户人家还会举行家宴,请来道士或和尚做法事,敬祖礼仪完毕后,一大家人再围坐,共进晚餐。天黑之后,再携带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酒水菜饭,烧些纸钱,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和往常相比,中元节显得更热闹一些,居民家附近也都飘散着一股浓浓的香烛味。不为其它,只因是“七月半”, 我们这里人一年之中注重的几大节日之一。   

【原创】中元节是传承孝道文化

为什么会如此看重“七月半”?对我们这里人民俗颇有研究的道出了缘由:“按照民俗,一年中有清明、七月半、十月朝与大冬(冬至)4个节日是属于‘鬼节’,是人们缅怀先人、祭祀祖宗的日子。”

古老的民间传统、乡风民俗在久传不衰。清明、七月半、十月朝与大冬(冬至)这4个节日,前3个节日可以让人利用空隙时间在规定时间内灵活安排;但对大冬,除家中尚有一老者的得提前一天外,其他一律于大冬当天祭祀,不得推前移后。通东人对过这4个节是相当关注的,家家都会烧经祭祖。

相较于清明,知道、了解“七月半”的年轻一辈人并不多,而知晓“七月半”的年轻一辈人就更少了。如今不少年轻人知道“七月半”的人变多了,但这个节日为什么重要、背后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却是知之不多。

对我们这里人而言,“七月半”是每年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我国其他地方也有“七月半”的民俗,比如河北省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四川省烧袱纸祭祖等等。虽然形式不同,但表达的都是孝道这个中心。

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的载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释道三家的极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经久不衰。重视中元节,提倡传统孝道,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