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总喜欢忆及过去。特别是看到今天孩子孩们那张张烂漫的笑脸,总会想到我那个时代的童年往事。童年,是我们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时光,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决不让它白白流失,童年是快乐的,是美好的。
时光过得飞快,童年仿佛是梦,我懵懂的却没有珍惜的把它过完,可是挥不去那一段童年最美妙的影子。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70个春夏秋冬,但关于每个季节的回忆却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也是永恒的。因为在人的一生童年、童心是纯真而又不曾夹杂任何的瑕疵的。
岁月的脚步在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曾经看到过不少回忆童年的文章,那年那月的美好记忆,演化成诗情画意般的文字,让人隐隐地产生重回那个时代的念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还住在乡下的老家。那里是一片阡陌纵横的田野,充满着海地风情的水乡。在离家不远处有一条通船的江河,清澈的河水流经整个村子,自南至北缓缓地流向远方。两岸边丛生的芦苇、蒿草给河道系上绿色的裙带,碧波涟涟,柳丝依依,显得格外的绿意盎然。那时候乡间的河道很干净,河中没有垃圾,草绿水肥,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能见到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有时还会跳跃出水面。
每到盛夏季节,在这条养育一方乡亲的母亲河里,全村的孩子们下河游泳玩乐、摸鱼抲虾,成为那个年代单调、枯燥的生活中独有的一种放松自在的好去处。尤其到江河中去摸鱼虾,更为童年生活增添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回忆起那段曾经经历过的最快乐而美妙的时光,儿时纯真的趣事,总是那么自然而朴实,那时的情景直到今天也不会使人忘怀。
七月的骄阳似烈火在炙烧,到了中午更是灼热难当。地面热得冒烟,河水热得烫手,就连河岸边苦楝树上的知了,也叫哑了嗓喉发不出声响。大人们都午睡休息,可是小孩们却不安分了,戴顶草帽,带着面盆或竹篓(用来盛鱼的工具),相约到江河中摸鱼抲虾去了。那时候的河中各种野生的鱼儿很多,只要下点工夫去摸,就会有收获。
那些潜伏在桥脚下和石驳磡上俗称“老实菩萨”的螺蛳、河蚬、河蚌等贝壳类河鲜,只要轻轻地从下往上围拢就能摸到。但机灵的鱼儿不一样了,一会儿窜来窜去,一会儿出没在水中,如有点响声或风吹草动都会马上逃走。那些躲藏在芦蒿杂草窝丛中的鱼虾,更要对它们轻手轻脚,慢慢地从四周围包抄合拢,只要有鱼儿潜在就会擒拿到手。如果碰上运气好的时候,在停泊河中的农船底下或河埠头的石板缝里,还能捕捉到大的鲤鱼和鲫鱼。
江河的南端是河塘,有一处防旱抗涝的节制水闸,闸内河面宽阔,水比较深,成群的鱼儿聚集在中间深水的泥脊背上。同伙们只要一个猛子钻到水底,手脚勤快、动作敏捷就能捕捉到活蹦乱跳的鲫鱼了。水闸里还有一个调节水流的涵洞,洞内水温凉爽,各种鱼儿都躲潜在涵洞里,我们潜在水中钻进洞内,沿着洞壁就能摸到几条大小不等的鱼儿,有时还会摸到螃蟹、河虾,而且越到洞深处鱼就越多越大。
由于洞长水深,无法露面透气呼吸,若再往里去,恐怕会回转不出来。于是大家动了脑筋,把草绳系在腰间,如果真在洞内碰上不测,只要用手拉动一下绳子,告诉留在洞口的伙伴,尽力地把人拉出洞外。这样胆大心细地几次来回转返,得到的鱼获甚丰,乐趣和喜悦油然而生。
在炎热的夏天,鱼儿一般都潜在水底,掌握鱼类喜阴爱凉的习性是摸鱼的关键,这样才会得到较好的收获。抓到鱼后不要急于求成,待把握好时机后慢慢地放入鱼篓。双手捉鱼时要宜松宜宽,不要抓得紧紧的而不放松,不然鱼儿会拼命地扭动身子不停挣扎,使人很难控制,已到手的鱼仍然有逃去的可能。
有一种叫昂刺的杂鱼,如把它抓得紧些,它就会用脊背上和腹部两侧的锐刺刺破你的皮肤,使人疼痛难忍而放手,让它逃之夭夭。因此,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反复琢磨,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说实话,摸到的鱼虾多与少、大或小,这些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迷恋在摸鱼虾过程中的那份快感与乐趣。
时间很快过去,到了日落时分,我们带着许多鱼虾、蚬蚌满载而归。摸来的鱼虾多了,除了自己家的餐桌上多了一道荤菜,还给左邻右舍送点去,让大家共享鱼鲜的美味。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摸来的鱼虾,烹烧后吃起来要比市场上买来的味道鲜美得多。
时光荏苒,日新月异,现在农村的江河中已很少见到船只行驶、听到橹摇之声了。河中的野生鱼虾自然比以前少了,小孩们也不再到河里去游泳和摸鱼虾了。过去年代欢快生活的情景与感受到的那种无穷乐趣,如今再也无法体验,已成为老一代人对儿时的美好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